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你好,之南

No. 34《你好,之华》

1. 是姐姐的故事,不是我的

电影结尾处,尹川去图书馆见之华,给了她一本相册。我等待着那句“你好,之华”。但是,并没有出现。册子的最后,我以为是尹川写给之华的信,很遗憾,并不是。那是之南30年前的毕业典礼发言稿。

影厅的灯亮了,看着演职人员表,大脑搜索着。整部电影都没有出现“你好,之华”呀。

失落了一阵。

这种失落跟失望有关。

始终是之南的故事。

之华喜欢的男孩始终不喜欢之华。

好遗憾的少年情愫。

2. 《情书》姐妹篇

看过岩井俊二的几部作品,《情书》、《花与爱丽丝》、《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情书》是最爱,重看多遍,是我的冬日电影

喜欢《花与爱丽丝》青春洋溢、古怪精灵的两个女孩。主题曲是常循环听的曲子,太动人。

《四月物语》温暖,樱花雨里的新嫁娘太美好。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残酷的青春,不敢再看。不忍心。

《你好,之华》是《情书》的姐妹篇。故事都是以信为由展开对青春的一段回忆

误会的通信。重返母校探访,在运动场拍照。偶遇推动故事发展的人。图书馆工作的女孩子。

女孩藤井树在父亲葬礼之后看到冰雪中死亡的蜻蜓。男孩晨晨遛狗路上看到僵硬的麻雀身体。

还有那句经典的台词,“你好吗?我很好”。

时而摇晃的镜头、光影。时而轻快的音乐。

多处与《情书》回应。以及《花与爱丽丝》的相似配乐。如果熟悉岩井俊二旧作,会有种被带着穿梭时光的感动。

3. 《情书》之上的生长

相比《情书》,新电影《你好,之华》不是重复旧的故事,它还想说更多。

《情书》结束于一场暗恋的揭晓。《你好,之华》在讲述互相喜欢的少年长大后的生活。

生活远比少年时宽广、复杂得多

之南并不了解自己,也不怎么会识人。她后来选择了不羁的神秘男人,走上冒险的路。哪知遇人不淑,之南的人生在婚姻中坠入低谷。她沉湎于错误选择导致的失意,难以自拔。

年少时一切顺风顺水、不经历挫折并不是好事。年少该是试错的时光

比如之华,年少就尝到被拒滋味,长大后反而洒脱随性,既有母亲、妻子的温柔一面,又带少女的俏皮狡黠,不时撒个小谎之类。和丈夫如跳交谊舞般细水长流过日子,你退我进,你进我退,不失趣味。

生活就是如此光影交杂啊

之南无法接受生活极之残酷一面,她以为阴影从此笼罩,光亮只存在对尹川信件的一次次重读中、只存在回忆和悔恨里。她停在谷底,放弃了生的机会。

妈妈并没有错。女儿爱她,理解她。

只是之南始终不曾长大。可少年的单纯如何应付得了世事的复杂多面

母亲的离世在男孩身上缓慢发生着作用

他询问:人为什么会死?他看到死亡的普遍。他悄悄地给母亲写信:妈妈,你好吗?我很好

然后他意识到死亡的后果:他被遗弃在了世间。

他放走困在笼中的八哥。他也想离开。

去哪里呢?不知道。但就是要离开,主动的离开好过被遗弃

他在午夜的街上跑。跑过亮着路灯的街道,爬层层台阶,跑到黑暗里。

不要跟着我!他倔强地表示决心。

周迅在此处演得极好。脚步跟得紧,又需加快速度才能追上男孩。压低着声音叫男孩的名字,是疼惜、怜爱、焦急,不愿打破午夜的宁静,不愿再惊吓孩子。

杜江是耐心的父亲,紧一声慢一声地:回家吧,我们回家……

看得泪湿。

孩子长大后终将离家、走远。

如果身后是随时可以回的家,无论失败、受伤都接纳他们的父母,那不论在外面跌多大的跤、受多少委屈始终都会抓住生的希望,有重新开始的力量。

可是父母没有这样的爱给之南。他们更顾忌自己的体面。

岁月是把杀猪刀。年少时可爱的妹妹已经大腹便便,失了昔日光彩。哥哥尹川身处异乡,还是不被熟识的作家,写小说,也写剧本、网文,生活过得去。

和之华重逢后,许多往事被唤起。

两个少年在街口对话,镜头360度地转,转。天旋地转,头晕起来。

那是尹川第一次见到之南的真实样子。男孩深埋情愫。

而对之华来说,尹川心动的模样是她不愿接受的事实。她出局了。

尹川始终深爱之南。和之南的悔恨、沉湎不同,尹川选择了更成熟的方式来对待和之南的感情。

分别后他写关于之南的小说,探访和之南生活的故地、故人,寻找之南的前夫。尹川没有压抑悲伤和愤怒。但同时他带着冷静和理智。

生活这条路他还要继续,他想了解更多,比如人性更深处的复杂,比如生活表面之下掩藏的故事。对之南的专一、深情没有变,而且它们与自己对生的理解、探寻一同化为创作的动力。

4. 日本导演在中国完成的作品

这是又一部带有强烈岩井俊二色彩的作品。情节、配乐、镜头的使用等都有特别之处。

虽是在中国拍摄,也有日本风格出没中间。

比如周迅的服装,开衫、带小花的衬衣、古着毛衣、半裙、小碎花裙。

比如台词“是这样啊”的多次出现。“是这样啊”是日本人常用口头语,常表示对讲话者内容的了解、礼貌地应声附和。从中国人的日常交谈中带出来有一点点怪怪的感觉。(也许是吹毛求疵了……)

中国色彩体现的最明确处是那双分别名为黄金和珠宝的狗狗。很把握中国人的想法了。也许是看中国电视广告的启发吧。

再有一点是那段毕业典礼致辞的多次出现,像是总结中心思想的概括。刻意了点。不是过往岩井俊二的风格。

仔细想一想,我对电影有几处疑惑。

一是男孩晨晨与之华婆婆的互动。晨晨问“人为什么会死”的问题,婆婆表示惊诧。是婆婆不了解晨晨家里的变故吗?如果不了解,她为何没有问问之华?如果她了解,为何没有回答晨晨?

二是时代背景的细节。20世纪80年代初中开始有学生会了吗?那时文革刚结束十年多,学生管理体系还处在摸索中,会有学生自治体系吗?

总的来讲,这部在中国拍摄的作品,完成度还是很高的。《你好,之华》的故事线索比《情书》复杂得多,它讲到生活更深处,牵涉三代人不同的情感状态。对情感的把握,《情书》更自然、更饱满。这可能与中国和日本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差异等有关,使得导演在处理一些细节时无法准确把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