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当归四逆汤原方,当归30g,桂枝15g,白芍10g,细辛6g,通草10g,炙甘草6g,小红枣5枚。五服,水煎服,日一服。
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
方药:当归四逆汤原方,当归30g,桂枝15g,白芍10g,细辛6g,通草10g,炙甘草6g,小红枣5枚。五服,水煎服,日一服。
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可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是治疗血虚寒凝证的经典方。一般认为本方是治疗冻疮的专方,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冻疮、下肢关节疼痛多例,效果满意,经得起重复验证。
案一:膝关节疼痛验案
患者仇某,男,40岁。2009年12月18日初诊。
主诉:双膝关节疼痛3天。患者电话中告知,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外观不红肿,触摸局部皮温不升高;胃纳好,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脉未见,余无特殊不适。既往无关节炎病史。
中医诊断:痹证,寒湿凝滞经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原方。处方:当归60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10g,通草10g,生甘草10g,大枣5枚。5服,水煎服,日一服。服3服药后膝关节疼痛减轻,5服药后疼痛消失。
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其中“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是本方证关键。从构成本方的药证分析,不难发现本方即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方中当归可以养血止痛,“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细辛主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可以解表散寒,大凡经络脏腑沉寒痼疾用之可驱;通草用意不太好解,教材谓其通经脉以畅血行,这样解释似乎有假药物功效主治简单堆砌以随文敷衍之嫌,笔者认为可能和四肢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局部水肿有关,如冻疮常常见有手背肿胀。综上所述,全身疼痛(头、胸、少腹、四肢),尤其以四肢关节的沉寒痼疾疼痛(如多年关节疼痛,遇冷加重等),或肿胀,脉沉细是本方证特征。此外,日本汉医从腹诊角度对本方证特征进行探索,认为“腹皮拘挛者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且有左侧脐旁天枢(脐左右各一寸)之上下挛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汤、当归建中汤证。在右少腹腰间有结聚者,而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属当归四逆汤证。”
案二:误治“冻疮”医案
患者王某,男,43岁。2008年2月17日来诊。
主诉:双手冻疮4年。患者4年前双手即开始生冻疮,手背胀痛,纳眠俱佳,余无不适,察见患者双手肿胀,按之凹陷不起,颜色苍白微青紫,手背冻疮较多,手凉,耳边有冻疮,舌淡红,脉沉细。正处方之际,患者诉说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无力症状,不能长时间举重物,无肩颈酸楚疼痛不适,曾于当地医院检查颈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期间未做任何治疗,后自行缓解。目前上肢无力症状基本消失,再查:颈椎活动度基本正常,双侧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均为(-),双上肢肌张力无明显异常,肌力无明显减退,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对称引出,霍夫曼征:左(+-),右(-)。笔者未加考虑,认为是冻疮末梢循环差导致双手无力,
方药:当归四逆汤原方,当归30g,桂枝15g,白芍10g,细辛6g,通草10g,炙甘草6g,小红枣5枚。五服,水煎服,日一服。
2008年5月家人电话告知患者断断续续服药,改善不明显,亦未重视,4月份出现左半身麻木而前往医院就诊,查头颅CT、颈椎CT均未发现异常,5月份病情加重再次入院,查颈椎MRI诊断为“颈椎脊髓内肿瘤”,并行手术治疗。
按:接诊时笔者未能详查,按照既往治疗冻疮经验断定为当归四逆汤证,且手背肿胀是通草证,沉寒内伏、病程久、疼痛是细辛证,本以为药无虚发,丝丝入扣,切合病情,不料药后改善并不明显,说明方证不对应。与其说本案是经方误治,还不如说是误诊更合适。
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 ,早期发病多表现为腰腿痛 ,或四肢关节痛。疼痛以环跳穴为中心 ,上连腰脊 ,经坐骨神经由大腿向小腿延伸。轻则自感沉重 ,重则疼痛发胀 ,麻木不能行走。笔者用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 ,收到较好效果 ,现介绍验案一例如下。张某 ,男性 ,38岁 ,1999年 1 0月 1 2日初诊。右侧腰腿痛 1年 ,多方治疗无效。近1周因劳累 ,腰腿疼痛加重 ,不能行走。诊见面色青瘦 ,舌质淡 ,苔白 ,舌边有齿印 ,脉沉细无力。X片未见骨质增生。诊为坐骨神经痛 ,属痛痹。治以补气养血、温经通络、祛湿止痛。方用加味当归四逆汤 :当归 1 5g、桂枝 1 2 g、杭芍 1 5g、细辛 3g、木通 1 0 g、甘草 1 0 g、大枣 7枚、黄芪 2 0 g、川乌 1 0 g、川牛膝 1 5g、独活 1 0 g、川断1 5g、僵蚕 1 0 g、秦艽 1 0 g、乳香 1 0 g、没药 1 0 g。隔日1剂 ,水煎分早晚 2次服。 3剂后腰腿痛明显减轻 ,可走动 ,但仍乏力 ,腰腿沉重麻木。用上方去乳没 ,加党参 1 5g、鸡血藤 30 g,继服 3剂后痊愈。 当归四逆汤治妊娠甲下衄淤 妊娠甲下妞瘫 临床罕见,鲜有 报道。笔者应用当 归四逆汤治疗本病 一例,效果显著。 介绍如下。 范某某,25岁, 护理员。妊娠4 月余。因外感风寒 头痛,恶寒发热, 经医热退症减。翌 日发现十指甲下遍布针尖大红紫相兼隐疹, 据云脚趾甲下未见隐疹。现症见头晕 目眩,心悸气短, 精神疲惫,面色萎 黄,形寒肢冷,指端 痛麻,口淡乏味,鼻鸣干呕,纳谷不馨,唇舌暗淡,苔白薄润,脉迟细滑。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3克,红细胞315万,白细胞5400,中性66%血,小板14万,血沉14毫米。证属妊娠气虚血弱,寒郁营络,血不内守,溢于指端,故病甲下妞疾。治法:温经散寒,和营通络,益气养血。处方:桂枝尖10克,酒白芍30克,当归15克,细辛3克,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鸡血藤30克,丹参15克,木通9克,甘草10克,大枣10克。两剂。 二诊:药后甲下隐疹明显减少。药中病机,原方续服两剂,隐疹消退,诸症霍然。嘱服归脾丸调养善后.足月分娩,母女无恙 当归四逆汤治疗下肢缺血性坏死 患者邱某某,女性,17岁,湖北黄梅县人,1975年5月14日入院。 忠者因摔伤,致左下肢胫骨粉碎性骨折,遂予夫固定。因夹板固定过紧,又未按时放松,二十四小时后,左下肢小腿至脚趾呈紫色,痛觉消失,松解夹板六小时后,紫色不变,痛觉仍未恢复,即考虑行截肢术。因家属及本人拒绝而未行;故请中医会诊。余察患者神志清楚,无虚脱之征.左下肢厥冷,肌肤紫色.舌淡苔薄自,脉沉细无力,“二下肢跌阳脉举按皆无,脉证合多.当属气滞血疾.阳气不达,宜活血法痰,温阳通脉,当归四逆汤治之。处方:当归尾15克,桂枝15克,细辛3‘克.木通3克,白芍6克.大枣3枚,甘草3克。两剂.水煎服。 服第一剂头煎约三小时,患胜皮肤有蚁行感,痛感稍复。次日两剂服完,皮肤颜色由紫黑转为青紫到红润,痛感恢复,跌阳脉可得。遂免截肢之患 张怀亮教授运用当归四逆汤合小柴胡汤治疗血痹例析 李某,女,24岁。2009年11月2o日初诊。患者每至秋冬季节遇风、遇冷空气后则双手肿胀十余年,有拘紧冷感、无疼痛及皮肤颜色变化,双手遇冷水后有麻木感,稍有疼痛,右手已患冻疮,每至秋冬季节手、足、耳易患冻疮,平素肢凉怕冷、怕风,手足不温,口不渴,渴则喜热饮,口苦,厌油腻,甚则恶心,月经量少,色淡暗,夹有痕块,纳眠可,二便调。之前曾服用当归四逆汤合小柴胡汤之类似方,但用之无效。舌淡暗,舌苔腻微黄,脉弦紧滑。诊断:血痹。辨证为血虚寒厥,湿热内蕴。治宜养血散寒,活血通络,燥湿化痰。方用当归四逆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当归159,桂枝159,芍药159,细辛159,通草159,柴胡109,黄等129,半夏99,苍术109,黄蔑309,丝瓜络159,白芥子159,竹茹159,Jll苟159,炙甘草69,生姜3片,大枣3枚。5剂。水煎日服1剂。二诊:服上方3剂,手足温,4剂则冻疮已渐消。继服原方5剂以巩固。 按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厥阴篇》351条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少阳篇》97条曰:“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人,与正气相搏……小柴胡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1 “四逆”者,有阳衰、气逆、血滞之别。四逆汤以回阳立治,当归四逆汤则以散寒通脉立治。所以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方中当归养血活血,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细辛温经通末,通草通经通脉,更以大枣、甘草益中气、助营血,诸药配伍,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临证凡见血虚寒滞、湿痹挛痛之证,皆可得治,故此方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1基本信息【方名】 当归四逆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温里剂-温经散寒 【组成】当归三两(12克)、桂枝三两(9克)、 芍药三两(9克)、 细辛三两(3克)、 通草二两(6克)、 大枣二十五枚(8枚、擘[bo])、 炙甘草二两(6克)。 【方诀】 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2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斟酌。 3临床应用本方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偏头痛、新生儿硬肿症等属于血虚,阳气不足,寒侵经脉所致者。 具体有以下应用: 1.虚人感冒 用本方加减:当归、白芍、桂枝、细辛、木通、防风、紫菀、生姜、大枣、甘草。日1剂水煎服。治疗虚人感冒42例,结果:全部治愈。 2.老年慢性头痛 用本方加减:当归9g,桂枝9g,赤芍9g,细辛3-6g,甘草6g,通草6g,大枣1枚。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川芎、生地、白术;肝肾阴虚如以肝阳偏亢为主者则加天麻、钩藤、白蒺藜、蔓荆子;若以肾阴虚为主者则加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痰湿郁甚者加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莪术;疼痛甚者加蜈蚣、地龙、全蝎。日1剂水煎服。治疗老年慢性头痛76例,其中男28例,女48例;年龄最低60岁,最高83岁,平均65岁;病程8年以上15例,5年以上28例,2年以上18例,6个月以上15例。结果:基本治愈24例,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8%。 3.肩周炎 用本方去通草、大枣,加葛根30g,鲜姜3片。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用十香暖脐膏(附子、干姜、吴萸、丁香、肉桂等),松香散(松香、姜黄各10g,冰片3g)外贴痛处。治疗肩周炎33例,结果:痊愈17例,显效6例,有效10例)。又用本方加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鸡血藤、甘草、大枣。日1剂水煎服,12剂为1疗程,一般服l-3个疗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结果:痊愈30例(无疼痛,功能恢复正常),有效1例(疼痛轻微,功能恢复稍差),无效1例。 4.肥大性脊椎炎 用本方加狗脊、伸筋草、杜仲、牛膝。日1剂水煎服。治疗肥大性脊椎炎24例。临床上除局部症状外,常见冷痛、活动受限等“寒痹”征象。结果: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 5.坐骨神经痛 用本方加减:白芍15-30g,当归、桂枝、乳香、没药、制川乌各10-15g,威灵仙10-13g,细辛3-5g,甘草5-10g。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并用小活络丹,每次5丸,日2次服。治疗坐骨神经痛62例。结果:痊愈55例,基本痊愈3例,显效3例,无效1例。又用本方去通草,加牛膝15g,威灵仙、鸡血藤各30g,制川草乌、乳香、没药各10g,痛剧者酌加田三七末(冲服)6g。治疗坐骨神经痛20例。结果:痊愈18例,好转2例。 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用本方加地龙、牛膝、丹参、制乳没、桃仁、红花等。日1剂水煎服。每治疗寒瘀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3例。结果:临床治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又用本方去细辛、甘草,加川椒、丹参、益母草、王不留行、川郁金、公英、银花、元参、川附子、鹿角胶、鸡血藤、潞党参、黄芪、川牛膝。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例。结果:痊愈9例,1例中途停药,情况不、明。又用本方去大枣,加川牛膝10g,丹参15g,赤芍12g,生黄芪12-30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5例。结果:治愈13例,显著好转1例,进步1例。 7.冻疮 用本方加减:当归20g,桂枝15g,芍药20g,细辛5g,炙甘草5g,木通10g,生姜10g,大枣5枚。诸药加水500ml,煮沸(文火)后5分钟离火,用蒸气熏冻疮部位,待药液降至适当温度,将冻伤部位浸入带入药渣的药液内浸泡15-20分钟,日2次,1剂药可连续用4次。治疗Ⅰ度-Ⅱ度手足冻疮的学龄儿童100余例。结果:经2-4次熏洗症状明显减轻,6-8次后,患处肿消,痛止,色退而愈,无不效者。 8.霉菌性肠炎 用本方加薤白为基本方,热毒盛者加黄连、黄柏、银花;气滞者加槟榔、枳壳;阴虚者加生地、麦冬、玄参;食积者加山楂、鸡内金。治疗霉菌性肠炎21例,结果:痊愈19例,无效2例。 4方解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 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栓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 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5化裁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6方论方中当归既能养血,又能和血养血为君;桂枝温通经脉,以畅血行,芍药益阴和营,二味相配,内疏厥阴,调和营卫为臣;细辛散表里内外之寒邪,通草入经通脉为佐;甘草、大枣温养脾气为使。诸药合用,有温养经脉,通畅血行之功。 【附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附注】 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7方剂比较《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因此,三方用药、功用全然不同, 正如周扬俊所言: “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 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 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温热暑疫全书》)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 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道冷及疼痛证;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 【文献】 方论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卷7:“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于四末,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故用当归为君,以补血;以芍药为臣,辅之而养营气;以桂枝、细辛之苦,以散寒温气为佐;以大枣、甘草之甘为使,而益其中,补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脉道与厥也。” 《古方选注》:当归四逆不用姜、附者,阴血虚微,恐重劫其阴也,且四逆虽寒,而不至于冷,亦惟有调和厥阴,温经复营而已,故用酸甘以缓中,辛甘以温表,寓治肝四法,桂枝之辛以温肝阳,细辛之辛以通肝阴,当归之辛以补肝,甘、枣之甘以缓肝,白芍之酸以泻肝,复以通草利阴阳之气,开厥阴之络。 《医宗金鉴》: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佐细辛味极辛,能达3阴,外温经而内温脏;通草其性极通,善开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营;倍加大枣,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减去生姜,恐辛过甚而迅散也。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 【处方】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二钱半;通草、甘草,各一钱半。 【功能与主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当归四逆汤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八。 【组成】当归尾2.1克 附子(炮) 官桂 茴香(炒) 柴胡各1.5克 芍药1.2克 茯苓 玄胡索 川楝子各0.9克(酒煮) 泽泻0.6克 【用法】上药口父(fu-三声)咀。用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疝气,脐腹冷痛,牵引腰胯。 方剂名称 当归四逆汤 药物组成 附子1钱半(炮),官桂1钱半,白芍1钱半(酒炒),柴胡5分,当归3钱,吴茱1钱(醋炒),楝子2钱(酒炒),小茴3钱(醋炒),泽泻1钱半。 处方来源 《医略六书》卷二十四。 方剂主治 阳虚寒疝,脉紧细者。 各家论述 阳虚于下,寒束于经,虚阳不能布敷而经气被遏,故虚疝时时发作焉。附子补火扶阳,官桂温经散寒,当归养血荣经,白芍敛阴柔筋,柴胡升清阳以除邪,吴茱降逆气以下达,泽泻泻浊阴清肾府,小茴温经气却疝疾,川楝子泻湿热以平虚疝也。[2]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当归四逆汤的运用思路与方法
通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心得(附 下肢发冷,丝瓜络屡屡见奇效) 通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心得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中西门诊部南京路3段106号 121000)张雷 入冬或遇冷后因手足冰凉求诊者不乏其人,西医认为肢端血液循环不好所致,天气转暖即好无需治疗.但患者痛苦万分。(不客气说西医也真没有什么好治疗方法)。而学生通过学习《伤寒论》悟出一方,临床实践甚效。现总结下来与同道分享。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方》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 (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三次。其功效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手 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金镜内台方议》卷7:“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于四 末,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故用当归为君,以补血;以芍药为臣,辅之而养营气;以桂枝、细辛之苦,以散寒温气为佐;以大枣、甘草之甘为使,而益其中,补 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脉道与厥也。”
初用时当归四逆汤治之多效,但日久也有无效者,或初愈又犯病的患者。后来又来了些男性患者。我三思后,自认用初始之思路,可能有不妥之处。是否忽略了阳气 不充,不能温煦四肢之因,再翻经典有些感悟,想起了“少阴病,手足厥逆”自觉应该在当归四逆汤基础上合用温阳之方,三思良久未定。一日网上瞎点,翻到了 “陈湘君运用通脉四逆汤治疗雷诺氏病的经验”的文章,观后心得颇多。陈湘君老师认为人体四肢末节为少气少血、肌肉浅薄之部位,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 地”,若脉道阻滞不通,则手足厥逆。其成因在于人体正气先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外邪所袭,风寒毒邪壅塞脉道,留恋阻滞,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 病。陈湘君老师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凡温阳通脉之剂,均为正治,而通脉四逆汤在温阳通脉方面效大力宏,应首选之。药理实际证明本方具有扩张周围血管、增强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抵御寒冷的作用。 据此,我将当归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合用之,其功效为温阳散寒,养血通脉,治疗阳气不足,外受风寒毒邪,壅塞脉道,气血失运之入冬遇冷手足冰凉者,临床实践疗效甚佳。赵某某,女,25岁,初诊日期 :2011 年3月14日。主诉:手脚冰凉3年,平素二便、纳食正常,月经后错,经期大便溏泻,舌质淡红苔薄,脉弦。辩证:阳气不足,血虚寒厥证。方药:当归20g、桂枝15g、赤芍15g、细辛5g、通草10g 、大枣10枚,炙甘草10g、附子20g、干姜15g、丝瓜络20g,每剂服3次。药渣泡手脚,服药3付后,手脚温度正常,原方再服3付而愈。 下肢发冷,丝瓜络奇效 此方法为我师傅心得. 有些患者下肢膝盖以下常年怕冷,夏天都不觉得热,也只是觉得不冷而已。傅行医36年来对此病的治疗十分简单,并不用大量用温阳药,而是嘱患者去药房买一斤 “丝瓜络”,分成10包,每天煮水喝即可,一般10天后就好了。其病理应为血脉不通,经络受阻,故打通经络即可,用通络活血之药。为患者考虑,而众多通络 活血药中,“丝瓜络”最为众人所知,价格便宜,到处药房都能买到,因此该方法屡屡见效。 |
筋缩身痛
处方:
当归30克,白芍、薏仁、生地、元参各15克,柴胡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疗效:经治4例,服药2一3日即愈。
治疗周身疼痛(肩痛、臂痛、腰痛)法
秦艽1钱、川芎2钱、桃仁3钱、红花3钱、没药2钱、当归3钱、灵脂2钱(炒)、香附1钱、牛膝3钱,地龙2钱(去皮),水煎服。
【身痛逐瘀汤】
【功效】活血行气 祛瘀通络 通痹止痛
【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背痛、腰痛、腿痛、或者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下腰部胀痛
风湿侵袭太阳经脉所致者,用
桂枝汤加白术、茯苓。
气虚体弱手麻明显加黄芩 30 克;
项背强急加葛根 24 克;
热郁经络加双花藤 30 克;
湿热内蕴,心烦口苦加黄芩 9 克或栀子 9 克、胆草 5 克。
急慢性腰腿疼痛特效方通督活血汤
核心提示:出自李宝顺主编《名医名方录》的
通督活血汤
用于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急慢性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迁延不愈有明显效果。
通督活血汤--【急慢性腰腿疼痛特效方】
组成
当归9克 黄芪18克 丹参18克 泽兰叶9克
赤芍9克 杜仲9克 狗脊12克 鹿角片18克
地龙9克 苏木9克
功能 通督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 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急慢性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迁延不愈,腰脊椎过伸试验阳性,相应神经节段的肌力及感觉减退,跟腱、膝腱反射改变,二便障碍,马鞍区麻木,中医辩证属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
用法 将鹿角片另包,先煎30分钟,再与诸药共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每日1剂,每剂分两次服,饭后两小时温服。服药过程中停止用其它任何中西药物、手法及其他治疗方法,卧硬板床休息,每日卧床时间为16小时以上。
加减运用
下肢痹顽痿废,麻木疼痛甚者加牛膝9克、木瓜9克、五加皮9克;
兼有舌苔白腻,脉濡缓,口渴不欲饮,怠倦困重,酌加萆薢9克、苍术9克、防已9克;
兼有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弦细,面色红赤,阴虚火旺,酌加炙黄柏、生地,泻火坚阴,滋养肝肾;
疼痛甚者加乌药9克、玄胡9克、广三七5克,活血祛瘀镇痛;
兼有风湿,游走窜痛,痛无定处,顽麻不仁者,酌加威灵仙9克、防风9克、秦艽9克、羌活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