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关系里是黏连、疏离、对抗还是连接且独立?
亲密关系中只要你多留意,就会发现最常见的需要成长的几种关系常态:
第一种是黏连。
什么是黏连?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没有界限,混杂在一起的生命状态,就是黏连。
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常常如此,什么都要管:你的全是我的---你的吃饭穿衣,吃什么穿什么,都是我的想法,决定和安排,你太小,很多东西你不清楚,我来安排就好,于是孩子慢慢也接受了父母安排一切,界限模糊,父母常常越界,孩子懵懂不知,等到自我意识苏醒,明白自己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如果父母依然习惯了安排一切,习惯性忽视孩子的需要要求期待渴望,不能满足孩子生命的需要,不能尊重孩子,常常遭到父母的打压和否定。
黏连型关系最大的特征:
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放在孩子这里,自己的需要期待想法不由分说的侵入孩子的领地,自己的情绪,无论好坏,肆无忌惮倾倒给孩子。孩子被迫去承担很多父母的悲喜,直至孩子成家也无法摆脱深入骨髓的黏连,父母和孩子捆绑在一起的要对方对自己悲喜和命运负责到底!孩子是另外的一个自己,我养了你,你就要对我负责,包括救我于水火!
黏连型的内在语言:
1、你是我的,你要对我负责!(父母)
2、好,我是你的,我会对你负责(孩子)
于是两代人内在合谋:你我议题,没有界限!极限只是存在于头脑层面,甚至似乎很清楚明细,可是一旦进入生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界限的杂糅在一起,形成情绪情感和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我在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的生命成长课堂上的个案观察来看:母亲和女儿之间的黏连似乎更多一些。
从小到大母亲的情绪往往说给女儿听,自己的情感寄托也在孩子身上,长大后孩子也是自己生活的依靠,哪怕结婚了,有什么事都会让孩子来负责!
根源:
夫妻关系的强烈失衡,让夫妻一方或者双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都会不自觉把孩子当作自己生活和情感的支柱,孩子被迫站在另一半的位置,去承担另一半的情感功能,于是黏连就此慢慢形成。
解决办法:
完成剥离,从糟糕的共生状态里出来,从充满毒素的精神子宫里分娩出来!
1、 孩子需要建立界限:
我爱你,但是我并不属于你的,我是属于我自己的。
要真的开始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建立一个清晰的界限,我是你们的女儿或者儿子,但绝不是你们的附属物,也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附属产品,即使我的生命有父母而来,我依然是我,父母依然是父母!
2、 充分认识到自己原生家庭的结构性失衡
去真正看到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真相,将父母之间的关系还给父母,那是父母的命运,悲喜都需要父母自己去承担和面对,将自己从一个被动的承受者和承担者,还原为孩子的本来面目,回到孩子的位置,再去爱父亲,爱母亲---即使你们过得不幸福,很糟糕,乃至离婚,那是你们父母之间的事情,有你们两个决定的,而不是我作为孩子能决定的,我能决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爱父亲和母亲!
父母:
1、需要直面婚姻真相。
黏连型关系中夫妻关系肯定是出了大问题的,而且不能不愿不敢直面婚姻真相,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婚姻难题,幼小的孩子就会成为很多父母情感需求的出口,这样既可以维持夫妻关系的存在,又可以逃掉最需要面对的困境。
2、将孩子当作孩子,不要再把孩子当作另一半去依赖纠缠。
因为夫妻关系没有面对,而生活需要继续,孩子就成了父母夫妻关系的救命稻草,被父母紧紧拽在手上,让孩子成为另一半的替身,取代另一半那提供不了的情感支持和情感抚慰,于是孩子在家庭的角色被异化,从孩子变成了情感世界另一半的替代者,久而久之,孩子的家庭位置也会随之偏移,越位到另一半的位置,孩子无法成为TA自己,变成内心沧桑的小老太太或者小老头,而孩子自己却一直停在原地,不曾长大!
这是对一个孩子最大的摧残和折磨,即使孩子爱父母心甘情愿去承担本不该承担的,那也会让孩子付出很惨重的生命代价,父母的婚姻依然是危机四伏,而孩子的幸福也没有保障,因为孩子的命运和父母捆绑黏连在一起,而不是和自己的另一半休戚与共!
所以孩子必须回到孩子的位置,解除TA沉重的不属于T A 的枷锁,才有救!
即使一切如此清晰,但是要完成这个剥离过程,绝非易事。
从黏连里出来建立界限,从中剥离出来,拥有自己,是一场漫长、痛苦而辛苦的“精神分娩”,令人哀伤的是很多人都“胎死腹中”,一生都没能“精神分娩”成功。
昨晚参与者朋友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这之前相当长时间里就是黏连----因为自己内在受伤小孩没有能力陪伴,目光所及,都是孩子,心之所向也是孩子,生活重心也是孩子,她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苦不堪言!自己也是精疲力尽!
所幸是她在武汉雅心矜持学习,不断成长,借助面对孩子,不断去做自己面对自己的功课,完成了自己和孩子的剥离!这个过程她花了几年的时间,非常痛苦,但是非常值得!
因为孩子终于回到孩子的位置,去心无旁骛活她自己!
第二种是疏离。
疏离是什么呢?
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之间内在没有多少连接,就是疏离。
父母和孩子从小都没有什么情感的连接,即使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可是内在的情感支持,心灵上的共鸣,精神上的懂得,很少出现。
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父母明白孩子的辛苦,但是双方却不知道怎么走进彼此,如果有能力,走近彼此早就该发生,遗憾的是,双方在长时间都没有走进彼此的体验。
于是你爱着我,我爱着你,可是我的爱到达不了你那里,你的爱也无法抵达我这里。
疏离型最大特征是:
我们所有的悲喜都只关乎自己,即使身边人也没有去分享,不知道怎么表达内在的情感,连情绪都不能分享出去,不想说,习惯了所有的心事自己来收拾,也似乎觉得说了没用,还增加别人的烦恼和负担。
于是所有的呐喊都只在自己的胸腔里回荡,所有的爱的呼声只有自己听到,所有的连接渴望都止于欲说还休!
疏离型内在语言:
我们之间的鸿沟我怎么都过不去!
我想靠近你,可是我动不了。
根源在于:
生命未曾有过连接的体验,特别是敞开心扉的情感倾诉体验,被接纳被聆听被懂得的体验,情绪被压制,感情被封锁,爱也被围住,流通不到对方那里。
如何解决呢?
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敞开自己,彼此之间要多分享,将习惯性的内在喧嚣,变成日常的互动,即使是琐事小事,慢慢习惯分享出来,于是封闭疏离的那个自己才能慢慢有能力走到对方身边,渴望已久的连接才能一点点建立起来。
昨晚参与者朋友和她父母的关系,之前就是典型的疏离状态。
她和父母的关系,因为个人的经历,和父母之间处在内在纠缠又疏离的状态,很多内心话不敢和父母表达,也不敢去主动和父母沟通,而父母吩咐给她的家庭任务,即使不该她承担,她也承担下来,做了很多,因此有很多的委屈憋在心里,不敢表露,她郁郁寡欢多年!
从疏离走出去,去连接生命,不亚于一次生命的重建,很多生命都在尽力重建,结果很不幸却被往事的废墟掩埋。
第三种连接又独立。
什么是连接又独立呢?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就是连接且独立。
内在连接感,是一种生命在一起,很明亮很干净很清楚很确定的美好感受,它不是想象,而是来自彼此之间无数次大小事情积累起来的感觉,所以不会轻易被摧毁。
独立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你依然是你,我还是我,只是有“我们”存在为基础,否则,那只是一种没有连接的孤独。
典型特征:
互相不是对方的包袱,彼此信任,互相敞开,随时可以连接上,也随时可以失联而不担心什么,一旦联系,就又能轻松自然连接上,双方拥有独立的明亮空间,对方也知道空间是什么,但是不会去黏连和捆绑,将空间还给自己和对方,每个人都是TA自己的样子,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又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彼此身边。
根源:
慢慢拥有了自己,继而允许了别人成为TA自己,即使不认同,也会尊重;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对方如是如一的那个自己是怎样,不会因为外在是请的发生而改变看法,深知和懂得对方和自己的生命样态,而不是外在事情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外在状态。
看到自己,懂得自己,从自己这里出发,看到别人,懂得别人。
这是需要生命成长到这个地步就会出现的亲密关系状态!
这是昨晚参与者朋友和老公现在的状态,以及她自己和孩子之间,都在靠近这个美好的状态。
而这一切的改变,最关键的是她自己这些年坚持在武汉雅心学习,面对自己,不断成长的结果,失之计转化了很多痛苦之后的必然附属物,也是老天对她必然的美好馈赠。
所以,亲密关系于你于我,不管现在质量如何,它真的是一个生命成长的道场,在此我们能看到自己和亲密他人之间出现的妨碍生命自由舒展美好的东西,我们就此拥有了成长的机会和可能,祝福疏离的人努力走向连接,黏连的人走向成熟分离,对抗的人走向握手言和,最终走向连接而独立的美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