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寒,百脉虚!张仲景温脾第一方,温通全身,治胃寒怕冷,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常说,中医是最有人情味的医学。

因为它从来不把目光集中在化验指标上,也不会将思维局限在检查结果上。

中医眼中,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要这个人的状态好了,治疗就是成功的。

所以,就有前辈说,中医从来不治病,只是在治人。

现在,我给你说个例子。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6岁,什么毛病呢?就是胃部反复隐痛,已经五年了。

最近,症状似乎有些加重,在饥饿的时候胃部疼痛,恶寒怕冷,口中不渴,食欲全无,大便微溏。其余的,倒还可以,不反酸也不恶心,没有胃胀之感。

他以前用过一些中药,比如附子理中汤。但是呢,效果不太好。

后来,他就找到了我的师傅。当时,我就在师傅一旁侍诊。

我老师诊脉,发现脉象略浮缓,而且患者脑袋上隐隐密布着一层汗珠。我老师就问,平时是不是容易出汗?怕不怕风?

患者说,出汗怕风已经多年了,但是他以为这就是其天生体质,所以一直没当回事。

我老师听罢,斩钉截铁地说:“你的问题在于中焦虚寒,而且是虚大于寒。从前只重驱寒,不去调虚,所以才无效啊”。

于是,看我老师写了一张配伍。方见——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水煎服。

结果,患者连用此方20天,胃痛、汗出、恶风、怕凉的症状豁然而愈。

事后,我老师以这个患者为例,对我进行了实例教学。

我老师问我,这用的是什么经方?我说,为张仲景小建中汤无疑。

我老师点头称是。他又问,为何用小建中汤?

我踌躇间吐出四个字:汗出恶风。

我老师满意地点头说:这就对啦!

读者朋友,请你记住,桂枝、炙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它们构成的是张仲景温补脾胃的千古名方,小建中汤。

这个配伍里头啊,饴糖补虚止痛,桂枝温通脾阳。大枣、生姜固护脾胃,和炙甘草一起,温补中焦之气。它的基本意图,就是温中补虚,和理缓急,改善中焦虚寒证。

但是呢,你记住,这个小建中汤和桂枝汤长得特别像。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用芍药,重加饴糖而得。它里头,有桂枝汤的影子啊。桂枝汤干啥的?调和营卫的是不是?它治疗营卫不和之证,表现为汗出、恶风、怕凉,容易外感,对不对?所以啊,这个小建中汤,就既能温补中焦虚寒,还可以调和营卫。

这是最关键的地方啊。你看上头患者,胃痛、饥饿时加重,怕凉,这不是中焦虚寒吗?同时,他有汗出、恶风。这也是营卫不和啊。所以,针对他,你就得用小建中汤,既能补中,还能和营卫。

其实啊,我们想一想就知道,人的脾胃,作为后天之本,乃是体表营卫之气的化源啊。如果一个人,脾胃虚弱,无法生化营卫之气,那他就容易出现营卫不和的症状。临床所见,有很多虚寒型的胃病患者,容易外感,道理就在这。正所谓,脾虚,营卫就虚,百脉皆虚啊。也许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张仲景才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化裁成了小建中汤。他的意图,可能就在于帮助我们温补脾胃,充实营卫啊!

你想想,仲景先师,是不是用心良苦?对这些,我们这些后人,能体会多少呢?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我真的希望你能多读几遍,认真体会。

有胃病的人,若证属虚寒、营卫不和,可以把上方记录下来。你一定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我虽然说得比较详细,但是你在具体应用时,还是要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更重要的是,我想让您理解,小建中汤,这个仲景温脾第一方的妙处,以及它背后所深藏的深刻意义。如果您通过本文,能更好地理解中医,感受中医的伟大, 那就算我没有白写。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欢迎关注“微门诊”,文君然每天和你聊健康。

.btns { height: 119.46666666666667px; background: #f6f6f6;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 .btn { display: block; width: 392.5333333333333px; margin: 17.066666666666666px auto auto; height: 68.26666666666667px; line-height: 68.26666666666667px;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23.893333333333334px; color: #fff; background: #00C882; border-radius: 85.33333333333333px; box-shadow: 0 4px 6px #0a9263;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