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失守该怪谁

三国志12中的马谡

自古荆襄多才俊,部分被曹操纳入怀中,刘皇叔走马益州也带走了一大批荆州人士,还有部分要么隐世不出,要么就挂了~其间有一人,马谡,字幼常。

伯仲叔季幼

民间流传“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家五兄弟各个都才学出众,以马良最优秀,毕竟相貌异于常人,那马谡呢,当然最幼了。刘备进入益州,马谡作为从事也随着入蜀,开始了他的表演。

马谡的军事理论能力很强,连诸葛亮都觉得很惊讶,也更加器重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本来都是荆州人大家就互相有个照应,发现马谡表现出色,诸葛亮也是对他青眼有加,而刘备却断定马谡不能重用,“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不是不用而是不可重用。

说起来刘备的判断更值得相信,本来刘备这半生流窜,见多识广,马家兄弟他肯定也有交流,以他毒辣的目光也就给马谡下了断语。相比刘备,诸葛亮在识人这方面感觉还差了点,一般来说一国之君都这么说了,这人就等着当个闲职吧。

可是诸葛亮不同意,与马谡亲密不减,“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彻夜长谈诶,就差抵足而眠了吧。他们的关系有多好,看看马谡最后写给诸葛亮的信吧,“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诸葛亮大马谡9岁,都说长兄如父,大抵如此吧。

自身科技树

马谡的培养路线偏向于在后方出谋划策,比如谈论军计,比如参军事。诸葛亮征讨南蛮时,马谡一连送出几十里,依依惜别,临了还奉上一策,“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攻心之计,诸葛亮也是依照这个策略收服了孟获。诸葛亮一贯是自己拿主意,或者给别人提建议,哪有别人给诸葛亮指手画脚的,只此一事就足以证明马谡的军事理论过硬

街亭之失

都在讨论街亭失守的原因到底在谁身上,要我说马谡诸葛亮谁也跑不了。诸葛亮是战略问题,马谡是不服从指挥

诸葛亮的战略是声东击西,赵云在箕谷吸引曹魏的大军,马谡在街亭抵挡援军,诸葛亮自己去打凉州。诸葛亮手下明明还有不少大将,却偏偏力排众议派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去担任先锋,没错是先锋一职,“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

这就违背了马谡的科技树,或者说对他的期望过高,虽然有个副将王平,但马谡毕竟是主将,副将也就提个建议而已。

其实跟夷陵之战也有很大干系,要不是这一战蜀汉损失了大量人才,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马谡,前边还有马良、黄权等人。

再回到马谡身上,他就是违背了诸葛亮的计划,非要抢登高山,等着敌军过来仰攻。其实也是符合兵法的“绝山依谷,视生处高”,但是思虑不周,他是抢占了有利地形,却没有获得敌方的信息,打仗其实很依赖信息,“敌终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最终被张郃断了水源迅速击败。

怎么说马谡不服从命令都是他的问题,想来每个上级都不喜欢自作聪明的下属吧,尤其是这种导致了严重后果的。诸葛亮为了防止被魏军两面夹击,只好撤退回来,打了败仗回来总要有个解释,马谡就是当时最好的解释了,诸葛亮不得已把马谡下狱,马谡就这么死在了狱中,年仅39岁。诸葛亮为之痛哭不已,从此知音难觅。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