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丨舞钢】刘安庆丨浅议新方志大事记
浅议新方志大事记
作者/刘安庆
新方志为什么要求其编纂者应高度重视大事记的编写?
大事记是新方志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将某个地域在某个时期内所发生的事件,经过选择,按自然时序予以辑录,真实地准确地记述纵观历史宏观发展的重要线索。
大事记与述、志、传、图、表、录一样,是新方志的主要体载之一。它与图照、概述、专志、人物、附录同为各级各类新方志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真实地准确地记述特定地域在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变化之清晰脉络。
大事记决定整部志书的质量。
因此,不高度重视大事记的编写,就编纂不出高质量的新志书。
方志编纂者怎样写好新方志的大事记?
要像古代志书那样重视大事记的设置。它发源于史书中的“纪”。春秋末期,左丘明撰《左代春秋》,汉代改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首开编年纪事之先河。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竹书纪年》,则为“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李学勤语)。东汉荀悦作《汉记》、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明《钦州志》、明《惠州府志》、明《潮阳县志、》清《潮阳县志》、清张岳崧纂《明鉴》(即鸾章校订《明鉴纲目》),均采用了这一体裁。大事记在古代志书中皆给予至高的地位,保障了志书的质量,受到人们的喜爱,流传于后世。
社会主义新方志均设置了大事记。《舞钢市志》设置大事记。《鲁山县志》设置大事记。《宝丰县志》、《郏县志》、《汝州市志》、《叶县志》、《新华区志》、《卫东区志》、《湛河区志》、《石龙区志》、《神马集团志》等志书都设置了大事记。河南省已出版县市志书285部,已出版各类专业志书5000多部,都设置了大事记。全国其他省市地区已出版的新方志,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要求,都设置了大事记。大事记为保障新方志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大事记支撑着新方志的整体框架结构。它按时间顺序记事,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大事备举,语无重复,贯通古今,成为一条历史之线索。它将许多专志贯穿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整体,成为支撑志书大结构的支柱,成为检验一部志书记事是否完备、有无重大缺项和断线的标杆。
大事记在新方志中常用的写法有三种。
一是编年体。即按事件发生的自然时序、逐年、逐月、逐日,分条记事;以时为纲,以时系事,逐月逐日列出纲目,把事件本身及其涉及的地点、主体、客体(人或单位)、起因、结果及至发展变化的过程等要素,列于时间这个纲目之后,简洁地说明事件的原委。
编年体的优点是时序脉络清晰,便于反映历史演变的大体过程,容易看出社会动态、发展趋势;容易辨清同一时期不同种类各种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便于综合考察当时社会的全面情况。缺点是同一事件以时分割,首尾不能相顾,前后不能连贯,无法在一处集中地看到同类事物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完整过程及整体面貌。
二是纪事本末体。即以事件为中心,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以保持整体的笔法,完整地记述其发生、发展、结果等全过程。纪事本末体始于南宋袁枢(1131-1205)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内容全部依据《资治通鉴》,他把司马光的“以纪年为纲”改为“以纪事为纲”,使每件大事都显得比较完整。
纪事本末体的优点是对时间跨度大的事件集中详细记述,保持一件事的完整性,便于反映一件事的来龙去脉,首尾相顾,因果清楚。缺点是整体上的时间脉络不够清楚,无法顾及同一时期不同事件间的关联性,不便于显示历史发展演变的脉络,更不像编年体大事记那样弥补志书的“横排”之缺。
三是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大事记的整体编排采用编年体,对其中时间跨度大的重要事件采用纪事本末体详细记述,即将纪事本末体融入编年体,或曰编年体辅以纪事本末体,这是志书大事记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它的新面貌。
大事记的选择标准有哪些?
志书要遵从“属地”原则,大事记的选择标准,应是本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事、科教文卫、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具有参考借鉴作用的事件。
关于大事的标准,前人多有论及。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选取大事标准是“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徐无党编纂《新五代史》本纪,选取大事的标准是“大事则书,变古则书,非常则书,意有所示则书,后有所因则书,非此五则否”。他们所说,为编纂史书的大事标准,对志书确定大事标准也同样适用。
20世纪80年代编纂新方志以来,这方面研究更是层出不穷。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主编李少先,在《方志编纂知识》中提出六个“要记”:特别重大的事件要记,重要变革的事件要记,不平常的事件要记,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要记,为后人所效法、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要记,为后人引以为戒的事件要记。江苏省如东县的修志人员提出事涉“三性,即全局性、连续性、开创性者为大事”。
选择大事的标准,可归纳为“大、重、新、特、奇”五个字。
“大”即影响大,包括大建设、大活动、大人物、大灾害等。如重大工程项目、全区域性的各类活动、重要领导人检查、视察、重大自然灾害。
如《鲁山县志》大事记中记载,1951年6月下旬,县城东北地区蝗蝻成灾,早秋作物大部分被毁。中共鲁山县委发动11000人,两天捕蝗875公斤。
“重”即至关重要,包括要事、要闻、重要会议、重要变化等。如各个领域的重大新闻、制定宣布重要政策法令的会议、涉及社会民生的体制改革、生产关系或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革。
如《鲁山县志》大事记中记载,1950年春,马楼村农民苏殿选和石坡头村农民辛自修,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按照“自愿、两利”的原则,率先组织成立农业生产互相组。
12月1日,召开鲁山县首次劳动模范大会,共参加370人,苏殿选、辛自修、任秀英评为特等模范。
1951年10月1日,苏殿选应邀赵北京参加国庆参礼,并列席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952年1月下旬,苏殿选、赵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大会,被政务院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2月,苏殿选把3个农业生产互相组合并,成立河南省第二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2月,苏殿选、辛自修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大会,被政务院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新”即新生事物,包括科学技术新的突破、新产品、新成果、新技术的研发推广、新的组织方式和体制产生等。有些事物刚刚出现,貌似平常的新生事物,更应引起关注。
如《舞钢市志》大事记中记载:1983年3月17日,《经济日报》刊载舞阳钢铁公司试制成功7种新产品,其中大型铜钢复合板,超高压锅炉汽包用特厚钢板,制造人造板机器用热轧特厚钢板3项,填补了我国合金钢产品空白。
“特”即特殊、特有,包括当地独特的现象、特有物产、独特的人物。这些最能突出地方特色,不容忽视。
“奇”即奇妙、异常,包括奇事、奇人、奇物的出现等。如奇异天象、奇人奇事、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未解之谜。奇异的事物,往往具有不寻常的科学或社会学研究价值。
如《舞钢市志》大事记中记载:光绪三年(1877)自春天大旱,持续10个月之久,八月初一,下冰雹,大灾荒,人食草根,树皮,多饿死,竟至人相食。
一般情况,可称之为当地“之最”、“第一”、“首发”的事物,都会具有上述的属性。
大事记的收录范围值得十分关注。
根据两轮修志的实践,可概括为以下15个方面。
1、行政区划及重要机构变更,重大人事变动。
2、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重要政令法令颁行。
3、重大政治事件、经济活动、群众运动。
4、上级重要领导人视察、本地重要人物活动。
5、著名战役与战略军事行动。
6、重大案件的发生、侦破。
7、重要外事往来活动、波及本地重大涉外事件。
8、重大生态环境变化和环境保护活动。
9、重大建设项目开工、推进、竣工。
10、重要经济、社会指标创新和纪录刷新。
11、教科文卫重大发明创造和研究成果应用。
12、文物考古新发现和文物保护活动。
13、异常天象、重特大灾害及抗灾活动,具有警示意义的重大事故。
如《德令哈市志》大事记中记载,民国37年(1948),德令哈7月—8月发生黑霜。10月,待收农作物全部冻枯秕死,灾民哭喊田间,惨不忍睹。
14、国内外大事在当地的独特反映。
如《德令哈市志》大事记中记载,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德令哈地区农牧民自发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寄托哀思。
15、其他“首创”、“首发”、“之最”、“第一”性事物。
如《德令哈市志》大事记中记载,1991年3月2日,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焦裕禄》在德令哈举行首映式。青海省文化厅副厅长耿桃科、海西州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树仁分别在首映式上讲了话,有1400余人参加首映式并观看了影片。
总之,新方志大事记要做到事件选准、记述简洁、与专志的交叉重复处理得当,达到大事突出。要事不漏、新事不丢、奇事记述,科学合理。在重点记述“善可为法”事件的同时,也不摒弃对“恶可为戒”事件的适当收录,在正反两方面都为后人留下前车之鉴。
大事记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编写大事记的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内容要真实。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选择事有所出,文有所载的资料。记述内容、事件细节都要真实可靠,不得有半点虚假,不能片面夸大、缩小和歪曲事实。杜绝任何道听途说的成分,杜绝所谓的“科学的、合理的推断”和臆测的成分。
如《舞钢市志》大事记中记载,1989年10月9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共和国之最”专题播出:由我国设计、制造的舞阳钢铁公司4200毫米厚板轧机,是我国的轧机之王。
表达要准确。不仅材料真实可靠,还要清晰地表达出编纂者的立场、观点,向读者传达正确、向上的世界观,有益于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不能模棱两可,不能留有产生歧义的余地,不能使别有用心的人有空子可钻。
叙事要明白。要找准关键,理清线索,把事物的要害之处凸显出来,把事件发展变化的进程描述清楚。所写大事,写出亮点,亮点写不出,大事定会黯然失色,就失去了参考借鉴的价值。
如《德令哈市志》大事记中记载,1959年8月16日,牧民发现有5名台湾国民党空降特务逃窜到德令哈地区,及时报告了县公安局。公安干警、民兵在组织围捕过程中击毙1人,捕获2人。漏网的2人于10月间先后在西宁和酒泉被抓获。
行文要简洁。语言要言简意赅,力避拖沓,让最少量的文字,容纳最大量的信息。
概言之,要如实地再现事物本来的面目,要做到资料真实可靠,史事准确无误,立场坚定不移。
大事记的编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总体上做到科学谋篇布局。动笔之前从体例、编排位置、大致篇幅等方面统筹规划。
二是处理好大事记与专志的交叉重复,遵循志详则略,志缺则详的原则,处理好详略关系。相同性质的大事,在记述力度上要笔墨基本均衡,勿畸生畸重。
三是尽量采用编年体。特别重大的事件,如有跨月、跨年,此事采用纪事本末体,将其记述完整。
四是记述事件,尽量要做到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写得明白,读者才能看得明白。这是记事体裁的要求。
五是要一事一记。
如《竹山县志》大事记中记述的一件事:1956年1月,县绿松石矿场负责人何邦奎受县政府委托,将在溢水喻家岩矿点开挖的比黄金还要昂贵的重达27.35公斤最大块状绿松石运送北京,代表被誉为中国绿松石之乡的竹山县人民捐献给国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
六是坚持客观记载,不加评论的原则,将观点寓于事实之中。
大事记资料收集的渠道。
目前,收集大事记资料的渠道越来越多。
用档案资料。包括各种文件,《工作信息》、《工作快报》等参考性文献。
用好各种志鉴资料。包括已出版的各类志书、综合年鉴、大事月报等。
用好公共媒体的资料。如当地的报纸、信息性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等等。
党史资料、各类地情书和网络资料。
本单位的工作总结、领导的述职报告、往上级部门报送的信息等。
从网络上收集有关资料。
从本单位职工中收集。
收集上述资料时要独具慧眼,仔细鉴别,严格考证,编纂过程中要细心认真地加以校对。
大事记编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尽量明确、尽量细化选择大事的标准,使其有确切的针对性。标准不能过宽,否则容易大小不分,逢事便记。标准不能含糊,否则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是标准要统一运用,避免不公平现象。
三是要实事求是地纯观客地全面记述,不可偏重一方,或只写积极的、成功的,或只写消极的、失败的。
四是对历史上的大事记述要特别注意表示观点词语的运用,如将武装起义力量、农民起义称为“贼寇”、“作乱”,诸如此类,应严加避免。
五是大事记所记载的事件,如在专志中有相应记述,其史实、数据、名称等,应保持一致,不可两处矛盾。
六是大事记中可记无处可记之事,可打破专志门类界限,归纳记述专志不易收入事件。
七是大事记可突破下限,记述下限之后至出版之前,这段时间发生的大事要事。
八是大事记的分量是志书的二十分之一至三十分之一,较好,不易篇幅太大。
九是大事记所记内容坚持详近略远,处理好古今的比重。古代与近现代,近现代应大些;建国前与建国后,建国后应大些;建市前与建市后,建市后应大些。
十是所记述的事件中不应有说明或评论的文字。
十一是大事记的位置放概述之后专志之前较为合适。
以上,大事记在志书的重要地位、大事记的编写方法、大事记的选择标准、大事记的收录范围、大事记的质量标准、大事记的编写要求、大事记资料的收集渠道、大事记编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是编写新方志大事记应熟练掌握应用的基础知识。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史实,客观记述。要广泛占有资料,科学地加以筛选,务求全面、朔实。在编纂程序上要科学合理,不走弯路,以做到事半功倍。
志书编纂者应高度重视新方志大事记的编写。继承前两届志书大事记编写的成功经验,改进不足,进行创新,更好地完成新方志大事记的编写任务。编纂出高质量的新志书。
作者介绍
特此声明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