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当众烹杀齐国国君的故事。
齐国是周武王分封给姜子牙(封神榜里的面姜太公)的地盘,周武王灭商后,为牢固控制东面新占有的大片领土,他派自己最信任的军师(同时也是武王的的岳父)去统治齐地以拱卫保护周王室。姜子牙就封以后,非常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领当地人们在地广人稀的齐地辛勤劳作,煮盐垦田,使齐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多。经过几代齐侯的苦心经营,到西周中期,齐国已经成了“兵甲数万,富甲一方”的大国。
齐哀公在位时期,周王室权威江河日下,很多诸侯都不去朝拜了。其中最夸张的是楚国国君,他不但不去朝拜周王、不纳贡,还公然僭越制度,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虽然后来迫于压力又取消了王号,但当时周天子在诸侯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而且那时候齐国远在东方,周天子的影响力很难渗透到齐国,王室对齐国的控制力大打折扣。眼见着齐国越来越强大,而周王室越来越衰微,两者的关系自然就变得微妙起来,最后在各方面原因的促成下,发生了一件震惊当时的大事:周夷王当众烹杀了齐国国君齐哀公!
这个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周夷王的艰难上位说起:
话说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即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辅政。英明的周公为避免前朝出现的“九世之乱”(商王为抢夺王位,持续了九世),特地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于是武王以后的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共六代都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一切显得井井有条!
但是到了周懿王时期,这个“规则”被打破了。懿王在位的时候,由于他的前几任周王喜好征伐,周王朝的家底慢慢被掏空,实力一代不如一代,甚至还出现了西戎和北狄交相侵略,暴虐华夏的局面,可谓是内外交困。或许是时代呼唤强者,周懿王死后,他的叔父(穆王之子、共王之弟)凭借崇高的威望,超强的能力,趁着太子(后来的周夷王)懦弱夺取了王位,是为周孝王。
周孝王既然夺取了王位,当时作为太子的周夷王想重登王位的话,十之八九是没戏了(没被杀死就已经是万幸)。但原本属于自己的王位,突然被叔祖夺走,太子也是心有不甘,从此他本着活着就有希望的宗旨广结诸侯,积极寻求各种援助。最后终于在众诸侯强力支持下,太子艰难上位(周孝王死后,迫于各方压力又让太子继承了王位),是为周夷王。
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王权的更替已经不再仅仅是周王室的家事,还得看诸侯们的脸色!为感念众诸侯的支持和拥立,刚刚即位的周夷王在诸侯前来朝拜时不惜“下堂见诸侯”(按理天子是不能下堂而见诸侯的,下堂而见诸侯,天子就失礼了!)。天子失礼如此,王室颜面扫地,而诸侯们却感觉很受用,认为周夷王这人不错,其实后来也证明这只不过是他的政治作秀罢了!
周夷王即位三年以后,王位逐渐稳固,为了重振王室,树立威信于诸侯,必然要有所动作。至于要拿谁来开刀,那就要看造化了,很不幸的是齐哀公刚好撞在这个枪口上!
为什么是齐哀公不是其它诸侯? 据分析这里头有三个原因:
一、据史书记载,当年夷王得了一场大病,诸侯闻讯后“莫不并走群望,以祈王身”,表现出了身为人臣必要的行动。但是齐哀公当时什么表示也没有,总之是没有足够重视,那周夷王当然就有点意见了。
二、齐哀公是姜子牙的第五代孙,而周夷王则是周武王的第七代孙,按辈份来说,齐哀公还是长辈。而且当时齐国日益强大,王室逐渐衰微,此起彼伏,齐哀公多少会有点瞧不上这个“下堂见诸侯”的晚辈。
三、纪侯(纪国的国君)在周夷王面前说了齐哀公许多坏话。因为纪国与齐国相邻,齐国的强大必然会对纪国不利,于是借机各种打压齐国。
总而言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一次天下诸侯朝拜天子的大会上,众目睽睽之中,周夷王下令将齐哀公扔进大鼎中活活烹杀!其它诸侯见此场面果然面面相觑,周夷王的这招“杀一儆百”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要为王室立威的目的!
齐哀公被当众烹杀的消息传回国内,齐国人一片哀嚎,但是他们又不能去非议周天子,只好把这笔账算在纪国头上,从此齐国和纪国成了世仇。多年以后,纪国终究被齐国所灭,这段国恨家仇才算有个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