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十二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在这一章里,讲的是人道,用老子的原话说,人道就是:为腹。为腹是什么意思。这是比喻说。腹,字面义是肚腹,指的是身体。既然是比喻说,为腹就不是为了身体。

人的身体是人具有道性的体现。这就是说,为腹,是为了回归道。回归人的本性。

不为目,是什么意思?目,字面义是眼睛,目在这里指代人的一切感官,佛家把它叫六根,人的六根作用外界的五色、五音、五味(佛家所说的六尘),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离道叛道。所以,佛家讲空理,就是要人用空理空掉六根六尘,从而回归佛性。老子在这里说不为目,虽然没有讲空掉六根,也没有讲六根你可以让人离道头叛道,他只讲了,六尘可以让人迷失本性,实际,老子所说的和佛家的空理有相通之处。不为目,是说,不要为外界的一切事物而活着,那样,就会生欲望,生烦恼,生痛苦。满足欲望而为是一很可怕的行为。

为了讲清楚这个人道,老子在这一章的开始述说了一种人象。

这里的五色、五音、五味,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五色指的是:青、黄、赤、白、黑;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五味指的是:甜、酸、苦、辣、咸。这里代指世间一切可引起人之欲望的事物。用佛家的话说,就叫六尘。

老子说,五色让人目盲,这里的目盲,是说尘世间的形色会让人为之迷乱。五音令人耳聋,是说,尘世间的各种声色会让人昏聩。五味令人口爽,是说,尘世间的各种食物,会让人不为之痴迷。

接下来的两句话,述说的是另外两种人象:驰骋田猎,指的是人为了游乐、娱情的一切活动和行为。这些活动,让人心发狂,心发狂,总的说是,心性的迷狂,具体地说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在这样的活动行为里,呼吸加剧,心跳加速,脉动迅猛,变得失常;二是,人的情欲失控,变得疯狂。

难得之货,老子在第三章里说,不贵难得之货,指的是被人认为是贵重难得的东西。这些东西,常常令人心醉颠狂,行为不规、失常。这就是行妨。

老子在这里,把人的痴迷归之于外物的诱惑,老子在如此之说里,预示着人有各种情欲,物欲,人的这些欲望无止无尽,正是这些无止无尽的欲望,和外在的声色诱惑,导致了人离道叛道。所以,老子最后说,故去彼取此,去的是人欲,去的是诱惑,不受其诱惑。取的是,回归人道,为腹!

为腹的深义是,自自在在地活着,像天地万物那样“不自生”地活着。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这一章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的章节,只是随着时日推移,我对于这一章节的认知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依旧挺认可这一章节. 先贴下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

  • 《道德经》读后感(六)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去此. <道德经> 光彩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再时尚的衣服,搭配颜色超过三种,也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道德经> 第十二章 -1-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缤纷的色彩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十二章

    大家好!又到了我们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道德经>的第十二章. 下面我们一起把原文读一下.[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 ...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④,冲气以为和⑤.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⑥,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 ...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⑧. [ ...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二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二章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章 ...

  • 《道德经》通读 第十五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浊.孰能浊以止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二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