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论六十二之七阴阳虚实与补泻
天堂鹤 一品医堂 今天
这一节讲如何用针剌手法来调节阴阳,来进行补泻。
第一,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黄帝问:如果阴阳失去平衡,相互交并聚集,如果气血失去平衡,相互发生交并聚集,形成各种疾病,如何用针剌手法来挽救调节呢?
歧伯讲:针剌治疗这些疾病,第一应该取各经通道上的敏感穴位。第二应该剌血于身体内部的营分,第三应该剌气于身体外部的卫分。至于具体针剌深浅方法,因四时取用的穴位多少深浅轻重都不相同啊。
第二,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黄帝问,如果气血聚集交并,疾病形成之后,进入了严重的阴阳相倾的阶段,又如何采取补泻手法来调节呢?
歧伯讲:对于实证应该采取泻法。气过于旺盛的情况,针入体内应该深一些,让针与在内旺盛的气处于同一深度,才能够打开气的门户。使针与气起针时同时外出。只有这样,才不会伤精气,从而顺利导邪外出。注意针孔这个外门不能随即关闭。让实邪能够顺利外出,而且还应该摇大针孔,将门开大,以便有利于实邪的出路。这就我们讲的大泻法。采取大泻法时,还可以循经切按,助推实邪外出。使旺盛的大气实邪外出竭尽。
第三,帝曰:补虚奈何?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针,气入针出,热不能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黄帝问,补虚的剌法又如何?
歧伯讲,第一,持针不要立刻剌入,先安定病人的心意精神状态。第二,趁病人呼气时迅速进针。在病人呼气将尽前将针完全剌入到一定深度。第三,针剌入后,不可摇动,不可向四方乱剌,引起内部的精气乱窜。第四,针下有了沉紧的感觉后,趁病人吸气时迅速起针。使针下的精气热气不能外出。第五,还应该紧闭其门,也就是迅速按压针孔。达到邪气得以消散,精气得以保存充实的目的。第六,必须注意针下反应,等到发现针身自然动了一下的时候,再出针。这样,近气不会散失,远气也会补充追赶上来。就达到了补虚的目的。这种手法就叫追气。
这一节是调经论中最重要最实用最应该掌握实践,熟练操作的内容。针灸人不相信这个、不应用这个,不重视这个,就是个假针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