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元:父亲的大白话
我的父亲因病近日不幸去世。父亲一生坎坷,吃了不少苦,这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也算活得坦坦荡荡、甚为精彩。这些天,他的音容笑貌每天萦绕在我脑海。
父亲是农民出身,只上过两年小学,没什么文化,不会说什么高深的人生格言和理论,只会用一些平凡普通的话语来教导我们,但恰恰是这些普通的“大白话”,滋润了我的思想和灵魂,一直指引着我如何做人、做事。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三句话:
第一句话,面不辞人。
我曾经认真查过,但在词典里没有找到这个词语,我猜测应该是哪个地方的方言或者老百姓的口头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别人有事来找你帮助时,不要当面拒绝,不要让人家下不了台。引申拓展一下,就是做事情要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顾及对方的感受。
犹记得,当年考入中宣部时,有人来家里求办事,农村人都很朴实,以为很多事情只要我一句话或吩咐一下就能办。当时我年轻气盛,性格也比较直,没等人家说完,就直接说这事办不了,把别人给顶回去了。事后父亲对我说,“如果不是碰到过不去的坎,别人不会轻易开口求人。人家把自尊和脸面放得很低了,我们就不要再踩一脚。实在是办不了的事,不要当面拒绝别人,要给别人留面子和尊严。”我曾经很疑惑,父亲出身农民,没有显赫地位,没有万贯家财,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愿意跟父亲交往,现在想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亲能顾及别人的感受。
前几年我们村有个养猪的,是从山东沂蒙山老区搬到我们这里的。刚到我们村时,他家里很贫穷,靠在小厂子打工维持生计,后来想搞养殖,但因为是外来人,跟村里都不熟,没人愿意租给他地方。父亲知道后,到处帮他打听,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人家,把他家的果园承包给了这个养猪的,在果园里盖了两趟猪圈。恰巧那时候猪肉行情不好,那家人日子依然过得很艰难,连给猪打疫苗的钱都没有了,打算把猪全部卖掉。父亲回到家里取了5000块钱借给他,说赶紧去买疫苗打上。后来这家人没钱买猪饲料,父亲又帮着从一个卖猪饲料的那赊账,度过了那几年艰难时期。这两年猪肉涨价,那家人家的日子终于好起来了,不仅外债全部还清,家里还有了存款。他非常感激我父亲当年对他的帮助,父亲下葬那天,他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我想,父亲泉下有知,一定会为当初选择帮助别人而感到高兴和欣慰的。
第二句话,傲性别太大,要谦虚待人。
自从十几年前到了北京工作,每年春节,我基本都要回老家陪父母过春节。一般大年初一下午,父亲都要带着我去村里转转,不管混得好的、还是家庭条件稍差一些的,只要是平时跟我父亲比较熟悉、经常来往的,父亲都要带着我去人家拜个年、坐一会儿。父亲跟我说:“人家上午到咱们家来拜年,出于礼节,咱们也需要回拜一下。”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大抵说的就是如此吧。
“勿以身贵而贱人”,父亲可能没有听说过这句话,但父亲教导我的那些话、那样的做事方式,却与这句话意义相通,而且他完全出于本性、发自内心,没有一点的刻意,没有一点的世故。这些言语和举动看起来、听起来并不是多么伟大,但恰恰是这些细小、甚至毫不起眼的言语和行为,深深地影响了我、改变了我。
第三句话,不要记仇,要知恩图报。
父亲这一生上过当、受过骗、吃过亏,而且次数不少,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听过他抱怨过谁,或者痛骂过、诅咒过谁。我母亲常说,你爸这个人,老吃亏,不长记性。但我更相信的是,不是父亲真的不长记性,而是他选择了宽容与善良。
父亲四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跟远房亲戚喝酒,几个人多喝了几杯,因为一件事发生了争执,那个远房亲戚动手打了我父亲,踢断了我父亲两根肋骨。母亲说要报警,把那个亲戚抓起来,被我父亲制止了。他说,都喝醉了,肯定不是故意的。当年那个亲戚一分治疗费都没出,也没来看过我父亲。2012年时,那个亲戚来北京做手术,因为是第二次心脏手术,想联系安贞医院一个顶级专家,他找到我父亲,希望我能帮帮他。说实话,那时候我真不情愿,父亲那两根断的肋骨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父亲跟我说,“救命的事,咱该帮还是帮一把,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做不上手术在家等死啊。”当我这个“局外人”还在选择记恨时,作为“当事人”的父亲,却早已经选择了宽容、选择了原谅。
可是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父亲却经常念叨、念念不忘。当年我们家里困难时,曾向朋友借过几千块钱,后来我们家把钱还完之后,父亲逢年过节都要买点东西去看望一下,父亲总说,“这世上没有谁应该帮谁,人家当初能帮咱,就是一份情义,咱不能忘。”
父亲奔波、操劳了一生,没有给我们兄弟姐妹留下权贵人脉,也没有留下万贯家财,他留给我们的,只是这些朴实的话语、内心的善良、正直的性格。这些好人品,是他最硬的底牌,是他最高的学历,也是留给我们的最强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