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文艺】萧袤:童年的歌谣(节选)

1、窠

映山红,朵朵开,

风吹杨柳过江来。

去时花打苞,

回来花正开。

乖乖,好乖乖,

睏醒喔,睏醒乖。

映山红就是杜鹃花。春时开花,红艳艳。

去山里看映山红,是春日最欢喜的事。

我很喜欢“风吹杨柳过江来”这一句。小时候总是分不清哪是杨树,哪是柳树。总觉得它们长在水边,都很婀娜,一到春天就吐芽,长出鹅黄鸭绿的叶子,好看,像窈窕少女蓬着一头长发似的。我小时候认识的杨树,其实是柳树。柳树发芽长叶时,可以折一支下来,从断枝处把表皮剥开几个小口子,一手抓紧白色的杆儿,一手把绿色的树皮顶起来,两只手配合好,向相反的方向一用力,树皮连着树叶,就“嘟噜嘟噜”地在杆子上叠成“堆儿”,到柳枝梢头,停下来。一个可以甩来甩去的绿绣球就做好了。白生生的杆儿,吐着清香味儿,像玉一样莹润。绿色的树皮夹杂着嫩黄的叶子,团成一团,在柳枝尖尖儿上晃悠着。

甩来甩去,一松手,绿绣球抛出去好远。有时候会打到某个男孩的头,大家就一起哄笑:“做女婿喽!做女婿喽!虾米要当狗头家的上门女婿喽……”

狗头刚刚甩出去的绿绣球,正好打在了虾米的头上。

这里的江指的是长江。长江从我们那里流过。离长江近的,叫下乡。离大山近的,叫上乡。我出生的柘林铺属上乡。虽然是同一个县,上乡人和下乡人说话的口音却大不相同。下乡人的口音更接近江西九江人。我不知道“风吹杨柳过江来”,来的是人呢?还是花?如果是人,那人是谁呢?如果是花,我知道指的是映山红。映山红是从江西庐山那边一路开过江来的吗?想想都令人心醉神迷:红艳艳的映山红,从庐山一路迤逦开过来,多么美!

春风吹绿杨柳时,那人从江那边过来。如果说的是人,那人是从我们这里出发的吗?因为接下来的一句是:“去时花打苞,回来花正开。”“打苞”的意思,就是说映山红刚吐出花骨朵儿,还没开花呢。只是不知道说的是:刚去江那边,马上回来了?一回来正好花开了。还是说:去的时候,花刚“打苞”,过了一年,第二年春天,花正开时,那人回来了?

我们那里的人外出,有两条路:一是山路,就是翻山越岭往安徽那边走;另一条是水路,乘船过江或顺水漂流。往山里走,好像永远也走不出大山似的,没个尽头。沿长江走,感觉越走越开阔,长江连着大海呀。这个人是从开阔的水路而来。

说了半天,最后两句才是关键。原来,这是姆妈唱的摇篮曲之一。目的是哄我睡觉。我们那里的人把睡觉说成“睏醒”。“睏醒乖喔”是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母语。睡觉的时候不吵,很快入睡,睡得安稳,这就叫“睏醒乖喔”。“摇篮”是书面语,是上学后才知道的一个词,我们那里只说“窠”。“窠”是一个形声字,上下结构,上面的“穴”是意符,下面的“果”是声符。窠就是摇篮,一个很温暖的字。为什么是穴呢?原来呀,早期的人是穴居的。窠就是洞穴里的家。鸟窠,鸟的家。老鼠窠,老鼠的家。摇窠,就是我小时候的家。摇窠大都是木头做的。像一艘微型的船。底下有两根U字形的、两头翘起的弯档,就是它可以让摇窠很方便地摇啊摇。说是方便,可真摇起来,你总是不睡,一直大睁着两眼,或者哭闹,那摇摇窠的人也是很头痛的,头痛,手酸,五心烦躁。这就需要耐心。不间断地摇。

摇窠也要一定的技巧,用力要均匀,切不可用力过大,用力过大会把窠摇翻的。真的出现过刚做姆妈的新手,不小心用力过大,把窠里的孩子摇翻在地的冏事。

木头做的摇窠里填了稻草,稻草之上再铺棉絮,棉絮里面才是襁褓中的我。襁褓两个字笔划多,在甲骨文里其实就是那个“包”字。

(甲骨文“包”字,可以百度查到图形)

你看,像不像襁褓中有个大头娃娃?

该摇篮曲上场了。因为各种原因,摇窠中的你迟迟不睡,除了不停地摇,还可以哼唱摇篮曲。声音轻柔,有说有唱,有的地方拖的音很长,婉转悠扬,如泣如诉。再加上不停的重复,一遍又一遍,一样的唱腔,一样的曲调,一样的欢喜与忧伤……很容易把我哄睡着。

姆妈忙的时候,就由最小的姐姐代为摇摇窠。小姐姐愤愤不平,摇起来可没那么温柔平稳,一会儿慢,一会儿快,一会儿似乎忘了摇,一会儿又不耐烦得如急风骤雨。我睡在摇窠里就像坐在独木舟上遇到了海上风暴。要不是吓哭了,就是越摇越睡不着。

翘起来的弯档有一头可以当踏脚板来踩。小姐姐就一边嘟囔一边做别的事一边踩着踏板摇摇窠,你看,小姐姐多么能干呀。摇着摇着,我就……长大了。

2、塔

乱石塔,

乱石搭,

乱石搭高塔,

塔高一万八。

塔边寺,

寺边塔,

塔上有神仙,

庙里有菩萨。

塔顶一棵树,

名叫千年矮,

千年矮,

长不高,

请你吃发糕。

塔顶一棵树,

名叫千年矮,

千年矮,

高又高,

一览众山小。

戏院边有一座塔,名叫乱石塔,乱石塔是我们乱叫的,正式的名字叫高塔寺塔,你看高塔寺塔这名字是不是觉得很奇怪?高塔——寺——塔!很绕口呀,原来是先有一座塔,就是我们能看到的乱石塔,其实一点也不乱,只是感觉砖石参差不齐的样子,不齐之中自有整齐,有线条,有层次,然后在塔边修了一座寺庙,我们那里只管叫庙,叫寺是很正式的叫法,比方说四祖寺、五祖寺,就是正式的名称,寺都有名字,叫什么名字好呢?就叫高塔寺吧,因为旁边正好有一座塔,回过头来才发现,这塔还没有取名字呢,民间只叫它乱石塔,乱——石——塔,都不太像个正规的名字,一群人(也许主要是和尚)于是顺理成章地叫它高塔寺塔,这就是有名的寺因塔名,塔因寺名,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周而往复,无始无终,令人无端地产生很多的遐想,甚至想到佛祖的拈花一笑,想到栽松道人找四祖道信禅师学禅,道信大师对栽松道人说,你这么大年纪,就是悟道了,怎么把佛法传下去呢?人终有一死,就算是得道的大师如四祖道信也不回避这个现实,于是栽松道人回去了,过了些时日,见濯港边有浣衣女,便化身为一个鲜桃顺水漂流而下,濯衣女吃了桃子而怀孕生下五祖弘忍,多么美丽的一个传说,甚至想到DNA双螺旋结构,这是塔的名字的由来。

除了名字,还有很多更美丽的传说,比如说塔顶上有一棵树,从塔底仰面望上去,当然显得很矮,故此叫作千年矮,好像没有叫“千年矮”的树种,千年矮的意思是长了一千年也长不高,塔顶上尖的,一棵树长在顶上没有太多的土,只靠自然的阳光雨水,还是不好长高的,再说如果长得太高大,会不会把塔压塌了?或者自己“栽”下来?长不高是必然的,长了一千年却还在,就是奇迹了,传说这棵千年矮树,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打这儿路过,观世音嘛总要到处看一看,听一听,有一天恰好路过这里,发洪水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慈悲如观世音菩萨自然要持净瓶,用杨柳枝洒甘露救民于水,同情的同时忍不住掉泪,据说其中一滴泪正好落到塔身上,塔身上正好有一颗树种子——也许是什么鸟衔过来或吞吃了树种子没来得及好好消化就又拉出来,凑巧种子发芽了,长成了一颗树,千年不倒,估计树也不是直着长的,直着长跟塔有冲突,应该是斜着长,旁逸斜出的样子,在构图上也更美,因为塔叫乱石塔,塔身却很直,下大上小,这就叫缘份吧,种子发芽需要水,正好观音娘娘打此路过落了一滴泪,一滴泪足够,泪化成水,不用化,本来就是水,小时候没什么太大的印象,因为我出生在乡下,基本上没有到过县城,到县城时已经上小学了,跟一个同班同学我现在不记得他的名字了,叫记得他姓周,我们俩约好了一起到县城去看戏,看戏!哪里没有戏看,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我们那里是戏乡,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但我们没有到县城戏院看过正式的大戏,这是一个天大的梦想,也是一个超出我们年龄范围的“出格”的有点异想天开的想法,而且我们说走就走,没对家里人说,我们俩个小男孩,土里土气的,直奔县城而来,在戏院边我看到了塔,乱石塔,当然的感觉是:真的好乱啊……不过,乱得很沉郁,乱得很荒凉,乱得很美,那时候塔有点东倒西歪的感觉,据说是年久失修,因为戏太吸引我了,锣鼓已心慌慌地敲起,就没太仔细地欣赏塔,只是匆匆一瞥而已,再后来就是修塔,搭起高高的脚手架,围起围栏不让行人走近,一修就是好多年,也懒得看了,直到修好了再去绕塔三匝,仰脸寻找千年矮,低头进到摆了红布祝台的塔底最底下一层的小小空间,礼拜,闻到香味,一地的爆竹纸屑,红的黄的绿的都有,故乡人最愿意农历初一十五到庙里烧个香拜个佛,因此也有很多人把塔当庙来敬奉香火了,求一个四季平安万事顺遂,塔成了县城一景,却没有设景区,仍然在闹市里,在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中,进城的人路过塔边,记得的望一眼,愣个神,不记得的该干吗还干吗?只嫌车子乱停,摊子乱摆,没有人行道,走不动路,很亲民的样子,我说的是塔,虽然是属于跟菩萨有关的、纯精神性、信仰的建筑,却与芸芸众生没有分别,没有距离,很家长里短,周边不出十米的地方仍然是各色小店,亦如当年那样格局,只是少了许多随意,多了一些不伦不类的所谓豪华装饰,我还是喜欢小时候进县城从东门小街青石板上走过,弯弯曲曲,逼逼仄仄,一路是店,路就是街,街就是店,卖汽水的,卖兰花豆的,卖豆腐的,租小人书的,皮匠店,篾匠店,走到“尽头”,看到塔才算正式进了城。

本文为节选,更多精彩请欣赏《黄梅文艺》纸刊

作者:萧袤,本名聂萧袤,男,汉族,湖北黄梅人,1988 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主要写童话。作品曾入选《世界著名魔法童话》、《经典中国童话》等,连续 5 年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童 话》。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国家文化部蒲公英奖、《儿童文 学》校园人物素描征文一等奖、2000 年度儿童文学基金奖、童话擂台赛银奖等。在国内外多家报刊(包 括美国《世界日报》 、法国《欧洲日报》)开办个人作品专栏。

围炉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0)

相关推荐

  • 何梅 | 黄梅的映山红

    乡恋·映山红 三四月间,故乡黄梅的映山红开花了. 红的,粉的,白的.-..一串串,一簇簇,压在枝头,蓬勃了春光.寂寞的山里,花潮涌动,红似火焰,粉如云霞,白若飘雪.山岭土坡,田间地头,火树银花,生机盎 ...

  • 姑苏 报恩寺

    报恩寺俗称北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始建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了. 报恩寺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建于宋代的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这座76米的高塔,还有一个传说呢,报恩寺里原本没有塔,宋代时因太 ...

  • 【黄梅文艺】陶燕:家庭语录(节选)

    好丢脸哪 "妈妈,我今天好丢脸哪,刚上场,还没打几个球,脚就崴了--"电话的一头,女儿萌的声音传来,懊恼,沮丧,还带着哽咽. "脚伤得厉害吗?宝贝,"我着急女儿 ...

  • 【黄梅文艺】项慧珍:我只是你城市里的过客(节选)

    我只是你城市里的过客 匆匆 只为追寻心中的一道风景而来 满怀欢喜 来的时候,清楚要回到哪里 从不敢奢望停留在你的梦境 半瞬 只是偶尔一时昏沉 贪念 想借你温柔的臂弯哪怕是停靠几分 惶恐的心 躲避着自己 ...

  • 【黄梅文艺】邓星子:人 间(诗歌节选)

    人  间 那么多人关心山背面 乌云留下的阴影 总得有人惦记       蓝天丽日下 明媚阳光 如风一样的白云     干干净净 那么多人纠结于生离死别 总得有人轻描淡写 面对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时辰 那么 ...

  •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童年趣事》节选 全国通用版

    赵丽宏<童年笨事>(节选) 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 而汽油味中,我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于是跟大人走在马路上,我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去,鼻子里那种感 ...

  • 何国彩 | ​黄梅文艺大咖齐聚谦益

    ▲李正阳题 由谦益农业总部发起,"黄梅文史哲"公众平台牵头,编委朱文霞先生负责,向其他兄弟平台及个人发出邀请,40余人于6月12日星期六共赴谦益农业总部参观学习,听取电商营运副主管 ...

  • 诗歌||童年的歌谣

    童年的歌谣 --献给六一儿节 边振兴ll河北 一 叫天子飞来了 扑愣愣地用褐色的双翅 扇落了一轮夕阳 晚风吹亮了 一弯新月,挂在窗上 呵,杏儿黄了 二 小院内 篱笆下 金银花开了 绽放在热烈夏节 伴着 ...

  • 冯艳:童年的歌谣

    [总第119503期] 童年的歌谣 作者:冯艳 童年的歌谣是 用红红的刺莓果穿起的项链 也会由衷的美上好几天的年代 用鲜艳的指甲花染过的手指甲 兴冲冲的一遍一遍自我欣赏 童年的歌谣是 爬树吃甜丝丝的桑 ...

  • 胡巨勇:黄梅欢迎你 【首届黄梅文艺奖征文】

    投稿邮箱 北倚大别山,七省通衢地 这就是我的故乡黄梅 南临长江畔,吴头楚尾 这就是我的故乡黄梅 天下禅宗发源地 佛教大事问黄梅 银针彩线描新意 黄梅挑花最神奇 村村塆塆皆有戏 黄梅戏曲奠宏基 黄梅欢迎 ...

  • 【“本源生态农业”杯征文】卢素兰 :七绝 贺《黄梅文艺》采风创作基地挂牌

    加关注 微信号:caojingjun19731216 七绝 贺<黄梅文艺>采风创作基地挂牌 英才荟萃莅山庄,基地挂牌文纛张. 生态资源尤雅厚,同挥彩笔谱新章. 文纛:指文化大旗. 七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