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这么久生信,还记得meta分析的操作吗?

记得在5年前,生信数据挖掘还没有流行起来,身边的人都是在做meta分析,学习meta分析的人特别多,举办meta分析培训班的人也很多。后来meta分析进入了很多单位的黑名单之后,就陆陆续续地被抛弃了,大家开始转移到了做生信数据挖掘的阵地上。

记得5年前,我电脑安装的科研软件主要是Stata、Revman,这两个软件是最熟悉的,用得最多的软件也是这两个,基本每天都要打开分析数据。后来单位不准发表meta分析了,就把两个软件卸载掉。身边的人都说不做meta分析的原因是没有办法毕业,也不能评职称,相关的科研经费不能报销(包含版面费)

后来大家发现了生信数据挖掘可以满足毕业要求、职称要求,大家都纷纷去学习生信挖掘,现在电脑用最多的软件就是RStudio和R软件,因为每天都要打开分析数据。但是之前的meta分析软件都忘记怎么样操作,甚至连基本流程都不记得,就是太久没有接触的原因吧

生信数据挖掘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补实验,经费少的时候可以补简单实验,经费多的时间可以补复杂实验,同时还可以用来申报课题,形成生信数据挖掘-补实验-课题申请的良性循环。拿到课题之后,经费自然就多了,就可以多补实验,选择的期刊也多,分数也会提高,这一点是meta分析做不到的

这一点,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做meta分析的原因,不过大家不愿做meta分析的主要原因还是不能毕业、评职称、经费报销问题

还在做细胞焦亡的纯生信?聪明的人已经开始做这个新热点了

十万火急,赶紧抢发这批坏死性凋亡分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