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能“复述”整本书?
宋新军
我有三项“独门秘笈”,一是所有小学奥数的偏题、怪题,我几乎都能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画出思路,这是我研究“数形结合”数学思想九年的成果;二是能够在五秒钟内迅速算出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这种方法是刻苦训练的结果;三是能够复述《天才与巨匠》这本书。
《天才与巨匠》是台湾“漫画大师”蔡志忠的亲写自传,全书12万字。这本书我经常带在身边,时常翻看,在2015年5月6日“全国中小学科研能力提升与教学变革班”上近1小时的我的演讲《反思的机缘》中,我多次引用了这本书的主题及思想。实事求是地讲:在这本271页的书中,如果您选出任何一段,我几乎可以复述下来。
为什么能做到?我来反思自己:
是因为作者蔡志忠的文字优美、篇章华丽、故事吸引吗?平心而论,蔡志忠从15岁放弃学业,没有打下很坚实的文字功底,从整本书的语言叙述和段落结构看,我个人认为,并不出众,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目前,蔡志忠先生居住在杭州市西溪创意产业园,假设他某一天偶然看到这一篇我写的“他”,我也绝不会更改我对他单纯文字的评价。
是因为蔡志忠是华人世界的名人嘛?当然,蔡志忠先生确实令我尊敬,他取得了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和高度,他是华人世界杰出的“漫画大师”,作品被翻译成45国的语言,每一天都有超过2500册作品送到读者手中。但是,我虽不才,在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我可以认同一个人的理念和思想,可以欣赏某个人的作品和表达,但我不会单纯欣赏甚至崇拜某人,那不符合我的风格和内心,我过去、现在也可以说将来,从来就没有“追星”的动机。
是因为我爱好美术或者漫画吗?我自己清楚,美术是我的素质短板,我至今对“蓝色”和“绿色”还分不清,我现在的画画水平比我还上学的女儿还要差,我擅长flash动画,但遇到需要画图、造型、涂色时,我总是请别人代劳。我的习惯是:对我不擅长的,尽量避开。
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目前的职业和所擅长的事物几乎没有什么关联,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为某个人宣传,为某本书做广告。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能够自动自发、不由自主地阅读这本书?而且目前还在这样进行,以后也会。到底是什么动机和原因让我几乎能“复述”一本书的主题和内容,有时我自己也感到吃惊。
原因应该是认同并共鸣蔡志忠先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间接反映出我个人的价值观念。
第一是“热爱”。
蔡志忠说“只要不饿死,每天给我一个馒头,就要一生一世永远画下去,一直画到老、画到死为止。”
蔡志忠说:“我画画时经常会有一股莫名的至乐由头部缓缓往外传递充满全身,舒畅得犹如一股甜蜜的河流缓缓地流过身躯,这种美好的感受,除非自己亲身经历,否则难以用语言文字跟别人形容。”
是的,我现在也觉得人生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找寻你最拿手、最喜欢的事物,把它做到极致,无论做什么,没有不成功的。
现在只有反思,为什么没有早许多年深信并实践这个道理呢?现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唯有努力去实现。
第二是“思考”。
蔡志忠开窍很早,从小就喜欢思考。他思考出一种方法,3个月学会日语;曾取得了100多个桥牌冠军;他挑战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研究出新的时间方程式等。“思考”成为他的核心,现在已达到了“享受思考乐趣”的境界。
他平常天黑就睡觉,子夜一点起床,站在窗口喝咖啡,对着星空看着假装看到到的星星冥想思考,由当下现在想到未来所有的一切。
我也经常想到一个不算是恰当的比喻:“思考”将兔子变成豺狼,豺狼是由会思考的兔子蜕变的,狼为什么能胜出?一切在没有计算好之前不行动,一旦开始行动,一定做到底。
这个要牢牢死记。
第三是“疯狂”。
蔡志忠年轻时经常通宵达旦地画画,曾经坐在椅子上58个钟头,独立完成一个4分钟的动画电视开头;曾经42天没打开门,关在屋子里完成一件很花时间的工作;曾经120个小时不吃食物,只喝咖啡和嚼牛轧糖,来完成一本书的封面设计等。
他说:“当我们无限疯狂地投入,才知道所投入的对象和自己的底线,到底自己有多爱,更重要的是让热忱燃烧到临界点之后,工作再也不是工作,不需要毅力,没有苦和累这回事,唯有的只是无限积极。”
我真心相信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虽然看得让人有些心颤: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疯狂的付出方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我曾经怀疑蔡志忠120个钟头不吃东西完成一件事,尝试自己120个钟头不吃食物完成一项任务,最后真的做到了,那时,勤奋、刚毅的“我”战胜了迟疑、混沌的“我”,那种内心修炼、自我升华的喜悦超过完成一项任务本身。
第四是“孤寂”。
蔡志忠年轻时曾经只身一人在东京4年,只为完成中国诸子百家漫画系列;曾经闭关10年又40天,研究物理和数学等。
他说:“没有孤独,什么事都干不了。”
他说:“我就像走在北极的一匹狼,宇宙孤寂得唯有一人存在,偌大的冰原,唯一会动的只是山雀的眼睛,默默无言朝向梦想,唯一会听到的只是那颗炽热的心。”
我深信并持之不渝:静能生慧,孤独诞生伟大。
我现在一直保持一个习惯不曾更改:一旦决定撰写文章,千方百计要找一个孤寂之地,保持内心的澄净和思维的连贯。我认为:文章本天成,静谧方得之,思虑须长久,聚焦寓深远。
第五是“梦想”,
蔡志忠4岁第一次画画,并惊奇发现自己很有绘画天赋,小学五年级就立志要以画画谋生,15岁便立下此生要做“全亚洲最有名漫画家”的志向。有人问他:“如果时光倒流,你会不会改变初衷,从事别的行业?”他回答说:“开玩笑,请问世间还有什么比梦想成真更快乐的呢?”
他说:“每个人都要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就如同蝴蝶没有翅膀,人由于完成梦想而成就了自己。”
有时我也在想:梦想如同人生的那把刷子,无论学习任何科目,最后总要靠那把刷子来立身。
我也深深懂得:生命的至乐不是享受美食,不是度假旅游,不是奋斗之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制心于一处,制身于一境,完成自己的梦想。
这是一件想起来就很美妙的事情。
第六是“当下”。
蔡志忠说:行为最高准则的人,他使用他的心就跟镜子一样,不期待,不追悔,事情来了,百分之百反应,丑的,美的,没有任何敷衍,所以镜子可以照影一百万次,也不会裂开。
正如佛经记载:眼生时无有来处,眼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灭尽,有业报而无作者。翻译成白话文是:当我们看到的时候,不要想这个情景怎样来,也不要想它怎样去,更不要想这个情景使我们记忆好不好,所以,只有随着变化而变化,没有在变化中那个我存在。这个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我想,蔡志忠的“大智慧”反映出他正活在“当下”,他就像一名“开悟的禅师”,一生都知道要去哪里。
以上就是我能够“复述”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我想当自己内心高度认同一种思想,深信不疑其观念时,我已经不把这本书看做“一本书”了,而是当做自己心中的“圣经”,怎能复述不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