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期末考重点都在这里了!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

(一)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5.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三)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使至塞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愤懑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3.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4.“征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四)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展开想象与联想,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分析“随”、“入”、“尽”的好处。

“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表达了作者初出荆门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的好处。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炼字:“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5.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作者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行”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对钱塘湖早春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最爱”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2.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天的歌手,几只早飞出来的黄莺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刚飞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不知要将家安在谁的屋檐下。

5.描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缤纷的野花次第开放,使人眼花缭乱。出生的嫩草一片新绿,才刚刚盖过马蹄。

(六)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赏析“馨香盈怀袖”一句的妙处。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2.“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3.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七)《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虽年老但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人以“老骥”自比(1分),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分)

(八)《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高高的山上,苍翠的青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毫不动摇。

3.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017日照)

“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4.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九)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案: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十)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

心远地自偏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悠然”写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置身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情操的思想感情。

5.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上的景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翩然而归,结伴而还。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十一)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草、木、花、鸟。

2.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2分)

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4.“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2分)

“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5.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6.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十二)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是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的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

引用典故,赞颂了边关战士的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壮志豪情。

(十三)《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本诗运用何种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锁”字极写了重台密阁,加重了藏娇之意。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十四)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解析:从手法、具体分析和感情方面回答。

3.下阕哪句是对“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十五)《浣溪沙》 晏殊

1.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2.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十六)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十七)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①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② “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③ 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3.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3分)

词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1分),描写了落日映照万里河山,大江奔流的悲凉壮阔的景观(1分),抒发内心因国家衰亡而生的抑郁苍茫之情(1分)。

4.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阙作简要分析。

中原丧于敌手,贵族纷纷南逃(1分),诗人通过诗句直接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迫切之情(1分),又以“悲风吹泪”之句(1分)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1分)

(十八)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3分)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3.赏析“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

(一)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5.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三)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使至塞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愤懑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3.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4.“征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四)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展开想象与联想,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分析“随”、“入”、“尽”的好处。

“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表达了作者初出荆门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的好处。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炼字:“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5.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作者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行”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对钱塘湖早春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最爱”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2.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天的歌手,几只早飞出来的黄莺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刚飞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不知要将家安在谁的屋檐下。

5.描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缤纷的野花次第开放,使人眼花缭乱。出生的嫩草一片新绿,才刚刚盖过马蹄。

(六)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赏析“馨香盈怀袖”一句的妙处。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2.“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3.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七)《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虽年老但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人以“老骥”自比(1分),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分)

(八)《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高高的山上,苍翠的青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毫不动摇。

3.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017日照)

“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4.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九)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案: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十)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

心远地自偏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悠然”写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置身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情操的思想感情。

5.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上的景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翩然而归,结伴而还。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十一)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草、木、花、鸟。

2.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2分)

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4.“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2分)

“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5.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6.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十二)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是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的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

引用典故,赞颂了边关战士的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壮志豪情。

(十三)《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本诗运用何种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锁”字极写了重台密阁,加重了藏娇之意。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十四)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解析:从手法、具体分析和感情方面回答。

3.下阕哪句是对“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十五)《浣溪沙》 晏殊

1.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2.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十六)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十七)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①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② “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③ 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3.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3分)

词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1分),描写了落日映照万里河山,大江奔流的悲凉壮阔的景观(1分),抒发内心因国家衰亡而生的抑郁苍茫之情(1分)。

4.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阙作简要分析。

中原丧于敌手,贵族纷纷南逃(1分),诗人通过诗句直接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迫切之情(1分),又以“悲风吹泪”之句(1分)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1分)

(十八)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3分)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3.赏析“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0)

相关推荐

  •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历年真题)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5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 1.(2019浙江,19-20,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 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

  • 【备战2018】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讲评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讲评版)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分)[2012静安一模] 忆秦娥①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②望断音尘绝.音尘绝 ...

  •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

    (一)<式微> 1."式微,胡不归?"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使诗篇显得宛转面有情致,同时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不言怨而 ...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是同学们最薄弱的一个考点,也是失分最严重的地方,看着卷面上写得密密麻麻,就是不得分,关键还是没有找对方法,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所以,家有考生的话,一定要给孩子找对一个正 ...

  • 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

    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所有重要难点.高频考题,以及课内外常考易错.必考必出热点,全部都出自这里,这学期,只要把这些内容全部掌握.吃透,考试1分不扣. 对于,即将升入八年级的同 ...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要核...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要核心要点] #初中语文学习#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教材和原来的人教版相比,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积累.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 一. 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采用 ...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野望(王绩)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 ...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_科  试 卷考生注意事项:⒈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3小题.请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⒉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一.(6小题,2 ...

  •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狡黠(xiá)     怯懦(qiè)      弄巧成拙(zhuó)      如释重 ...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

  • 2019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