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树: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来大槐树寻根,你的祖先是否也来自大槐树呢?

引言

“千年风雨中一棵不老树,你身边走过来我的先祖,不散的魂呀擎天的树,你的根须是我们共同的家谱......”这是国家一级演员谭晶演唱的一首《大槐树》。
正如歌词一样,大槐树的根须,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家谱。大槐树扎根在中原大地,扩展到长江两岸,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大槐树移民后裔。
祖祖辈辈、代代相传,大槐树成为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精神之树,它的根深深的扎在我们每一个移民后裔的心中。

大槐树祭祖习俗

2008年6月7日,大槐树祭祖习俗,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寻根人士云集山西洪洞,在大槐树下参加祭祖大典。自1991年第一届洪洞大槐树寻根大典以来,每年的寻根人数都在飞速增长,时至今日,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来大槐树寻根祭祖。
祭祖大典随着18声礼炮拉开帷幕,焚香敬神、献供三牲五谷,礼后由地方领导向先祖致祝文,表演队向先祖敬献歌舞,主祭人给观众献点赐酒,大典最后所有人列队辞神,三次鞠躬拉下祭典帷幕。
祭祖仪式结束后,很多人都会捏一点洪洞的泥土,或是折一节槐树枝带走,也有人拿着瓦罐摔至大槐树下,将其碎片带回家,分给没能来祭祖的移民后代。

大槐树奇观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大槐树就会迎来一大奇观,成千上万只相思鸟集聚洪洞大槐树。每天黄昏时分,这些鸟儿就会从四面八方飞来,落在大槐树的枝头上熙熙攘攘,第二天凌晨,这群鸟儿却又不见踪影。

让人惊讶的是,这群鸟儿每年都很准时,大概在4月初就开始集结,到清明时分最为密集,清明之后又逐渐散去,到4月10号之后,几乎所剩无几。
这些鸟儿颜色呈灰黑,比麻雀稍大一点,刚来大槐树的时候,它们的叫声清脆响亮,飞走的时候叫声却又变得无比凄凉。有人说这是大槐树移民的灵魂所变,生前不能回故乡,死后化作鸟儿也要飞回故乡看看,当地的洪洞人民也亲切的称之为思乡鸟。

大槐树历史背景

元朝末年,中原地区灾疫连绵,元政腐败,剥削平民百姓,河南、山东、河北、河南积骨成丘、人烟断绝。老百姓们无法生存,只能揭竿而起,推翻元朝的统治。

山西位处黄河与太行山之间,借助天然的地理优势,山西没有遭到战争的侵蚀,相反,山西不仅没有遭到水患虫灾,反而风调雨顺、连年丰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省人民纷纷逃到山西避灾,一时间山西人口暴增,而其他地区却人烟稀少,荒凉无比。
朱元璋上位后,中原许多地区都是无人之地,土地大片荒芜,劳动力严重不足。为了保障明朝的统治,增加财政税收,朱元璋当即决定“移民屯田”,将山西的人口按照“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移民至全国各地。
从此,一场长达50多年的移民运动就开始了,从朱元璋到朱棣,先后移民批次达18次,涉及省份有山东、河南、河北、甘肃、安徽等11个省,涉及姓氏有1000多个,涉及人口超过100多万。

大槐树地理标志

洪洞县位处山西南部,在当时是山西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不过,即使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人口总数也才不到10万,如此大规模的移民不可能都是洪洞县人,山西51个县全都是向外输送劳动力的人口源泉。

洪洞是山西的交通要道,于是明朝政府就在此处设置移民局,集中管理统一编排。山西其他省的人先迁至洪洞大槐树下,然后登记入册,再分配至其他各省。由此,洪洞大槐树便成了山西人离开故土的最后驿点,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代表家乡的标志物。
人们无论走在哪,都忘不了出门前的那棵大槐树,如果有人问起家乡在哪里,回答的往往都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渐渐的就有民间歌谣开始传唱:“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老鹳窝指的是大槐树上的鸟窝,因为每次移民都是晚秋时分,槐叶掉落,鹳窝就成了最醒目的东西。离别前,人们望着大槐树,盯着老鹳窝,这一幕深深的烙在每一个移民者的心里。

大槐树移民传说

相传朱元璋实施移民计划之后,进展艰难,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去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开山僻壤,于是上层的领导们就编制了一个谎言。官方宣布,除了洪洞之外其它县城都要移民,于是乎人们都跑来洪洞避难。

等到洪洞聚集了大量人口的时候,政府就派兵把洪洞围住,强行让来到洪洞的百姓迁移,为了防止有人逃跑,就采取了武装押运的方法。因为押运人手不够,就让移民们捆住手臂,连在成人串,一个士兵押运一串百姓。
在途中,如有移民要大小便,就要求士兵把手解开,时间一长,解手也就成了上厕所的意思。
在移民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分辨移民,官兵们还特意在移民的小脚趾做了记号,防止他们逃跑,后来移民的后代们都遗传了小脚趾的记号,只要是复型脚趾,都是洪洞大槐树的移民后人。

大槐树祭祖起源

在大槐树移民之后的上百年里,是没有大槐树祭祖一说的,最早的祭祀活动是在明朝末年。民间传说李自成率军从陕西一路打向北京,一路上士兵们的纪律都非常的好,可偏偏到了山西省洪洞县,大家都变得不安分起来。

后来李自成一打问,才知道这里是移民的始发地,好多士兵都是移民后人,时隔多年再回故乡,难免心生思念。李自成也明白大家的心思,允许了士兵们到大槐树下祭奠,这便是大槐树祭祖最原始的形态。

再后来也没有人再来过大槐树祭祖,直到清朝末年,一位朝廷官员开始修建大槐树遗址。相传这位官员是一位很小的官,没啥大的权力,但是他是一位移民在山东的洪洞人,当他回到故乡的时候,又遇到了另外两位洪洞系官员,三位官员筹得白银300两,修建了大槐树的碑亭、茶室、石经幢、长廊、排房等建筑,供人们来此祭奠。

自大槐树遗址修建之后,人们逐渐的开始重视这个地方,1915年又一位洪洞官员,开始筹建大槐树古遗迹,具体形式类似于现在的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洪洞人的大力支持下,大槐树遗址逐渐完善,同时还编撰了《古大槐树志》。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槐树这个文化品牌逐渐名响全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最认可的祖先来源地,大槐树祭祖也就应用而生。

大槐树现状

现在,大槐树已经是国家5A级景区了,是中国唯一的一个寻根祭祖的民祭圣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槐树景区现在有50多个景点供游客浏览,有根雕大门、根字影壁、千年槐根、广济寺、祭祖堂、洪崖古洞等等......

随着大槐树祭祖节的举办,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参观,海外华人也都纷纷在清明前后回到大槐树,参加祭祖庆典。随着人流量的增大,洪洞的特产、小吃、纪念品也都摆上展台,刺激着洪洞县的消费。
大槐树祭祖,不仅满足了人们祭奠祖先的心里需求,还为当地带来商机,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物质需求。

大槐树弘扬传统文化

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当中,中国是最重故乡和祖先的一个国家。百善孝为先,中国人从5000年前就注重孝道,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方,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也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才有这5000年的璀璨文明。

大槐树祭祖是每一个中国人对根的追寻,对祖先的信仰,是中国孝道文化最好的体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大槐树祭祖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净化着每一个浮躁的灵魂。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中华民族后裔们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