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河山:沿途风景好好看
白云寨
它可以有两个天壤之别的名字
一个是土到掉渣的黄泥巴寨
一个是阳春白雪的白云寨
它的过去还有泥巴寺小学为证
它的现在已经大变模样
漫山遍野松柏林,为它披上绿色风衣
一群白山羊悠然在山崖上吃草
如此娴静,像是天上的云朵落在山坡上
一位护林老人青石板、青瓦房的家
给偶然穿越原始森林的旅游者带来无尽的温暖
昔日的蘑菇型吊脚楼
成为了旅人噩梦~~~长脚蚊的乐园
还好,有阳光透过高大茂密树林里的缝隙
把所有的有名有姓的景点
都掩映在密林深处,化为精神领域的艺术形象
比如来苏寺,传说是苏东坡曾在此停留
比如千佛岩,千年的佛像已经被自然感化
比如朝阳亭,就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最高点
比如老虎石鹰嘴岩
都活脱脱的站在原地等你参观
它们是白云山的原始股
谁持有了
谁就是热爱大自然热爱大好河山的大富翁
太蓬山
不知道是谁
发现了山顶的朝阳洞
看到了野外出浴的杨贵妃
不过,作为一个外地人
我在公路上看到好几个有意思的地名
太庙,通天,新店,太蓬
一个个乡镇的名字
带着些传奇色彩和仙风道骨
去的季节,全世界都在躲避秋老虎
没有看见美丽的云
只看到了青翠的山
还有干涸的黄泥土壤
干枯的赵朱桥下白鹤成群
不见翩翩飞
唯独山巅一座神仙住的空城
金碧辉煌,极尽装饰绘画之能事
类似于拉萨山顶的布达拉
它牢牢控制了人的信仰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执着的信念
估计大家都会在云雾里升腾
飞仙而去
金城山,斜斜的阳光
我只记住了山上的一片竹林
它们的清幽让人宁静
它们的朴素色彩很上镜头
它们营造的林间小道让人过目不忘
我也记住了山腰的一片片松林
它们纂养了无数的蚊子
毒性很大,咬人于无形之中
让人忘了暑热,被它们的毒素所困扰
至于红墙碧瓦的寺院
设计者精心打造的旅游景点
和各类小卖部
都不在记忆之列
它们太普通,在任何一个景点都一个面孔
当然
我更记住了金城山送给我的礼物
双腿布满的大红包
驱赶鸟类和害虫的干扰器鸣叫
以及随便一个角度拍下照片的美好
还有那个下午
斜斜的阳光穿透林间
热量被吸收
我们不再热得那么烦闷心跳
福德,稻谷黄了
本县最偏远的地方
比邻广安市大名鼎鼎的渠县
从那里走出来的少年
有一股莫名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自信
最重要的,身体健康,绝无病态
源自于空气的纯净和食物的原生态
这是繁华之地已经绝缘的珍贵
这是福所在
如果一位老人因为你的一次短暂停留
就愿意把地里最好的瓜果蔬菜送给你
而分文不取
这是最深厚的德行了
而我今天看到的金黄稻田
在远离城市多重山峦之外的地方
仿佛看到躬身收割的身影
这就是我们福德深厚的父老乡亲
尽心尽力守护着一方水土
世人口中的繁华喧嚣又算什么
有山有水有人家
这不就是人人都向往的世外桃源吗
南海,美人云
有些美,没有征兆
遇见了就是奇迹
比如,大深南海上空的一朵美人云
体态婀娜让人汗颜
毕竟卿非凡间庸物
世人只能仰望
惊叹,看她随一阵风幻化
就如同多年以前
舞文弄墨的一帮童心中年
泛舟海面,喧闹之余
无人注意一朵云的投影波心
有些美——绝美的东西多半短暂
一不小心就随时光隧道溜走
非人力可控
所以,昨日非、明日忧皆可抛
今日最美好
新河,令人心跳加速
无意之中踏进新河的领土
是四十几年来的第一次
第一次完整地征服一座山
从这边的山脚翻越到那边的山脚
在山的背面,在群山的怀抱
这个离我不远、多次飘过耳膜的地名
初见,并无惊艳
和祖国版图上的任何一个乡镇一样
一条细细窄窄的小街
最简单而必须的基础配置
街道路面、居民门口
晾晒着这个季节的典型农作物玉米
周末,冷场天,唯一营业的饭店
叫做新河饭店
在那里,会遇见很多熟人
也会邂逅许多陌生人
民以食为天,谁说不是呢
一切在三伏的酷暑里
都被强烈日光暴晒得平淡无奇
要不是这么一条崎岖的纽带
走出大山都是奢侈
路面的颠簸会把心底的感觉放大
于是心跳也就有了加速度
摩尔滩水库,深山碧玉簪
那里是一个人脑海深处的田园牧歌
那里有一个人在二十四年前就想与心爱之人分享的美景
由于我的缺席而留下丝丝惆怅
所以,今天,我们三口之家一同前去
重温那个人的浪漫青春年华
果然一湾纯净山水
碧玉无暇,犹如南海观音遗落的一面镜子
只把白云苍狗在水底里呈现
青鱼游过掀起沉睡已久的昔日爱恋
来吧
我们走过长长堤坝,汉白玉栏杆作证
我们在朱红长廊里合影
青春当然值得留念
体验当前幸福也不容忽略
清风徐来,碧玉簪挽起往事如烟
看到你微笑我心中也阳光灿烂
看到女儿为我们拍照片
我的嘴角弧度刚刚好
止不住的上扬是生活质量提高的抛物线
青春,再见
摩尔滩水库,再见
在开元,打开记忆阀门
最早听到这个名字
让人想起唐太宗治下的开元盛世
其实,到了
才知道仅仅是一个三面环山
只有一条土公路出山的穷乡僻壤
一条鸡肠小街
稀稀拉拉布局着:
学校、乡政府、供销社、医院、粮站
邮局是挂在乡政府门口的一个绿色邮箱
还有一两家食店,能够招呼三四桌酒席大小
这一系列乡场基础配置
像一根南瓜藤上结了几个瓜
各自为阵又互相牵连
粮站有一座白砂砖楼房
特别突出,可见那时候粮食部门的红火
其余房屋都是青砖碧瓦的平房
稳重古朴,低调含蓄
走完小街就是有两进院落的小学校
书声琅琅,荷香阵阵
给这个小街带来活力与新气象
我曾在那里工作四年
最美好的青春挥洒在“开元盛世”
二十多年过去
居民多了,楼房高了,街面干净多了
基本配置变了:
乡政府、学校、医院、街道办、私人商铺、邮局、手机店
粮站和供销社成为过去式
唯一没变的是那
进出山坳的路基和三面环山的地形
以及回忆深处的苦乐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