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飞迁变化,
文/杜永宏
我的家乡陕西宝鸡眉县上第二坡村,位于秦岭山脉红河谷下边。门对面就是霸王河,系渭河的一条分支,发源于秦岭主峰太白山,迂回于秦岭之间,一路上蜿蜒激荡、顺势北上,沿途裹挟了几十上条山沟溪流,至峡谷北口的红河谷,奔腾出山。第二坡的过去,听过去老人说过,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移过来的,在此扎根生活,繁育后代子孙而生活,这是大自然给家乡带来巨大的财富,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自然生态演变过程,因此,我们门前河滩地带,还记得童稚时节的20世纪70年代,我们当地生态就非常优越,河滩地带星罗棋布着许多自然泉眼,泉眼里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清澈见底、甘之如饴的泉水。盛夏时节,掬一捧刚出泉眼的清泉入口,沁人心脾,暑气顿消。那时,村门前遍布着纵横交错的水渠,水渠里一年四季流淌着清冽纯净的活水。家里平时洗衣服之类也会在渠里直接解决,非常方便。我们小时候一些孩子便三五成群跳霸王河里摸鱼捉蟹。鱼儿都是些最多有巴掌大小的泥鳅大都藏在一些的水坑里,有时候需要将小手伸进石头缝里寻找,往往收获颇丰;螃蟹总是藏在稍大一些的鹅卵石下面,需要将河里那些石头逐一掀翻或者挪开,有时一两只,有时一窝好多只挤在一起。螃蟹最大的也就鸡蛋大小,螃蟹的大腿上有很尖利的钳子,如果不小心被蟹钳夹住,那可不是好玩的。只有经验丰富、胆子大的伙伴才敢动手去抓,面对张牙舞爪、横行霸道的螃蟹,主要经验就是眼尖手快,下手要准,迅速用拇指和无名指从蟹盖两侧用力紧紧捏住即可。螃蟹的两条大腿、八条小腿可以用菜油掰下来炸着吃,咸咸的、香香的,稍稍带一点腥味。童稚时期的那些做法,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残忍。那些大小鱼儿捉回家,只是养在盛了水的脸盆里看着玩,最后往往都成了猫和家鸡们的美餐。家乡门前河滩属沙土地,又临近河流水源,用水相对方便,适宜于种植水稻。但由于土质过于浅薄,水分透过较浅的淤土层后,下面的砂石层与漏筛无异,一些水分养分随之渗漏流失。河滩地保墒保肥能力低下,土壤贫瘠。水稻产量也不算多高,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业的科技化水平有限,农民收入基本没有,也买不起肥料之内的产品,在此情况下,河滩稻谷和玉米产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为了强化土地肥力,提高水稻亩产,就是要种植毛苕子沤肥,那时农村生活非常清苦,平时简单清淡的饭食即就是稍有变化,也会让我们这些孩子们欣喜异常。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苕子生长旺盛的时节,苕子的根系枝蔓吸足了湿润肥沃的养分,便在田里恣意伸张蔓延。不几天工夫,荒凉了一冬的水田土地,便被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毛毯。谷雨过后,气温升高,绿毯上便陆续冒出了好看的紫色的花苞花串。妈妈抽空把掐回来的嫩苕做成好吃的麦饭,算是吃一顿“改样饭”,令一家人欣喜。苕子饭的做法非常简单,只需将洗净的苕子嫩芽适量拌上面粉,上蒸笼蒸熟即可。吃的时候,浇上用老醋蒜泥辅以辣椒油制成的浇头便可入口享用,味道清香绵柔,百吃不厌。既可佐餐也可当主食,是那个年代令人难以忘怀的一种美味。 随着时代变迁我们第二坡八十到九十年代之后,国家实行了农村责任包产到户,土地分配每个农户家,素以勤劳坚韧著称的第二坡人,以无私担当的襟怀接纳着变迁,但不甘就此沉沦。我们穷则思变,浴后重生。先后在这片贫瘠的沙土地上试种苹果、樱桃、蔬菜,等多种经营模式,都不是太理想而失败,到最后由于苹果产品质量不好,而走向下坡路段,最终95年初到96年,我们眉县农业部门从周至引来了品种秦美猕猴桃产业,在我们第坡做了试点产业园,得到县政府农技部门,技术大力支持帮扶,均获得了成功。地二坡所在的秦岭北麓地带,四季分明、温差显著,尤其适合种植猕猴桃。但河下土地条件的先天不足,土质浅薄浅的缘故,是一道没有结果的单选题,无论种植猕猴桃还是其他水果种植,即就是付出再多的辛劳,产量依然受限。猕猴桃树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死掉,最后人们把猕猴桃地址选在我们的原上平坦的土地上种植,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酸碱性适中,经过县农业技术人员的土质化验报告,适合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环境,在此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在品质上做文章,选用优良品种,徐香和海娃的,经过常年精心务作,终于取得了预期成效。重义守信的第二坡人,硬是把这道难以破解的死棋,下成了左右逢源的活棋。如今的第二坡人,到了开春之后,就开始忙碌起来了,过完年就开始,就要先把树枝条,均匀的帮在铁丝上,以利于结果,到四月份中旬,成片的猕猴桃原里,洁白如玉的桃花盛开时节,美不胜收;一望无际的猕猴桃架上,串串花朵金光璀璨,忙碌的人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奔奔波在猕猴桃的土地里,授粉,搬耳朵,追肥,除草等各式各样的活路,种出了绿色无公害的绿色猕猴桃,在如翠的枝叶掩映中愈加耀眼夺目。虽然很劳累辛苦,但是心中充满希望,金蛋蛋带给我们高收入,而付出是值得的,这片古老而饱含深情的第二坡村的人们,猕猴桃,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基地。成为中国陕西眉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到了九月份,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给冷库收购绿色无公害猕猴桃,每年将会一如既往回馈给第二坡人新的收获与希望。家家走上了小康生活,现如今,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修建上了水泥路宽广而干净,最后的一公里也把水泥路打在地头了,方便我们去地里干活,我们第坡的人们家家都盖上了高楼大厦,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开上自己的车子,或跟着旅游团队利用空闲时间带上一家人出去旅游了。愿第坡的人们越来越追求完美,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乐观向上面对自己喜欢的一切而努力。不忘初心,牢记苦累,一代一路同行经济发展。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乡土文学社公告
投稿用稿规定 凡投稿者,请加主编微信damo359880941,在括号里标注作者姓名(或投稿笔名),关注《乡土文学》公众号,否则一律不用。投稿必须为原创,凡在公众号发过的作品不能投,否则,因此而耽误发稿,将拉入黑名单。投稿方式:邮箱359880941@qq.com,小说、诗歌、散文投稿群和分社、文苑群编辑择优选 稿。选稿期限为15天,过期不用,作者自行处理。
入会手续 提出申请-填写邮寄表格-交纳会费-办理会员证。长期会员终身会费:一次性交费600元。
附:乡土文学社章程(链接)
征稿启事 本社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建立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库,向影视拍摄机构推荐。
本社举办的《长篇小说月报》(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每期隆重全文发表一部20至50万字的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其他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以连载的形式陆续发表,部分小说和影视剧本刊载故事梗概或精彩章节。
《中国乡土文学》为乡土文学社会刊,凡入社会员,都有机会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