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畯:一心向学,不羡荣禄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史书微言大义,历经千载研读后也存在大量的解读,很多时候前人珠玉在前,后人想翻出几颗沧海遗珠也有些难度。本篇来聊聊严畯jùn,字曼才。

严畯是徐州彭城人,如陈登、张昭、诸葛瑾、鲁肃、步骘zhì等人都出身徐州,不过陈登、步骘来自下邳,诸葛瑾来自琅琊。这里边只有张昭是实实在在的彭城人,就是那个曾经遭受曹军屠戮的彭城,严畯、张昭这对同乡都是跑到江东避难的,后来也同在孙权帐下为臣。

严畯加入孙权阵营正是张昭举荐的,虽然是跑来江东躲避战乱的,但他们在江东的名气一点都不小,张昭被称作“民之望”,一直以威望十足的形象出现在东吴阵营中。而严畯自小就喜欢学习,熟读《诗经》、《尚书》等经典,凭借多年苦读的积累,他与诸葛瑾、步骘在江东齐名,还可以算上张昭之子张承,这几个徐州人相互交游很正常。

“承字仲嗣,少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相友善”——《三国志·张昭传》

张昭举荐严畯,也是看重他性格淳朴敦厚,能给出一些忠告。初入仕途,严畯作为骑都尉、从事中郎,鲁肃逝世后孙权本来打算让严畯作为他的继任者,领兵万人去都督陆口。朝臣们都在恭喜严畯,但他表示自己就是一介书生并不通晓军事,前前后后推辞多次,再配上声泪俱下的场面,这才推辞成功。

从仅有的记载来看,严畯没参与过什么军事行动,让他接任鲁肃的位置更像是安抚淮泗士人的举动,也能推测严畯在彼时的影响力够大。可能严畯也明白自己迟早要为吕蒙让位,不如退而求其次,换点好名声。从“世嘉其能以实让”这个结果来看,严畯也不是毫无收获。

孙权曾问严畯“你还记得小时候读过什么书吗?”,严畯当场背诵了“仲尼居”,张昭出来打圆场“严畯是个书呆子,还是让老臣来背诵吧”,随后张昭背诵了“君子之事上”一节。其中“仲尼居”属于《开宗明义章》,是《孝经》开篇第一章,而“君子之事上”属于《事君章》,讲求为君尽忠,还是张昭懂事呐。

孙权称帝后,严畯出任卫尉,曾作为吴国使节出使季汉,诸葛亮颇为看重他,可能这也是严畯出现在“舌战群儒”桥段中的原因。吴国迁都建业后,孙权大宴文武群臣,并问严畯“我当初感叹鲁肃可比邓禹,吕范可比吴汉,听说你们并不认同?”严畯表示“臣没理解其中奥妙,感觉有些过誉了”。

鲁肃、吕范都不是江东本土士人,严畯同样不是,这话可以由他说出,但不能让江东士人来说,否则又是一场争端。孙权借此机会继续夸赞鲁肃、吕范的功绩,也未必是讲给严畯听的,彼时暗流涌动也说不定。

严畯同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朝廷的赏赐都被他分给亲族故交了,自己家里反倒没什么积蓄。孙权曾试图征辟刘颖,但被刘颖装病推辞掉了。弟弟零陵太守刘略逝世后,刘颖跑去奔丧,孙权一听说这事就知道刘颖是装病,于是要求沿途驿站抓捕刘颖。严畯与刘颖交好,毕竟刘颖也是徐州人士,严畯因此快马加鞭赶去通知刘颖回去谢罪,结局是刘颖免罪,严畯被免官,过了很久才再次被启用为尚书令。

周昭曾写书夸赞严畯等人,将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张承五人并称“五君”。他对严畯的评价是“学不求禄,心无苟得”,一心向学并不四处钻营,严畯辞让横江将军一事也在此成为美谈。此外,严畯还有《孝经传》、《潮水论》这样的著作,其中《潮水论》算是国内最早的潮汐学专论。

博闻笃学,辞荣济旧。

丹阳兵:为什么丹阳兵在汉末如此受欢迎?

家无余财:三国时期有多少人逝世后家无余财?

虎豹骑:曹操:虎豹骑属于中军,只能由宗族子弟掌握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