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列队鞠躬为什么让人别扭|长城评论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马青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质疑四川乐至中学安排学生在校门口列队迎接老师。视频中,有一辆车进入校门时,学生们90度鞠躬,大声喊着“老师好”。视频中还有学生在老师出校门时大声喊“老师再见”的情景,但是并无老师回礼的声音。视频发布者说,学生列队迎送老师已经搞了半个月,早上6:50就开始了,他觉得“还不如让学生娃儿多睡会觉。”学校回应,这是感恩教育社会实践,除了问好迎送,还要帮助维持校门秩序。而学生们鞠躬问好的做法是自愿的。
学生当然应该在校门口参与一部分学校管理工作,维持秩序、检查仪容、问候师长同学,这些工作就和维护校园卫生一样,属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爱因斯坦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他认为学校教育是什么,他表达了一个观点:“什么是教育,就是你忘掉在学校学到的全部知识而剩下的东西。”学校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独立人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不要小看每天进出校门的仪式,它可能比一道数学公式更能影响学生的未来。
但为什么这所学校门口发生的这一幕却让人觉得别扭呢?学校说,他们开展的这项活动叫感恩教育,既然是感恩教育,那就是“单向度”的,是学生向老师、向学校、向父母感谢恩情——我们从来没看过哪个“感恩”活动是大人们向孩子们表达的。所以,视频里只有孩子们向车辆、向老师敬礼,却没有收到回礼,只有孩子们喊“老师好”,却没有听到老师回应“同学好”。这恰恰违背了古代先贤关于“礼”的原则:来而不往非礼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孩子们来说,学校和老师的权威地位,足以让他们“自愿”在迎来送往的时候弯下腰来,并且还会觉得这样做合情合理。这种“自愿”很可能来自他们对师长的观察,也可能来自师长的暗示。就像视频提供者观察到的,鞠躬礼不是时时都在做,那天可能是遇到领导了,就鞠躬了。这种不同身份的区别对待,也隐含着一种“等级意识”的规训。
一百年前的北大校门口,蔡元培校长却明确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对这种“等级意识”的反感。他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当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马车上的他行礼时,蔡元培走下马车,脱下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躬。
同样是校门口的礼仪,广东省阳江市一位小学校长曾广明是这样做的:从做校长的那一天起,每天早晚都必然站在校门口迎送学生们,向学生们行礼问好,学生们也开心地回礼问候。他说,美的最基本表达便是礼貌,自己坚持跟学生打招呼,学生们渐渐地会养成见人便问好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便是美。重庆也曾报道过一位小学的瞿校长,也是每天站在校门口迎送学生,只要有孩子经过,他便会弯着腰,向每个孩子打招呼,孩子们也欢快地向他鞠躬问好。
这些故事中的老师校长们让人心生温暖,而那所学校的做法却让人鄙薄。皆因为,礼的教育,在尊重,在平等,在互敬互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