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最“怕”哪四种人?

基层乡镇作为一级政府,近年来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笔者调研发现,有时从乡镇党委书记到工作人员都感觉有点“窝囊”。在具体工作中常常受到委屈。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欺负”乡镇干部的,有时不只是比他们地位更高的人。

1、手握“把柄”的乡村混混

人们通常认为,混混怕政府,在我看来其实不然。这些混混们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放火烧别人的麦秸,砍别人的树,偷别人家的羊,都做得极其隐蔽。就是明知道是他干的,苦于无证据,最后都偃旗息鼓。

有的乡镇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需要修路,一些混混会出来阻挠,向乡镇多要补偿,有的还要求在路上干点活,有的不干活,却要施工公司开份工资,甚至有的明确提出来,这条路修好了必须给我多少钱。

您就要问了,这不是明摆着敲诈吗?为何乡镇不通过公安渠道收拾他呢?因为修路占的地是基本农田,并且“以租代征”,混混会说乡镇违反国家规定。要是不答应上述要求,就检举出来。学者洪振快的《亚财政》上说,乡村“地痞、绅士”分享“漕规”的陋规,道理与之类似。

2、被“小事”激怒的上访者

上访人员“欺负”基层乡镇很常见,各种报道多如牛毛。不仅有缠访户、闹访护,个人普通事件引发的上访也折腾的够呛。

我了解几起真实事件。一次是一名跑长途运输的丈夫半夜回家,发现妻子和邻居男在床上,丈夫与邻居男扭打在一起,妻子跑出去了,被碾压死在路边。岳父母不承认女儿与人通奸,要求公安部门找到凶手,公安部门暂未找到,岳父母就开始了上访。

再如孙女士因儿子出交通事故死亡未找到凶手上访,交警队以照顾方式给了其10万元,但是孙的丈夫不承认,以“家里的事我做主,签字的不是我”为由,开始了上访。上访后,乡镇付出的维稳成本巨大。基层人员清楚,村民上访是基层政府公信力缺失带来的隐痛,但这个代价,却是作为个体的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所承受不起的。

3、“上面有人”的强势村支书

强势村支书一般有两类:一是村里出了大官,县级领导过年过节还得来家里看看,若是村支书会充分利用这些关系,便会混得风声水起。二是村支书本身就是个乡村“能人”,自身活动能力强,与方方面面关系处得好,也就强势起来了。

遇到这样的村支书,乡镇领导会很给面子,自然会利益倾斜。如果乡镇不给,他们可能直接通过上级来压制乡镇。有时包村副职按照乡里的工作标准要求村里完成,支书们不买账,闹到乡镇书记那里,一般只会批评乡镇干部。

我有一个朋友到乡上任职,到村里开展工作,中午吃饭,我朋友自掏腰包。第二天,村支书到乡里找书记理论,说你那干部不行,这样在村里大吃大喝,影响太坏。

乡书记找我朋友一问,是自己掏的钱。村支书还是不依不饶,那也不行,你在村里吃饭,群众怎会知道是你自费?这些坏影响,还得我们村“两委”担。

乡书记只好说了他几句,以后多注意工作方法,多和村支书学习。为什么那个村支书这么牛,因为他村里出了个市级干部。乡书记以后调动还得找他帮忙。

而对于第二类“能人村支书”,则多与上级“权力”有关系。

一处省道旁有个村办砂石厂,为治理雾霾,县里要求关停,乡镇多次沟通,砂石厂就是不关,据说有县里官员参与经营。有关部门还表态,我们不查。乡上将其顶住压力关停后,不久就又开工,搞的乡镇“里外不是人”,既让村民怨声载道,也被上级批评工作没有力度,连个小厂子都关不了。

4、少数“吃里扒外”的乡镇干部

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中,个别基层干部认为前途无望,既升不了职,也挣不到钱,看着别人升官发财,心里不平衡。久而久之,乡镇里便有少数干部推诿怠工,有的还把小问题激化成大问题,让乡镇工作无法完成。如个别人与一些村干部、上访人员、乡村混混等相结合,有给书记贴大字报的,有给上访户通风报信的,有散布各种谣言的,不一而足。

诚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有职务晋升“天花板”的客观原因。如我们这里乡镇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一般包括乡党委书记、乡长、人大主席、副书记、2名副乡长等13人,但由本乡基层干部提升的仅2到4名不等,大部分是从县里下来的干部。但根本的,还是缺乏“为官当有为”的奉献精神。

从上文中不难发现,基层乡镇“对上负责”多于“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以及因种种原因造成的违法违规行政现象,重大决策、财务、人事等制度的不透明,官方在社会公众中的公信力缺失,是造成上述情况的客观原因。基层乡镇在整个政府序列中,处于最底层,也最弱势,这也成了基层干部产生“四怕”感慨的由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