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广用之逍遥散、白虎汤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9g 当归12g 生白芍9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6g 薄荷6g 炮姜3g
【用法】
共为散,每服6―9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三次。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主治】
1. 肝郁血虚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见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淡红、脉弦而虚者。
【方义体会】
肝郁血虚,脾土不和;气机不疏,往来寒热,肋胁痛胀;肝脾失调,神疲食少,气血失和。故以柴胡疏肝解郁,当归、芍药补血养肝;白术、茯苓健脾理中;薄荷、生姜疏散条达;甘草和中健脾,诸药合之,肝郁得解,血虚得补,脾虚得补。
肝脾之治,贵于疏解调和,气血之治亦贵于斯。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见脾之病当以疏肝;脾气健,则营血有源,肝有所藏;肝气舒,则气机条达,脾有所主。二者互依互存,有生有制,是维系后天气血之脏。所以治疗肝脾,气血之病,莫过于疏解、调养,使其“和”之。
常云:肝脾调则气血和,人逍遥。故逍遥散是调和肝脾,调养气血的代表方剂。临证若兼血虚发热,小便涩便者,可加丹皮、栀子,名为丹桅遣遥散(《内科摘要》)。若兼精血不足,脉弦虚者,可加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指要》)。
【临床应用】
一、 治疗妇人杂证
凡妇人头晕身困,面赤手热,周身酥软,少腹胀满,性情易怒,经水涩少或过多者,宜服此方。
二、 慢性眼目疾患
肝开窍于目,肝血久虚,肝火上炎,常可导致眼目疾患,治疗以逍遥散加菊花1 5克,石决明1 5克,白蒺藜子9克、车前子6克清肝明目,理气和血。
三、 治疗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多发于妇人面部,或慢性皮肤病病灶,多因肝脾不调所致,临床以逍遥散加白蒺藜9克、蝉退9克治疗,坚持服药可愈。
白虎汤 《伤寒论》
【组成】
生石膏24g 知母9g 炙甘草6g 粳米6g
【用法】
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渣温服。
【主治】
1. 阳明经热盛。症见壮热、烦渴、口干舌燥,面赤恶热、大汗出,脉洪大有力。
【方义体会】
本方所治乃外感寒邪,入里化热.或温邪传入气分的实热证。气分实热,热邪炽盛,故壮热面赤,反不恶寒;内热熏蒸,迫津外泄,故大汗出;热灼胃津,故烦渴,口干舌燥;邪热盛于经,故脉洪大有力.此虽阳明气分实热,但未见阳明腑实,故不宜攻下.热盛必伤津,若用苦寒直折,又恐化操伤津.以甘寒之品泻胃火、生津液则最宜.所以方以石膏辛甘大寒,制内盛之热,以知母苦寒质润,养阴清热,二药相须,清肺胃而除烦热,更以甘草,梗米益胃生津,养护中气.四药共用,具有清热生津之功.
若燥渴不止,汗多而脉浮大无力,属气津两虚者,与本方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若关节肿痛,骨节烦痛,脉弦数者,属风湿热痹,与本方加桂枝,名“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临床应用】
一、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例:范××,男,25岁。患“风湿性关节炎”一年,近十余日加重,症见: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兼有全身发热、口渴,脉数.辨为热痹,即以白虎加桂枝汤加薏仁15克治之,连服三剂后,热势退,局部肿消,其脉略缓,再拟以白虎加桂枝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二方各三剂,令其交替服,一周后疼痛大减,已能活动。
此类热痹,属活动性风湿关节炎。病发较急、较重,多以寒湿郁久化热,热痹伤津所致。故治宜因势利导,解热通痹。
二、 治疗产后高热
例:王x,女,28岁.产后五日,病发高热,始有恶寒、身痛,就诊时见其高热、汗出、烦渴,脉浮大而无力.其夫述其病状饮水数碗,乃不解其渴,余再细诊之,诸症无疑。遂辨此为阳明热盛、气津两虚之证,立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仅一剂药,高热解除,后又拟竹叶石膏汤半夏量减半,令服二剂而愈。
三、 治疗小儿脑炎
症见高热、项强、头痛、抽搐者可与本方如金银花15克,连翘6克,钩藤15克,羚羊角4克,地龙6克,配合西药治之,多可控制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