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的两个画展

昨天,是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李斌的新作《九二受降图》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正式展出。这幅巨型文献式全景油画,宽12米,高3.05米,再现了76年前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中国徐永昌将军、美国尼米兹将军等九个战胜国代表,接受日本11位代表投降的历史一幕。画面气势恢弘庄严,给人深思和心灵震撼。

与此同时,李斌的另一个画展正在太原千渡长江美术馆举行,展出了李斌半生创作的100多件作品。

重点是《东京审判》。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同为历史正义的里程碑。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庭,到1948年11月12日闭庭,持续了两年半。

《东京审判》高4米、长172米,再现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和被告,有名有姓的人物达四百之众,包括来自中国的法官梅汝璈和检察官向哲濬。这些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仅符合人物身份,而且细腻地切入人物的情感世界。这次在太原展示了一部分。

另一幅作品《联合国》,表现的是中国代表团1945年到旧金山参加签字的场景。1945年4月25日,50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26日,各国代表团共同签署联合国宪章。这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联合国诞生70多年来,虽有种种不如人意之处,毕竟从弱肉强食的世界秩序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人类对和平、正义的向往,有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中国代表团成员有宋子文、董必武、吴贻芳、顾维钧、张君励、胡适、胡政之、王宠惠、魏道明、李璜十人。再现他们的活动,重要历史意义不言自明。

为了庆贺李斌作品的展出,我发表了感言:

李斌艺术展在千渡长江美术馆展出,是古城太原的一桩文化盛事。

放眼四顾,海内海外,美术界群芳争艳,乱花迷眼。在纷繁格局中,李斌显得卓尔不群。有心者很容易从成千上万的美术作品中,一眼认出,这就是李斌。甚或眼睛一亮,心灵受到震撼。

这不仅因为他作品规模的宏大,更因为艺术的厚重。

李斌的艺术生涯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他1949年生于上海,中学时在少年宫习艺,已经崭露头角。知青年代,在北大荒投身绘画,有作品风行一时。1982年到中央美院进修,师从靳尚谊等名师,作品已闻名全国。后来旅居日本、美国,油画在海外赢得赞誉。世纪之交,定居沪上,近年以文献式全景画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以写实为主,不仅技艺娴熟,更以宽广的文化视野和独特的思想深度见长。走遍世界回故国,历尽沧桑写春秋。新世纪以来,探索人类文明真谛,挖掘重大历史事件底蕴,一直是他心之所想,魂之所系。他让那些叱咤风云的中外名人,从档案中走出,成为血肉丰满、灵魂毕现的形象。他把时代关节点上的重大事件,呈现为典型画面,令人如同穿越时空,惊心动魄,余味无穷。某些历史细节,已经尘封于档案,或变形走样。李斌以史家眼光,穿云破雾,使之栩栩如生地还原再现。为此,他不遗余力搜集影像和史料,遍寻中外,从图书馆、档案馆、电影馆,到当事人亲朋好友的私人珍藏,执着钩沉,付出的时间和心血甚至超过绘画本身。

李斌不倦的努力已经化为累累硕果。这里展出的是其中的精华。

让我们走进李斌的世界,感受艺术和历史的无穷魅力。

李斌作品展开幕一个多月,参观者好评不断。不论是美术家,还是一般观众,都发自内心,连连点赞。美术馆地处太原东北新区,对一般市民来说,有些偏远,许多人还不知道。再过十几天,展览就要结束。有兴趣者不妨抓紧时间,不要错过。

我认识李斌是20年前。新千年之初,我到上海参加一个人文教育学术研讨会。李斌闻讯来到会上,邀请我和谢泳到他家看画。他读了罗稷南向毛泽东设问,假如鲁迅活着会怎样的故事,正在画一幅毛泽东和鲁迅为主题的油画,名为《假如》。历史上,毛泽东和鲁迅不曾见面。1957年,鲁迅已经逝世21年。李斌假设,鲁迅还活着,和毛泽东在同一场景中会面。我看了画,感到造型都很生动。假如二人见面,各自会是怎样的姿态神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和谢泳就鲁迅眼里的毛泽东和毛泽东的鲁迅观畅谈己见。这个世纪性话题,从史料,到理解,话匣子一打开,可谈的内容很多,一直聊到半夜。

从此和李斌成为朋友。知道了他的经历和成就,台北国父纪念堂的孙中山像,就出自他的手笔。李斌和同为画家的夫人在浦东建了画室。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历史题材创作。他画的都是真名实姓的历史人物,一定要以照片为依据。常给我来电话,讨论老照片的线索。我因为参与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的编辑和口述历史的工作,帮他提供过一些线索。每次找到想要的照片,他都十分兴奋。

李斌执着地探索历史的真相。2011年,他创作了油画《晴空万里》。陈逸飞、魏景山1977年创作曾创作《占领总统府》,李斌采用相似的构图,内容却大不相同。时代背景都是1949年4月22日,《占领总统府》背景硝烟弥漫,总统府群楼一片废墟,表现明刚刚经过了炮火连天的战役。历史的真相是,中共地下党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等人当时发展了两千多名地下党员,遍及南京社会各阶层,策反了国民党海陆空军政高级官员,将一座无抵抗的空城交给了解放军,避免了百万南京人民生灵涂炭。于是,李斌保留了解放军战士冲上楼台的群体形象,在画中央增加了19人,其中地下党员8人,国民党起义人员6人,解放军八兵团重要将官5人,他们都有真实的原型,正中是穿着旗袍的陈修良与穿着军装的陈士榘握手会师。

从《正义路10号》,到《曼德拉》,李斌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史诗气魄的作品。再现历史场景,是油画艺术的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从欧洲的宫廷,到中国的博物馆,都重视油画描绘历史的功能。和他们相比,李斌的追求又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李斌不是颂圣,也不是附会已有的历史结论。他更重视的是,挖掘被遗忘、被遮蔽的历史,用作品恢复历史的真相。所以,在他的作品面前,观众可以感受到反思的精神力量。

李斌今年72岁。我们共同经历过文化视野偏狭的年代。当时领袖的意志高于党派,阶级的视角优先于民族,对人类文明基本上茫然无知。周有光说从世界看中国,我们既谈不上,也想不到。改革开放后,李斌终于有机会走出国门看世界,幡然省悟,原来历史的误区和盲点竟然如此之多!重新发现历史,不再让历史蒙尘,成为他的执着的精神追求。

小群尝试铅笔素描人像以来,多次向李斌求教,得到他热情的鼓励,让小群提高了学画的信心。小群发去初稿,他总是及时给以点拨。有一次,小群和李斌见面,他拿出半天时间,为小群示范教学,让小群受益匪浅。

小群也不揣冒昧,为他画一肖像,表达感谢之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