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因滩而生的新滩古镇(一)

新滩——如今地图上再也找不到这个千年古镇了!

地名由来说新滩

新滩,又名青滩,曾是长江三峡中的一个峡江小镇。

新滩地名是怎样来的?《秭归县地名志》说新滩“因地处长江著名险滩新滩岸边,镇故以滩名命名。”那么,“新滩”地名,是什么时间形成的?

明嘉靖版《归州志》引用北宋范成大《吴船录》说明新滩地名。《吴船录》原文是:“三十里,至新滩。此滩恶,名豪三峡。汉、晋时,山再崩塞江,所以后名新滩。”(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由此,第一,“汉、晋时,山再崩塞江”是什么时间?第二,“后名新滩”又是从什么时间开始?

第一个问题有明确答案。《秭归县志》中有记载:“自东汉永元十二年以来,县境内发生大规模岩崩、滑坡达数十次,新滩一地就有21次。”《后汉书·志·第十六》记有“永元十二年夏,闰四月戊辰,南郡秭归山高四百丈,崩填溪,杀百余人。”由此说明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新滩)这里至少已成村落,故而才会在山崩中死亡百余人。当时的村落,应该是新滩镇的前身。结合《归州志》对新滩记载,此处“始平坦,无大滩”。大滩的形成当是汉晋之时,距今已有1900多年。

第二个问题比较复杂。

北魏时,郦道元(公元470~527年)《水经注》提到此地,“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显然,北魏时,此地已经叫“新崩滩”。问题是: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叫“新崩滩”,而称呼“新滩”呢?

唐朝诗人李商隐(812年~858年),在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时,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曾写过不少关于三峡的诗。其中,《二月二日》里面有“新滩”一词,可能是最早见于唐诗的。《二月二日》如下: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唐·李商隐《二月二日》

关于此诗写作时间与地点,历史上存在争议。如果李商隐诗中所言“新滩”,即秭归新滩,那么说明新滩地名在唐朝时即存在。如果李商隐《二月二日》中的“新滩”不是秭归新滩,那么,秭归“新滩”应该是什么时间形成的?此问题,还得继续研究。

毫无疑问,北宋诗人苏东坡(公元1037~1101)题名《新滩》的诗,是生动描写新滩的佳作。正是这首诗,使得新滩名声更响亮!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番番従高来,一一投涧坑。

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

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

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

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

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

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宋·苏轼《新滩》

总而言之,新滩古镇的雏形,当在1900多年前就开始形成,只是当时地名未见文字记载。东汉永元十二年山崩,晋太元二年又崩,直到北魏,当地称为“新崩滩”。唐宋以后,人们省略中间的“崩”,逐渐正式称呼为“新滩”。屈指算来,“新滩”地名至少应该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了。

从地理学确定性与唯一性来看,新滩的地名很有意思。

先说名称:新滩地名的官方名称叫新滩,但峡江内许多人叫新滩,也有不少人叫青滩(笔者在后文中也会同样使用两个地名称呼)。新滩本地人呢,一般只叫青滩。新滩两岸,柑桔林漫山遍野,本来就是满目青山,谁说此地不“青”?“青滩”与“新滩”近音,作为故乡人,谁不想自己的家乡是青色的?谁又愿意这里再产生新的滩?两个近音的地名,就这样一直保持下来。记得“屈原号”小客轮往来于秭归境内各码头,你上船说到新滩,船上卖票人会为你打一张终点新滩的船票。停靠新滩时,站在船头的水手们喊“青滩到了,到青滩的起坡(上岸的意思)啰!”你此时一定要拿着船票准备下船,否则会错过码头。


百年前的新滩(英国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1898年摄) 


白浪横江的新滩上滩(1946年生活周刊记者凯塞尔摄)

新滩地名还有一个特点:因为新滩镇是因滩名而得名,因此从广义上来讲,那一长2公里险滩段的长江两岸都叫新滩。虽然《秭归县地名志》上说新滩镇“位于秭归县城——归州镇东南12公里处,地处长江西陵峡北岸。”但峡江人认为那是指的镇中心,且依然习惯于把这一带长江北岸叫新滩,长江南岸也叫新滩。实际上,在峡江人眼中,从兵书宝剑峡到牛肝马肺峡之间,都是新滩,人们会说“新滩北岸……新滩南岸……”。当然,本地人绝对不会混淆,因为他们会称呼更具体,如“青滩、南坪、天灯河、杨家沱、小青滩、桂林(上孝)、龙江、寺大岭……”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滩地图


百年前新滩南岸港口

多灾多难是新滩

新滩,是因自然灾害而生的小镇,自古以来多灾多难。

两千年来,新滩由于岩崩滑坡不断形成新的滩,增加了上下船只的障碍。明朝嘉靖年的岩崩曾经使长江航道以此为界,堵江长达八十二年!那八十二年里,上水船只只能停在新滩下沱,下水船只只能停在新滩上沱。所有货物必须上下转运过滩!由于新滩在峡江内各险滩中属于顶级的险滩,常有船毁人亡的事件发生,使得新滩在峡江内名声远播。

纵观我们国家,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最多的地方数青藏、新疆、四川、华北和台湾。然而,在祖国腹地湖北与重庆交界的地方,新滩的地质灾害古往今来名闻三峡。

新滩,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岩崩与滑坡有十余次。

公元100年(东汉永元十二年),“夏,闰四月戊辰,南郡秭归山高四百丈,崩填溪,杀百余人。”

公元377年(晋太元二年),“山又崩。当崩之日,水流百余里,涌起巨浪数十丈。”

公元1026年(宋天圣四年),“天圣丙寅,赞皇山摧,遂成新滩。”

公元1030年(宋天圣八年),“山崩,害舟不可胜计,堵江二十余年。”

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版《归州志》记着“嘉靖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归州新滩北岸山泉漏出泥滓,山势断裂,居民惊骇逃避,顷之,山崩五里许,巨石腾雍,闭塞江流,压民舍百余家,舟楫不通。”这次舟楫不通,时间较长,《明史·五行志·山颓》记载,明嘉靖二十一年的新滩山崩“堵江八十二年”。直至明朝末期,天启四年,长江航道才得以疏通。史书记述:“商贾至此停船,另觅小船分扬,曰:起拨。”又曰:“每当水涨,泡漩无定,舟行倾覆者十之八九……”

公元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夏,新滩又崩裂,颓民舍数十间,压死三百余人。”

公元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万历版《归州志》载“三月三十日,新滩雷雨大作,顷刻倾盆,山崩石墜,打死陈三弟四命,被伤肢体者三十余人,漂流民舍五十余家。”

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新滩九盘山崩,崩塌方量约150万立方米。”“阴历六月初三,连续七天七夜暴雨,新滩江家坡到柳林一带危险斜坡滑移,新滩镇东柳林一带20余间房屋全部推入长江。”

公元1931年,黄岩月亮洞崩塌,江水掀起巨浪,从窑湾溪至庙河,波及长达12公里的江段,10多艘木船被打碎。

公元1935年7月,姜家坡和柳林发生滑坡,7天7夜的瓢泼大雨冲毁了大片的耕地,并将新滩镇附近20多间房屋推入江中。

公元1958年6月,广家岩再次发生崩塌,岩方量约3万立方米,将岩下开挖的小煤窑填平,并压死数人。

公元1985年,新滩古镇遭遇毁灭性的山体大滑坡……

白浪横江新滩险

顺流而下,走完香溪宽谷,进入兵书宝剑峡。还未出峡,站在船头即可看到新滩的头滩。前面说过,新滩之险,北宋诗人苏轼早在《新滩》中就惊叹:“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那滔天而起的横江白浪,令人触目惊心!


十丈悬流万堆雪

新滩滩长约2公里,由头滩、二滩与三滩(也称上滩、中滩、下滩)组成。头滩的鸡心石与二滩的天平石将江水分成三个航漕。南漕为主航道,宽58米,可航行宽度仅33米。南宋陆游在在《入蜀记》写到“新滩两岸,南曰官漕,北曰龙门。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官漕差可行,然亦多锐石。故为峡中最险处。”《秭归县交通志·航道》中载“枯水季节,水落石出,形成陡坎跌水,落差竟3米多。靠北又有三尖石卧江心阻截中流,还有状如天平的天平石阻截江水正流,航行必走‘S’航道才能过滩。”也就是说,新滩两岸都是险滩。

新滩在枯水季节最险。洪水期间,水涨滩平,水势较稳,行船无大危险。枯水季节,江水下跌,此时头滩会出现3米高的陡坎,形成江中瀑布,流速可达7.1米/秒。船行至此,势如脱弦之箭,飞泻而下,稍一不慎,即刻船毁人亡。上个世纪上半叶,无人记载的小船在新滩翻覆不计其数——几乎每天都有木船翻沉,有时一天可多达4~5只。近代有记载:仅1929年~1942年,在峡江首航的“蜀通”号等3艘大轮船在此触礁倾翻。为此,在新滩镇东口外建有一座白骨塔,专门装殓新滩被淹死人的白骨。

面对惊涛骇浪,滩急水险,古代诗人有不少咏诵。清代何明礼在《新滩》中吟咏:“数里涛声先荡魂,艨艟一叶浪花轻。舲空怕触蛟龙怒,路转还逢虎豹蹲。”何人鹤《竹枝词》说得更是明明白白——“巴峡千峰走怒涛,新滩石出利如刀。弄篙的要行家手,未是行家休弄篙。”显然,诗人都知道,不是驾船的行家里手,切不可随意闯新滩!

《归州志·艺文志》中还录有几首古代诗人吟咏新滩的诗句,录如下。

大船侧舵推官漕,

小船直下龙门高。

十丈悬流万堆雪,

惊天如看广陵涛。

--清·张问陶《下新滩》

上滩嘈嘈如震霆,下滩东来如建瓴。

瞥过前山才一瞬,鹧鸪啼处到空舲。

兵书峡口石横流,怒敌江心万斛舟。

蜀舸吴船齐着力,西陵前去赛黄牛。

自注:楚蜀诸滩首险,在兵书、空舲二峡间。

——王士正《新滩二首》

风瑟瑟,树萧萧,洩滩水落新滩高。

蜀道青天不可上,横飞白练三千丈。

居人欢喜旅人愁,千盘万折过陇头。

——湖北学使凌如焕《新滩歌》

峡路行将尽,江流不肯平。

撼山高浪捲,怒石险滩横。

深谷蛟龙起,晴天风雨声。

过来忧患释,犹觉梦魂惊。

——王恕《新滩》

从这些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滩江面流急浪高,航漕布满尖石暗礁。


 百年前的新滩

靠滩吃滩新滩人

机动船进入峡江与葛洲坝大坝水位提高后,新滩在峡江中的重要地位逐渐消失,才是近一百年的事情。在百年前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三峡新滩就是过不去的滩。但凡从湖广进入四川的货物,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在新滩转滩。


准备过滩(1946年生活周刊记者凯塞尔摄)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滩吃滩。”新滩人正是这样靠滩吃滩——以滩为生。靠滩吃滩有多种“吃”法:打捞、起拨、盘滩、放滩、搬运、拉纤……

打捞是用小船或凫水的方式打捞上流漂下来的浮物,或者是潜水将沉没在江底的货物捞上来。在新滩南北两岸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无事就在河边转,腰里别个皮桨环,指望滩上打劈船。打劈粮船吃干饭,打劈糖船吃稀饭,打劈盐船捡板板……”。歌谣中指望上游打劈船(翻船或沉船)是心怀不正,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打捞者的生活有多么艰辛。

起拨就是将要过滩的货物先搬运上岸,转运到滩上(或滩下)某个小空船中再继续向目的地行驶。“新滩石多水急,瞬息覆溺。舟行欲脱免者,必起拨陆行。”(同治版《归州志》)“……商贾至此停舟,另觅小船分物曰起拨。”(光绪版《归州志》)“两岸居民,号滩子,以搬滩起拨为业云。”《吴船录》总而言之,三个古本对“起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说明。特别是明朝嘉靖年间川江断航时期,船到新滩必停泊起拨。那段时间也是新滩古镇发展较快时期,起拨在新滩非常有市场。

盘滩,又叫搬滩、转滩,就是将要过滩的货物先搬运上岸,再将原船空船拉上滩,最后将货物重新装入舱中继续向上行驶。有时船只下水放滩有危险,商人往往也选择“盘滩”,确保货物安全。

放滩就是上下水船只不熟悉新滩的滩流暗礁,到新滩时请当地新滩的驾长(也叫“滩师”)帮助行船过滩。放滩需要驾驶木船的技术,也需要长期航运经验的积累。新滩驾长上船指挥行船,过了新滩就完成任务上岸,由此可以领到一份报酬。“归州长年绝神技,日日放滩如弄潮”,日复一日,新滩人就如弄潮儿,长年与险滩恶浪斗争,搏取生存的物质条件。解放后,国家陆续对新滩航道进行炸滩整治。直到1966年,新滩险滩基本消失,新滩放滩才退出峡江。长年放滩的才俊后来发展为峡江航运中的领江、引水。


新滩放滩(1946年生活周刊记者凯塞尔摄)

新滩出的领江与引水最多。据《秭归县交通志》记载:“1949年以前,西陵峡两岸驾长被应聘为长江中上游各轮船公司的‘领江’者计562名;1950年至1985年为371名,以新滩镇为最”。

搬运是新滩必有的工种。搬运工有背脚的、扛包的、拖车的、过档的等。他们挣的是血汗钱,都是汗水一摔八瓣换来的。

纤夫是新滩最广泛的职业之一。

古代,船只上滩必须靠纤夫拉纤——小船上滩要数十人拉纤,大船上滩要百人拉纤。谢鸣簧的《川船记》曾描述:“上水船亦先于下流将货物务使运尽,乃以空船倒曳而上,舵与梢不用也。伙掌分而为四,于本滩买纤夫二百余人,周船身系而牵之,始得稳登。”那一根根粗粗的竹缆套在扯滩纤夫的背上,嵌进肩膀,有如绞索。他们背朝天,脸朝地,“三尺白布四两麻,脚蹬石头手刨沙”,一步一声号子,一步一把血汗。


新滩纤夫(1946年生活周刊记者凯塞尔摄)

正如《三峡纤夫谣》所唱:

爹妈生我一尺五,养大成人跑江湖。

身背褡索伴终生,踏破岩石把口糊。

手扳石头脚踩沙,拼死拼活为冤家。

冤家哪知纤夫苦,苦到终年还守寡。

——《三峡纤夫谣》

每当船只上新滩,水流浪急,一条几吨重的木船别说上滩,就是停留在江面上都不容易。特别是枯水季节,新滩水急滩险,波涛汹涌,泡漩喧嚣,船行至此,非纤夫拉船才能上滩。上水过险滩时,船上掌舵撑篙的与岸上拉纤的人,大家都拼着命使船向前移动。即使这样,船只也不一定会顺利上滩,可能在急流的冲击下又被江水冲回滩下。有时一排桡夫子在岸上拉纤,船只在水的冲击力与人力的共同作用下会纹丝不动。即使船上、岸上的桡夫子累得吐血,说不定船只不仅上不了滩,甚至于还会向下游漂去。最危险的是翻船。一旦翻了船,不光是船上的人难保命,被纤绳连接的桡夫子或纤夫也会被纤绳拖着摔下大江、跌入险滩。新滩纤夫们将自己的艰辛在拉纤时用峡江号子喊出来:

打青滩来绞青滩,祷告山神保平安。

血汗累干船打烂,要过青滩难上难。

——《三峡纤夫谣》


船上新滩难上难

为改善新滩航道运输条件,1938年11月11日,新滩南岸绞滩站正式投入使用。1957年升级为绞滩船。


上世纪50年代新滩的人力绞滩

新滩人除了“吃滩”,柑桔种植与煤矿开采也很有名。

乘船经过新滩时,游客除了惊叹滩险,还会盛赞两岸柑桔满山、绿树成荫。由于新滩古镇所处的峡江地段气候宜人,在秭归引进扩大种植脐橙之前,新滩的柑桔产量居全县第一。新滩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品质极佳。新滩的优质柑桔桃叶橙更是独步峡江。桃叶橙树不高,果不大,但结果累累,产量惊人。不仅每棵树相对产量大,而且每一只果子都是橙中上品。纯正品种的桃叶橙成熟后,果的大小一般直径不过十公分左右,个头匀称。果呈圆形,顶部有一个浑圆的圈,蒂部有一个五角星,色泽橙黄,无籽。桃叶橙皮薄肉多,汁少味美,香甜爽口。


新滩桃叶橙

新滩地质构造特殊,在两岸的青山之中,分布着不少薄层的优质煤。由于煤质好,新滩开采出来的煤不仅可以供自己使用,而且销路也好。一时间,新滩的小煤窑星罗棋布。到1985年,新滩的煤开采量已达到了年产8000吨。因此,这里有一部分当地人专靠挖煤运煤谋生。虽然挖煤人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但煤工们到处开山放炮乱挖乱采,无疑对新滩的地质条件恶化埋下了许多隐患。可以说地下采煤直接影响了新滩山体的稳定,加快了岩崩滑坡的发生。

新滩人虽说“靠滩吃滩”,但绝不爱无义之财。新滩两岸居民勇敢智慧、不惧险难,而且民风淳朴、品德高尚。笔者曾在《梦回三峡:新滩、青滩》中介绍过一个真实的捞金故事:1978年2月底的一天,峡江水位急剧下降,降到历史最低点。一个新滩人无意间在江边发现水下沉有不少银元宝,每个重六、七十斤。一时惊动古镇居民,大家纷纷赶来潜入江水中打捞宝物。最后捞得金元宝几个,银元宝几十个,金属砖几百块,紫铜饼几百个。宝物上分别刻有字“贵西道王丙午年”、“贵西道郑甲辰年”、“贵西道周癸卯年”、“贵西道郑乙已年”等。估计是清代进贡船只携带贡品,路过新滩遇险沉没,成为历史的宝物。1979年冬季,水位比1978年更枯竭,达到了峡江数百年来的最枯水位。新滩古镇的民众,又从江底捞起了大量金属砖和紫铜饼。数次打捞宝物,凡参加打捞的村民几十人,无一人往自己家里拿。捞起的众多金银元宝,全部交给了国家,入了国库。在当地人眼中,这只是理所当然的平常事。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争血汗钱,但对国家黄金白银不动心——这就是新滩人!

笔者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一方水土一方人”,新滩人具有豪爽、率直、胆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这种品质是他们长年与大自然恶劣环境搏斗中形成的。新滩如果江水平缓,航运畅通,怎么可能产生靠滩吃滩的闯险滩、斗急流、劈波涛、斩恶浪的新滩人!现在大自然的环境被人为改变后,平湖荡漾,水静无浪,人们的性格会逐渐变得怎样?

(因新浪空间字数限制,后一部分(二)另发)

(0)

相关推荐

  • 诗画典藏:峡江古集镇,而今梦里寻

    茅坪:三峡坝前第一镇 [前言]三峡工程兴建,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库区600公里长江两岸,诸多县(市)城和古镇俱在淹没线下,已然提前迁建移至高地或它处.城挪人移,搬入新城新居的库区人,对故居和家园的 ...

  • 《峡江滩险志》序

    ​<峡江滩险志>序 彭聚星①  撰文 贾载明   校注 (按:本文写民国以前长江三峡险滩众多,治理艰难,行船险恶.行文视野宏阔,跌宕起伏,描绘生动:与政治.军事联系,具时态变迁及历史厚度, ...

  • 宋代长江中上游的航运

    长江武汉段. 宁静的港湾.林海 摄 俯瞰长江. 船行如梭. 五级船闸. 夔门. 长江重庆段. 长江中上游所辖巴蜀和湖北,在宋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巴蜀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该地区物资的输出 ...

  • 五一自驾游宜昌,在冷门景点葛洲坝,发现一件尘封已久的丰功伟绩

    五一自驾游三峡,第一站是位于宜昌市区的葛洲坝. 和人潮汹涌的三峡大坝以及西陵峡景点相比,葛洲坝的游客寥寥无几,显得十分冷清. 不过这样也好,可以静静地欣赏风景,看轮船过船闸.饿了就可以到附近的葛洲坝中 ...

  • 中国十大水库排名 三峡登顶龙滩水库屈居第二

    中国十大水库排名 三峡登顶龙滩水库屈居第二

  • 消失106年,珍稀植物竹生羊奶子在云南现世

    最近,科研人员对云南红河州蒙自市周边的多个天坑进行调查采集,惊喜发现了消失106年的竹生羊奶子. 竹生羊奶子桃金娘目,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植物.它们直立而生,茎上披满褐色鳞片,这是胡颓子属的主要特征之 ...

  • 梦回三峡:消失的三峡古镇新滩(一)

    百年前的新滩(英国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1898年摄) 新滩--如今地图上再也找不到这个千年古镇了! 地名由来说新滩 新滩,又名青滩,曾是长江三峡中的一个峡江小镇. 新滩地名是怎样来的?<秭归县 ...

  • 重庆本土品牌生死劫:消失的冠生园,垮杆的华生园,变卖的沁园

    重庆市场上,糕点店星罗棋布于各大片区,我个人不大喜欢吃甜品,就记得一些大众化品牌,如沁园.好利来.元祖.华生园.冠生园等等,其中冠生园.沁园.华生园,可以说是重庆本土品牌,一个有趣现象是,三家的品牌名 ...

  • 山西吕梁离石 乔贵生// 吴城古镇,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 ...

  • 【分享】即将消失的老君滩!

    云南禄劝县, 世界滩王老君滩即将消失.万滩之王即将没入水下,世间再无老君滩. 2021.04.06秘乐谷第二天,在宾馆咨询老君滩路线后,探寻老君滩之行开启.一路山路十八弯然也不知多少弯,细雨蒙蒙,山谷 ...

  • 凌家滩史前文明之谜:五千年前经历了什么,高度文明为何会消失?

    2007年的5月18日,在安徽含山县的凌家滩村中有异常的举动,着装整齐的警察控制住了一片土地,拉起警戒线,禁止随意出入,在土地中还搭起了一片帐篷,村中居民预感有大事有发生.来到此处是一个考古队,领队的 ...

  • 读黄新觉先生游三峡图及其联作感赋

    其一 万里山河万卷书,乘风快意有谁如?吟鞭遥指千峰雨,醉墨横挥百斛珠.                             诗稿无须驼瘦马,江涛岂虑湿华襦?天衢直上原非梦,高峡于今是鏡湖! 其二 ...

  • 揭秘!已消失700多年的大宋皇族,原来在此向海而生……

    (公益广告) 我的名片 泉州南外宗正司是南宋时期管理居住在泉州的赵氏皇族宗室群体的机构,随南宋朝廷南渡杭州而迁入泉州.其遗址位于泉州肃清门西南.开元寺南侧,推测占地面积为45000平方米.赵氏皇族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