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了很多精美玉器,雕镂精美的各种玉器,堪称汉代玉器之大观。玉器是墓中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的陪葬品,其中玉角杯、玉盒与铜框玉盖杯都出土自南越王棺椁的头箱,这三件都是玉雕器皿。全国汉墓中目前出土的玉制容器不过十余件,南越王墓就出土了五件,可见这批玉雕器皿的价值。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之玉盒
通高7.7厘米,直径9.8厘米
由青玉雕成,玉质温润,内外打磨光洁,雕琢精细,堪称汉玉之精品。其盖子与盒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盒身如一圆碗,从上到下依次装饰有三周纹饰。盖内也有线刻的双凤纹装饰。盒盖一侧原已破裂,沿着裂缝钻有对称的两组小孔,还在盒盖内侧刻有凹槽,应是以丝、麻类线绳把破片连缀起来,线头可掩藏在盒盖里面的凹槽内而不外露。
玉盒盖外侧沿着裂缝钻有对称的两组小孔
据报告称 :“经仔细检视,破口的毛边几乎已呈平滑状,表明器盖破裂后已使用一段较长时间。”这表明玉盒是墓主长期珍爱之物。
玉盒出土时盛于漆盒中。青玉,呈青黄色,局部有黄褐色斑。高7.7厘米。盒身鼓圆,往下渐收,底有小圈足。盖隆起呈漫圆形,顶饰桥形立钮,钮内贯绞索纹圆环,可转动。盖边缘曾破裂过,后经钻孔用丝线连缀修复。盖面纹怖以宽带纹为界分为三区,内区为八瓣柿蒂形的浅浮雕纹,中区为单线勾连雷纹,外区是勾连雷纹与瓣状纹组合。器盖里以单线勾勒两凤鸟,线条纤细流畅。器身纹饰与盖面相似。整体纹饰构图严谨,雕镂精细,打磨光洁,是一件精雕细刻的玉器绝品。
杯长18.4厘米。口部椭圆,口径5.8~6.7厘米,往下渐收,近底处成卷索状,作弧形优美流畅地回卷,尾端形似浪花飞扬。主纹饰自口沿处浅浮雕一立姿龙,向下展开绕杯身回环卷缠,渐高起作高浮雕状,及底部成为圆雕。在主纹饰中间,用单线的勾连云雷纹填补空白。玉角杯出土时外裹丝绢。以整玉琢成,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斑。中间凿空成犀牛角的形状,相传犀牛角的酒杯可以溶解毒物,玉虽不能解毒,南越国的玉匠却借题发挥、匠心独运,就着玉石的形状施刀,构思极妙,制作尤精,装饰纹样采用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等技法,主纹突出,次纹补白,在器身上巧妙布局各层纹饰,再经过细致的打磨,至今玉角杯仍放射出它温和恬润的光泽。此角杯应是南越王自用的饮酒器具,它既是一件美仑美央的工艺品,又是一件熔传说于现实,引入遐思的实用品,它表明这一时期玉雕在章法布局、材料运用、技巧发挥上走向成熟。无论从哪方面看,它都堪称是中国汉玉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那位不知名的艺术家,如果不是胸中有丘壑,又怎能创造出如此的杰作!通高16厘米,口径7.2厘米。杯分杯身和杯盖两部分,杯体呈八棱筒形,上大下小,底部为喇叭形座。杯身先以青铜铸出栅栏形框架,鎏金,框内有浅槽,分上下两截,上截杯身周围共用8块长条形薄青玉片嵌入铜框内,下截杯底周围嵌入5块心形青玉片。杯盖圆形隆起,也是先铸出青铜外沿,鎏金,再于盖顶处镶嵌一块圆形青玉,雕琢成螺纹形。此器是铸铜、鎏金、治玉与镶嵌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在考古发掘中系首次发现。出土的时候,铜框玉盖杯被多层的丝织物包裹着,它应是用来喝酒的酒杯。承盘高足杯出于主棺室,出土时以丝绢裹缠,通高17厘米。由高足青玉杯、游龙衔花瓣形玉托架和铜承盘三部分组成。高足杯由杯身与座足组成。杯身圆筒形,上大下小,圜底,上下饰叶瓣纹,中间饰勾连谷纹。座足呈灯把形,饰以叶瓣纹。杯身与座足系用两块青玉分别雕琢而成,然后在杯身底部与座足上部连接处钻孔以小竹条贯穿连接。玉杯高11.75厘米。这件承盘高足玉杯有着极复杂的套接关系,铺首形足与承盘底,小银铺首与承盘壁,三龙尾与托架圆圈形底,三龙首与花瓣形玉片,花瓣形玉片与玉杯,玉杯身与座足等,或焊接、或铆接、或榫卯套接。完成这样一件器物,需要预先做出完美的设计,更需要准确到位的制作以及精心的套接,没有青铜、金银、治玉等工艺方面的能工巧匠通力合作,就不可能完成构思如此奇妙的旷世之作。托架由三龙共衔一块中心搂有圆孔的花瓣形玉片组成。玉片中心的圆孔径正与玉杯下部吻合,玉片外沿透雕成三大三小共6瓣花、花面饰勾连云雷纹。三龙皆金首银身,张口各衔一瓣小花,共同托承玉杯。龙体的末端固定在托架底部的扁圆形铜圈上,铜圈又平置在铜承盘沿上。铜承盘宽平沿,浅腹、平底,下附三个铺首形足。盘腹外壁贴饰三个用银铸制的小铺首。高6.6厘米。秦汉时期统治者迷信神仙,认为饮甘露、服丹药玉屑可以长生不死。在南越王墓中出土有五色药石,所以这件承盘高足杯可能是南越王生前用来承聚甘露的器具。史书记载,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在长安建造了一个巨大的仙人承露盘,矗立于高台之上,也许跟南越王的这件承盘高足杯是一脉相承的。出土时外裹多层丝绢,高14厘米。由卮身和盖组成。整体呈九棱圆筒形,下附三兽首形短足。卮身是先制成鎏金铜框,再用9块长条形玉片镶嵌。卮平底,在圆形铜框内嵌入一块圆玉片。卮身上部嵌入圆环形玉銴。卮盖圆形,以木制成,外涂黑漆,上以朱漆绘制线纹,周边镶嵌3个弯月形玉饰。卮身玉片质坚色青,浮雕勾连谷纹。卮身铜框饰兽形与几何形纹。此器的制作与铜框玉盖杯相比,还多了一种髹漆工艺,可以说工艺更为复杂。
编辑 |马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