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以为秦国好欺负,秦国就用十二年的战争回答:你想的太天真了
《大秦往事》第8期
在秦发展初期,老秦人并无意天下霸权,事实上,也没有能力争夺天下霸权,他们能做的,只有一个劲儿的向东发展,意图远离西戎,融入中原,为秦国寻找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没办法,当时西北的环境实在太过恶劣。老秦人的子孙总不能永远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所以这时候,他们只能“关起门来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无论中原有多热闹,老秦人只是远远地当个看客,剩下的时间,就只有整顿内政,打理周边,让秦国尽快富强起来。
秦自秦襄公以后,以后的秦文公、秦宪公、秦武公、秦德公等走的都是这条道路,秦国就在这几代君王的努力下,国力有了些许起色,并将势力逐步发展到关中,俨然成为一个渐渐崛起的新秀,好像马上就可以与中原诸侯平等交流了。
然而到了秦宣公时期,秦国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其时周室大权旁落,中原齐楚争雄,诸侯征伐加剧,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秦国,作为一个羽翼尚未丰满的雏鸟,终于引起一个大国的觊觎,这个大国不是别人,东边的邻居,与他就隔了一条黄河的晋国。
众所周知,晋国是个老牌诸侯国,实力与秦国相比,简直不在一个层次,晋国虽然春秋初期发生了七十年的宗族内斗,但到底底蕴雄厚,晋国小支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大权后,将君位传给儿子姬诡诸,即后世有名的晋献公。
晋献公虽然在历史上以昏聩闻名,但早年的时候,他可是一代有为的英主。
上台以后,先废除“公族大夫”制,尽逐诸公子,提拔里克、荀息等一批能臣进入核心,并在他们的帮助下,稳定晋国政局,并大力对外征伐。
在他们的努力下,晋献公很快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彻彻底底的统一了山西,并将势力延伸到陕西、河南一带,使黄河中游地区全部成为晋国领土。
这时候,晋国无论在军事、政治还是经济上,都非但恢复了先祖的荣光,还变得更加强大,至此,晋献公野心勃发,意图再将晋国的疆域扩大一倍,以迅速增强晋国实力,有跟齐楚两国争雄的本钱,成为中原地区实实在在的霸主。
心里既然有了这个目的,那就开始寻找目标,下一步的征伐目标该指向谁呢?当时晋国的环境是:
南边是楚国,楚国楚成王当政,强大的难以想象,惹不起;东面是齐国,齐国齐桓公在位,有名的中原霸主,同样惹不起;唯有西边,一河之隔的秦国,虽然刚刚崛起,但实力还非常虚弱,实力虚弱,却占据着富饶的岐山地区。
虽然岐山地区也是周王赏赐,但凭你秦国的德行,配拥有那块土地吗。好吧,既然谁都惹不起,那也就只能该着你倒霉,谁让你跟我当了邻居呢。
于是,公元前672年,即秦宣公四年,晋献公便率先向秦国出手了,出手的原因只有一个,晋国上下都以为:周边诸国当中,只有秦国好欺负。
春秋时期,弱国生存就这么难。
这场战争对秦国而言,来的很不是时候,而且对手还是强大的晋国。
所以在晋国挑起战争之初,秦宣公采取了隐忍的政策,不打算跟晋国把关系搞僵,因为毕竟秦国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晋国又那么强大,一旦打起来,必然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秦国前几代人的努力必将付之东流。
然而秦宣公虽然这么想,但耐不住晋献公得寸进尺,你越忍让,他越以为你好欺负,因此屡次入侵秦国,打得秦人苦不堪言。
忍让换来对方的得寸进尺,这时候该怎么办,为了发展,连面子都不要了?
既然你这么不识进退,那老秦人就由着你欺负吗,当然不是。
一时之间,国内求战的呼声很高,老秦人也是有脾气的,大不了玉石俱焚,跟你拼了。
秦宣公也被逼的忍无可忍,老秦人好欺负吗?你想的太天真了,让你看看老秦人的脾气,主意拿定,遂于当年在渭南作密畤,祭祀青帝之后,举旗东征,正式对晋国宣战。
秦国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诸侯的战争就这样打响了,打响之后,晋国才明白,他们招惹了一个怎样的对手。
史书上对这场战争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我们知道,打秦宣公开始,到秦穆公与晋国和亲,中间还有个在位仅四年的秦成公,合计下来,秦晋两国整整十二年没干别的,就是一直在断断续续的战争。
晋国虽然国力强大,但整整十二年,没讨到多少便宜,一直跟弱小的秦国互有胜负。
秦国不打则已,一打就是十二年,十二年什么都不管,就要争这口气,而且弱小之际还能跟强大的晋国打成平手,以后赢得了晋国足够的重视,所以才有秦穆公跟晋国和亲的基础,老秦人就这么了不起。
秦国也由此从一个专注内部发展的封闭式诸侯转到与中原文明争强,这一争强不要紧,秦国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正所谓:晋国还以为秦国好欺负,秦国便用十二年的战争回答:你想的太天真了,老秦人是不好惹的。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老秦人真不好惹,晋国的盲目自大犹如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硬生生把秦国拉到中原诸侯的战场,秦国即由此催生出一代代明君,从而在中国历史上掀开了波澜壮阔的一页。
参考资料: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