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毕沅《锦云川》赏析
一君木子
锦云川
清 毕沅
月华霞彩映晴川,潋滟波光夺目妍。
试唤乌篷乘兴去,一篙撑上水中天。
评析
《锦云川》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本文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对比,描绘了锦云川水面的美丽神奇。红艳的阳光彩霞,水光潋滟碧绿迷人,这是静态描写。最后两句运用了动态描写,抓住瞬间变化,写出了锦云川动人的一幕。
注释
锦云川:是山东济南以北仲宫的一条小河,注入大清河。
潋滟(liàn yàn):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波光闪动的样子。
妍(yán):一般解释为美丽,如百花争妍。 也可以解释为巧,如妍捷。
乌篷(wū péng):即为乌篷船。
韵译
天晴明月升起照映着锦云川,
水波荡漾相连江上格外美丽。
试划着乌篷船到川水里游览,
撑一篙进入水中倒映的空天。
赏析
锦云川是山东济南以北仲宫的一条小河,注入大清河。这首七绝描写锦云川之水,语言清丽,想象奇妙,富于诗情画意。
锦云川不是长江大河,它不以奔腾的气势、浩淼的烟波惊心,而是以耀眼的波光迷人。诗人写锦云川的“波光”又独具慧眼,发现了月夜之波与晨光之波特有的美。所以诗开头一句云: “月华霞彩映晴川”,它描写当明月升起,“月华” 即月光照映着“晴川”即天晴时的锦云川,当旭日东升,霞光又辉映着锦云川; 一给它镀上一层银白色,一给它镀上一层金黄色,于是才有“潋滟波光夺目妍”的美感。“潋滟”,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夺目妍”写波光耀眼之美,因为无论是“月华”还是“霞彩”,一旦与水波相映都反射出跳动的银光或金光,给人一种“浮光耀金”(范仲淹《岳阳楼记》)或“浮光耀银”的视觉美感。
如果说诗前两句写锦云川水的色彩之美,那么诗的后两句主要写锦云川水的清澈之美,流动之美。但诗人并不直言此意,而是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借助鲜明的意象言之,就使诗显得生气盎然,境界奇美。诗云: “试唤乌篷乘兴去,一篙撑上水中天。”“乌篷”即乌篷船,一种小舟。诗人看到锦云川波光水色之美,不禁生起水中行舟游览之意。他遐想如果唤来一叶扁舟乘着兴致在水中游去,那该是什么样的意境呢?是“一篙撑上水中天”。他不讲竹篙撑“水”,而说“水中天”,因为水色清澈,清晰地倒映着蓝天流云,撑水如同撑“天”。他不说“撑破”水中天,而说“撑上”水中天,又写出诗人欲借着篙力与水的流动之力乘船轻飘而去,可以遨游九天仙境的神奇想象,更显示了锦云川之美。尾句一下子把读者的思路也引向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中去了,体现出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作者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清代著名学者。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侍读学士、太子左庶子,实授甘肃巩秦阶道台、安肃道道台、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湖广总督。
嘉庆帝即位,赏轻车都尉世袭。嘉庆二年(1797)年,病逝,获赠太子太保。后受到和珅案牵连,坐罪抄家,革除世职。著作有《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