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用过的值得推荐的数码产品和小家电
我是一个喜欢乱逛乱拍的人,今年购买的数码产品与小家电集中在视觉领域,下面就分享一下自己得使用体验:
1. 华为的Matebook14 锐龙版(R5 4600H 16GB+512GB)
这款笔记本给我的感觉就是颜值OK,做工OK,抢到首发的价格也OK(买的时候线下店5100左右,还送个100多元的双肩包)
作为视觉设计从业者,这款机器干净干练的颜值,质感与做工都能满足我的审美需求,键盘的输入手感也OK,按压与回弹力度也比较干脆,如果键程能再长一丢丢就更好了。
怎么说呢,平时接触的软件大部分都是Adobe公司出品的(Ps,LrC,Ai,Me),由于生态对于AMD显卡的支持并不太好,所以就只有硬吃4600H标压CPU的性能了,所幸散热以及性能释放不错,SSD的IO性能给力,内存也正好卡在16GB这个够用的门槛,所以在无法开启GPU加速的时候,大量微单拍摄的4000万像素原图+文字的排版时的缩放,拖动,演算流畅度还算OK,比我去年的ITX台式机(I5 6500 16GB GTX950 2G)要流畅不少。
当然,这是相对高负载的工况,如果是办公三件套+网络浏览的话,这套配置完全是游刃有余了。和Matebook 14一样便携小巧的还有65W的充电头,外出公干最讨厌带板砖一样的充电器了。最最关键的还是笔记本的屏幕,色准出色,2K解析度以及3:2的屏幕比例也很适合回看,修饰照片,看word以及电子杂志更是相得益彰,相比16:9屏幕,做简易视频编辑的时候能多看一条轨道也好。
关于这款笔记本的使用心得:做工颜值质感都在线,办公使用超合适,如果有华为/荣耀手机开启多屏共享,从手机直接拖拽视频到笔记本这种跨系统数据录入的感觉真的很爽,初阶生产力游刃有余(图文排版,轻度FHD视频剪辑,PDF稿件撰写等),但不建议作为中阶/高阶生产力工具使用(无论Intel低压独显版还是AMD标压核显版),毕竟GPU的显存与性能释放还不够班。对生产力有较高要求(多轨4K剪辑,上特效,多素材多程序频繁切换调用)的这部分人群要么选亲民的联想R7000顶配,要么选更轻薄更有颜值的联想幻14。
2. 华为的Mate40 Pro(白色版)
星环加白色的质感做工我个人非常喜欢,拍摄能力比之前有进步尤其是视频防抖性能,之前P40Pro在手持4K拍摄时偶尔出现的防抖不跟手现象,现在基本没有了。
更好的超广角畸变抑制加上可能是最强的原生5X远摄镜头,还有更好的UI(专业视频中已追加可控制快门速度的滑轨),66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让这台次旗舰几乎没有了短板。
(左P40pro,右Mate40Pro)更高算力的麒麟9000芯片带来了更强的后期处理响应速度,更强的GPU也为游戏流畅度体验与图形演算性能带来了巨大增益。
没啥说的,阻隔在你和它之间的只有Money和“现货速发”这四个字。
3. Yeelight 屏幕挂灯 Pro
屏幕挂灯我也有之前是Benq的Screenbar,看到易来出了地带Chroma彩灯背照的挂灯后就好奇入手了一个,这玩意还蛮好玩的,作为氛围跑马灯倒是不错。
无线连接的控制器也方便改变挂灯的照明亮度与背照彩灯的颜色变换模式,虽然产品的价格并不低,但氛围彩灯作为某些视频UP口播时的背景办公桌背景的氛围渲染,这就是一物多用的加分项。
4. 数码无反- 松下S5 / 富士X-T4 / 富士X-S10
抛开年初发布,发售的旗舰X-T4不说,松下S5和富士X-S10都是高端机性能,功能下放后的中高端产物,它们的共性是强力防抖,人工学舒适,尤其是手柄握感扎实,价格也与高端机有显著落差,对于拍照/视频入门者来说,X-S10的操作逻辑更加亲和,没有复杂的刻度拨盘,只要记住转左边拨盘改变画面色彩(各种胶片模拟),右边拨盘改变画面亮度(EV补偿)即可,对于爱好者来说,无需复杂理论就能轻松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是最好最适合的机器。
至于松下S5,视频性能强劲,取景器与LCD观感优秀,更适合偏向于视频创作的发烧友,无论是未来固件升级的潜力还是机器本身的实力,它的定位更偏向于发烧友。
5. 镜头- 比较多,需要想一下
福伦达50mm F2 APO Apsh / 福伦达35,40,50mm F1.2 Asph / 尼康 Z85mm F1.8S-Line / 适马 85mm F1.4 DG DN,105mm F2.8 Macro DG DN / 富士 XF16-55mm F2.8R,XF50mm F1.0R。
关于这些玩具,其实可以说得不多,我都是入手前查阅资料,看准就下手的,所以后悔的几乎没有。
索尼E口全画幅用户如果想要体验原生E口手动镜头的细腻操作感与精致的做工,我会重点推荐福伦达50mm F2 APO Apsh这枚镜头,作为一枚光学设备,各方面的表现都是优异的。
尼康Z卡口用户如果觉得Z85mm F1.8S卖得贵的话可以实地体验下它的画质,你会觉得别家85 F1.8AF镜头的画质都是弟弟,各方面的弟弟。
适马85mm F1.4 ART DG DN是一个我重点推荐给索尼E口用户的方案,因为松下L口对于DFD不支持,所以连续追焦表现差了原厂头一个档次,但在索尼E口全画幅机身上(A7R3及以上级别)就完全不是这样,连续追焦的表现很不错。
适马105mm F2.8 Macro ART DG DN我反倒推荐给L口用户,反正当初设计诉求就是为了精度舍弃速度的大接触面,长轨道对焦方案,这镜头的对焦性能与速度也就那样,干脆就好好利用镜头的高画质与松下机身的高码率视频相结合,毕竟松下的微距镜头现在还没影子,而索尼的原厂90G微距虽然画质那啥,但对焦真的顶(在AF微距领域)。
至于富士XF 16-55mm F2.8R与XF50mm F1.0R这两枚镜头是因为有了防抖机身(X-T4和X-S10)之后才考虑入手的,视频与静物拍摄的体验直接质变,以前要开高ISO才能凝固不模糊的场景,现在可以用低得多的ISO配合低速快门拍摄,尤其XF50mm F1.0,有了机身防抖,在昏暗的室内拍摄ISO也很少超过500,这就很爽了。
6. kingston金士顿 UHS-II 128GB SD卡(V90规格)
之前一直用SONY老款G系列 UHS-II SD卡(读写300/299,V30规格),在没有松下S5和富士X-T4这种能记录高码率4K视频时,64GB的容量对于一天的扫街还是够用的,但两台机器到家后,开启高码率录制,64GB就吃不消了,一天扫街下来往往会爆卡,所以128GB UHS-II高速SD卡的选购提上了日程,反复对比决定了金士顿的这款卡,它不仅是市面上最便宜(比闪迪同规格便宜300多,比索尼便宜600多)同时口碑也稳定的V90卡(最低持续写入速度>90MB/s),还附送一个高速读卡器,这无形之中又节省了一百多元的购置预算,用下来真心爽。
关键是附送的读卡器也没有虚标,数据录入到我的RD100 1T SSD素材暂存盘里时,速度稳定维持在280MB/s以上,是从头到尾的稳定,这就很顶了。
如果你有高码率视频拍摄,高像素连拍这种大数据吞吐速度的需求,这款SD卡真心不能错过,性价比绝对比所谓的名厂雷克沙要高,毕竟基于性价比的稳定才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