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生气
生气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风光”,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严重伤害到自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生气,那么承担愤怒的一方显然是最受伤的。
事实上,这种观点只看到了生气的的表面形态,却忽视了生气的本质:生气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伤害他人,又能伤害自己。有时候,它对自己的伤害比对他人的伤害更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我们生别人的气时,我们实际上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生气,他们懂得生气的危害,明白一旦生气,伤害了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就会不稳了。
01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很理智的人,他从不轻易生气。当诸葛亮率军攻打魏国时,他紧关城门,无论蜀军如何挑衅和辱骂,他都拒绝参战。
诸葛亮派人给他送了一件农妇的衣服,以此为了羞辱他,激怒他,但他看了后,却淡然处之,笑而不语。最终,还是诸葛亮坚持不住了,身殒五丈原,而司马懿最终笑到最后。
由此可见,生气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风光”,它会伤害他人的同时,也会严重地伤害自己。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任由怒气伤害自己,最终,这种慢性毒药只会彻底摧毁自己的人生。
02
很久以前,有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年轻人坐在房间里议论别人的缺点:“那个人什么都好,但有两个毛病让人讨厌:一是脾气太暴躁,总是爱生气;二是做事很鲁莽,不知三思而后行。”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谈论的那个人碰巧从门口经过,听到这话后,他非常生气,立刻冲进房间,抓住中年人伸手就要打他。
年轻人连忙拉架,说:“有话好好说,不要打人嘛。”被议论的人气愤地说:“这个人在背后说我坏话,还冤枉我脾气差,做什么事都急躁莽撞。所以我要教训他一下。”
年轻人说:“人家没有冤枉你啊,你现在看起来,不是都应验了吗?”
虽然在背后议论别人是不对的,但被议论的人则显得似乎更加可笑,显然是不打自招,在别人眼前用自己的行动承认自己的缺点。一生气,便露出了真实的面目,做事时难免缺乏理智,让自己陷入鲁莽中,最后落得一个尴尬的结局。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学会正视自己的坏脾气,这样才有可能在之后的生活中改变它,抛弃它。如果我们总是掩耳盗铃,不想承认,不敢承认,那么它一定像慢性毒药一般,破坏我们的快乐,偷走我们的幸福。
03
在古希腊,有一个人叫爱顿的人,他每次生气和别人吵架,都会以极快的速度跑回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大口喘气。爱顿工作很努力,他的房子也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宽。
直到有一天,爱顿老了,他的房子也很大了。但他生气的时候,依然会拄着拐杖绕着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后,太阳已经落山了。爱顿一个人坐在田边,气喘吁吁,他的孙子恳求他:“爷爷,你年纪大了,生气的时候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绕着徒弟跑了,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做?”
爱顿禁不起孙子的恳求,说出了他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他说:“我年轻时和人吵架,一生气我就会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那么小,我怎么有时间生气呢?所以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努力工作上。”
孙子问:“爷爷,你现在已经变得这么富有了,为什么还在绕着房地跑呢?”爱顿笑着说:“我还在生气,生气的时候,我会绕着房子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那么多,我为什么要跟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很多人都知道生气对身心有害的道理,都知道愤怒是行动的毒药。然而,很少有人在遇事时不生气。事实上,遇事生气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多添些烦恼而已。
04
历史上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不气歌》,它是劝人在遇事不要生气,有空的时候,不妨唱几遍:“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气之为病太可惧,诚恐因气把命丢。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如果大家都能按照歌中所唱,遇事能看清本质,就可以避免多生闷气。生气不要超过三分钟,我相信每个人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都可以做到。
若是你做不到,那就想想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郭芙蓉,每当她生气发飙时,她都会及时念叨一下:“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那种滑稽的表情和幽默的台词,是不是让你很难生气吗?
生活其实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微笑,它会对你微笑,你对它哭泣,它也会对你哭泣。烦恼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你自己。
不生气是一种智慧,若要不生气,就要时时注意心性的修养。面对各种困难,能改变的就要改变,不能改变的要学会改变思维方式,换一种思考的角度,用另一种适合的心态去面对。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渔樵耕读看生活
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愿给更多的人带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