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发现佛顶骨舍利,北宋七宝阿育王塔发现始末
2008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挖掘清理大报恩寺遗址时,意外的发现了一个暗藏在地下的地宫。地宫距离地面4.2米,是一个由石头砌成的竖形方井。专家们初步勘测该地宫是北宋时代的地宫,但是大报恩寺是明朝的皇家寺庙,那为什么明朝的皇家寺庙下面有北宋的地宫呢?地宫里面又有什么宝贝呢?
经过三个月时间的准备,考古人员决定在2008年7月16日开启地宫。随着一块重约250公斤的青石板被吊起,人们看到青石板下还有一块已经破碎的盖板,在碎石的下面散落,有上千枚的中国古代铜钱。
随着地宫内的积水和泥土不断被清理,一个硕大的石函渐渐显露出来。考古人员透过石函的缝隙,可以看见它里面还套有一个铁函。
考古人员进行了初步勘察,发现石函的其中一面刻有文字,其中的内容是“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
石函上的铭文证明铁函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头顶骨。而关于佛顶骨的记载只出现在中国宋代以前的文献中,没想到千年以后,它竟然在南京被发现了。这个发现非同小可,石函内的铁函被取出后运往南京市博物馆。
铁函有1.5米高,里面装着七宝阿育王塔。这座七宝阿育王塔高1.2米,宽0.4米。塔身内部以檀香木做胎,外部用银皮包裹,表面鎏金并装饰有大量的水晶、玛瑙等多种宝石。
塔剎有五重相轮,塔顶为球形宝珠,塔座顶部四角各有一个突出的部分,形似花叶张开,被称为山花蕉叶。每座山花蕉叶与塔剎之间都有链条相连,链下悬挂着风铃。
阿育王塔的塔身上下共有19幅画面,表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出家、苦修到觉悟、传法、涅盘的人生过程。
在这幅画面中,有一个孩童一手指天,一手画地,脚下有盛开的莲花。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出生后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长出一朵朵莲花。这幅画面生动的表现了佛祖降生时的神奇景象。
在七宝阿育王塔内存放有金棺、银椁和大小银函等器物,每一件都非常精美,充满浓郁的佛教气息,代表了中国北宋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北宋地宫文物开启的先后顺序为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银椁、金棺、大小银函和水晶瓶。他们从大到小,层层嵌套,多达8层,最里面的水晶瓶里供奉着佛顶真骨,十颗感应舍利。
这种舍利是高僧祈祷得来的舍利,因此称感应舍利,又称影身舍利,是使用佛门七宝之作的仿真舍利。法门寺地宫中出图的四块指骨舍利中就有三块是影骨舍利。七宝阿育王塔是中国迄今为止供奉舍利最多的阿育王塔。
舍利是梵语的音译,通常是指高僧圆寂火化后骨灰中留下的结晶体。据佛教文献记载,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后,弟子们在焚化其遗体时,从骨灰中发现了头顶骨、指骨、牙齿舍利以及数量众多的珠状舍利。
据唐代文献记载,中国有19处寺庙供奉有佛祖舍利,而南京七宝阿育王塔内供奉的佛顶骨舍利全世界仅此一个,因此十分珍贵。
七宝阿育王塔出土于南京明代大报恩寺遗址,但是地宫内的石函上却记载这座塔是北宋长干寺地宫内的物品。
明代大报恩寺遗址下面为什么会存在宋代长干寺地宫呢?这两座寺院和七宝阿育王塔又有什么联系呢?这还要从地宫所在的位置说起。明代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长干里。
据文献记载,在中国东汉末年,这里曾建有一座佛寺——建初寺。西晋时期,建初寺毁于战火。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即公元1011年,当地僧人在建初寺的原址上修建了长干寺和长干寺塔。
不久,长干寺及其寺内的佛塔也毁于战火,而佛塔下的地宫却得以幸免。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在长干寺原址上修建了大报恩寺。清代咸丰年间,大报恩寺毁于战火,直到考古人员对大报恩寺遗址进行发掘后,封闭了上千年的北宋长干寺地宫才终于重见天日。
在地宫内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上,刻有三百多字的铭文。根据塔上的铭文人们得知,公元1011年,演化大师可政和僧人们一起建造了长干寺塔。他还通过民间筹集的方式制作了七宝阿育王塔,专门用于供奉佛顶骨舍利。
佛顶骨舍利是印度人施户捐赠的。他于公元980年从印度来到南京将携带的佛顶骨舍利供奉在长干寺地宫内,现在由南京栖霞寺供奉,而七宝阿育王塔则由南京博物院收藏。这批文物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佛教史以及北宋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