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记忆 招之不来的文明
挥之不去的记忆 招之不来的文明
文丨 贺万春
终南山东段山下的关中平原,呈现出一个异样的地貌。从长安到蓝田这一段终南山,比邻着好几个黄土高原。从西向东,依次为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外加一个八里原。因原上缺水,昔日均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其中白鹿原最大,横跨蓝田、长安两地,为关中平原产麦区之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白鹿原和蓝田川,小麦种植占统治地位,农耕文明的程度也高,是关中农耕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秦地秦人,可载入史册。其每年夏忙集市贸易中的忙笼会就可见一斑。
农耕文明在彻底摆脱刀耕火种之后,愈来愈展现出炎黄祖先的经验和智慧,农业耕种收获的劳动工具则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农历四月底五月初是北方种植的冬小麦收获期。在农耕文明的鼎盛时期,农人把收获庄稼比喻为龙口夺食,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收割。但劳动者却深深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们把收获前添置购买农具看成头等大事。一个约定俗成辈辈传承的忙笼古会便形成了。蓝田白鹿原“前卫古镇”农历四月八的忙笼会闻名遐迩,跨县过州。忙笼会上收获庄稼的农具应有尽有:麦镰、木杈、山棍、竹扫、竹笼,笸箩、簸箕、竹筛,磨刀石、架杈、竹杈、牛笼嘴、笊篱……更不必说,为农人收获服务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忙笼会上也有求必应,一切为农业所需的东西绝对齐全。
白鹿原人曾有一句顺口溜:龙村的笊蓠安村的杈,韩寺村撵出去逮蚂蚱。那时的农具制造在白鹿原一些村子已形成专业化。而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夏忙收割农具都是来自蓝田山林中,像绑扎的竹扫,山棍,编扎笸箩、簸箕用的藤条、葛条,都出产在秦岭深山中,其编扎制作技艺的擅长者非勤劳勇敢而有心计的山民莫属。这些什物被他们全部承包下来。每年当山外白鹿原上前卫古镇四月八忙笼会临近之时,山民们便早早地把这些山货运出山坳,在前卫镇上搭起帐篷,码好农具,万事齐备,只等四月八那一天的到来。
在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头十年里,由于农业机械化实施的滞后,农人收割小麦全凭人力。由于生产力的大解放,土地利用率相当高,庄稼年年丰产丰收,对收割农具的需求量也更大。因而忙笼会便成为小麦收获这出大剧的序幕,添置收割农具人人责无旁贷,成为收割庄稼的保障。
那一个时期,前卫镇四月八忙笼会成为农人一年里最大的盛会。蓝田、长安、西安东郊邻近处的村民都要前来上四月八忙笼会。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集市集会,一年一度,集中几天,速战速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人可购买上称心如意的山货。这样的盛会常常持续三五天,几乎家家都得上。忙笼会那个场面的宏大,货物的丰盈,几条主街上人头攒动。忙笼会显然成为农耕文明的一个窗口,农事历程中的一个节点。
农业种植谷物纯然是人类温饱型的生产活动,夏田作物小麦的收获是农耕文明时代农人最大的农事,而农事最大的忌讳要不违农时抢种抢收。人类的生存史就是和大自然搏斗的一部演变史,特别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体力劳动十分繁重。因地域有所不同,小麦收获期便呈现参差不齐的态势。白鹿原这个被人们称谓为蓝田小麦囤的地方,在收获期到来之际,得到来自四方的支援。一拨一拨的山民来到白鹿原赶麦场,不到三五天,厚重的麦海被人们一双劳动的手风卷残云般颳走了!这个收获的画面而今只能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中!
四十年后,当你再来到白鹿原时,看到的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如果是在收麦季节,大地将呈现出黄绿相间的景观,黄的是成熟的麦田,绿的是果树园,是大片大片的白皮松苗圃,或者大棚蔬菜,西瓜田……黄色的麦田面积已经锐减到很少,取而代之的绿色几乎占据了统治地位。这里空气十分清新,白鹿原大地仿佛成为一个天然氧吧。
眼目下正值立夏之后,农历四月八前卫镇忙笼会到来之际,我又浮想联翩,回忆起历史岁月中那四月八忙笼会的盛况,让人沉浸在一种愉悦中。然而,这些年来,现实中的四月八忙笼会却由历史的繁荣慢慢走向衰败,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锐减,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许多收割农具如麦镰、麦杈、扬麦木锨……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忙笼盛会到了几近被取缔的地步。昔日农人为生存温饱以农业耕种为中心,而今讲经济效益实行多种经营,追求生活质量和物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将要完全替代农耕文明,这个历史的忧伤还是值得我们来思考:曾经的退耕还林绿化山河的口号,让广袤的田园肥沃的土地机体受到严重侵袭。我想,这种局面绝对不会长久,正道沧桑还是有坚持的必要。因为民众总归还是以食为天!
汪洋恣肆般的麦海麦浪在东南风的吹送下的壮丽景观暂时是看不到了,前卫镇四月八忙笼古会已名存实亡,我只觉得一阵悲伤。虽然我不愁吃不愁穿,总觉得心中有些失落,农耕文明即使再没有保存的必要,我们总得还要吃饭穿衣,种植五谷不可休矣!如若一个地区能建立一个农庄,实行大机器生产,起码可以满足当地民众的生活之需,又把农耕文化传承下来,岂不两全其美。我的傻想该不会是杞人忧天吧!
而今于我,挥之不去的是历史记忆,招之不来的是农耕文明,真乃有杞人忧天之嫌!
作者简介
贺万春:1939年9月生人,西安市蓝田县人,从事散文创作二十余年,出版三本散文集,现为省市作协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虽已耄耋之年,不辍创作,犹喜哲理散文。微信名 夕阳无限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编微信:mxy2722801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滋水美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