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远嫁
我怕你受了委屈回不了家,更怕你不敢回家。
远嫁的本质,是一场再生
中国古话说''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远嫁,是你把自己连根拔起去另一个地方重新扎根生活。听不懂的方言、吃不习惯的饭、融不进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将会成为你孤独的常态。
那时候丈夫会是你唯一的依赖,但身在熟悉地方的他,又怎么能感同身受你的委屈呢?在没有人迁就你时,就只能逼着自己去快速融入。
与其说这是迎接你的新生活,倒不如说是改变你的旧生活。
茜茜是家里的独生女儿,纯南方人。但因为大学时谈了个北方男友,交往了六年多,不顾父母反对,远嫁他乡。
信誓旦旦和父母保证会过得幸福的她,却被生活习惯打倒了,她一年四季都是吃的米饭,可是婆婆家都是以面食为主,她口味清淡,但婆家却正好相反。
尤其是在孕期的时候,她特别想念家乡的饭菜,但因为距离也只能想想而已了。
因为饮食的不同,原本怎么减肥都瘦不下来的她,却在两个月内就瘦了十斤,那时的她只是觉得委屈,并没有后悔。
直到结婚四年,她父母来看外孙,可在母亲想抱孩子,孩子却往婆婆那躲的时候,心里犯了好一阵子的酸。
很多人总是天真地认为,朋友可以再深交,生活习惯可以再养成,方言多听听就懂了,可你又可曾想过,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花了多久呢?
你害怕在婆家过年吗?那种大家欢聚一堂,说着你听不懂的话,仿佛被隔离在外的心情,当他们眼神看向你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想过:他们是不是在说你的不好。
婆家不会多了一个你而热闹,娘家却会因为少一个你变得冷清。当你翻开朋友圈时,是不是也会发现,原先的朋友偶尔相聚,却早已不再叫你。
远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失去的往往比得到的多,当那个让你奋不顾身、不惜违背父母意愿远嫁的人,不再爱你时,这个城市所有的人和事,都将变得与你无关。
错的不是远嫁,是人
远嫁,嫁的不仅仅是地域,还有人。
嫁对了人,不管多远都是幸福的,但又有多少人是赌对了呢?
更多的都是,吵架时想摔门离家又无处可去,只能回到房间默默流泪的你;他明明知道你委屈才离家出走,却也从不急着找你,因为对方知道除了这,你无家可归也无处可去。
他的肆无忌惮,是当时你奔赴万里给他的信心,更是知道你的退无可退。
但是无论嫁给谁,婚姻中都会有矛盾的存在,不要过分地去把坏的结果归于“远嫁”,有时候错的还有那个不知道怎么经营婚姻的你。
你把远嫁当成了一种和对方交换情感的条件,“我嫁这么远,还不都是为了你”,所以在你们的心里或者是潜意识里,对对方就会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比如: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必须对我好。
还经常把恋爱时的老公和结婚后的老公进行对比,一旦出现落差,就会认为对方没有那么爱你了,进而把造成所有婚姻关系问题的原因都归为远嫁。
这种“债务关系”,会给男方无形的压力,只会让对方远离。
当然还有一些人,为了不给老公增加负担,加上自己本身没有任何的经济收入,在婆家凡事都小心翼翼的,经常妥协,久而久之对方就会认为你好说话,好欺负,更加不在意你的感受。
一味地让步,换来的可能不是善待,而是轻视。
远嫁可以,但一定要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对方值不值得你舍弃自己身边现有的一切,让你奔赴未知的生活呢?
要记住,落棋无悔,除非你有再开一盘亦或是逆风翻盘的勇气。
不要在成为局中人的时候才明白,那些“前辈”所告诉你的道理,其实是作为过来人给你的劝告。
人总是要为自己的年少无知、天真烂漫买单。
希望那个买单的不是你。
要有随时买“回程票”的能力
远嫁前的你,总以为不管多远的距离,一张车票、飞机票就能解决,可真处在那个环境的时候才发现,回娘家永远都是在“等”,等不忙了、等孩子长大了、等下次、等有钱了……
你总以为只有你在等,却不知家里的父母也在门口等着盼着你的归来。
当他们遇到了困难时,又有多少父母会打扰远在他乡的你呢?假设当时的你知道了,又有多大的可能,及时给予帮助呢?
“不用担心我们”“我们都挺好的”“身体好得很”。远嫁后,报喜不报忧变成了你和父母最无法言说的默契。你们各自吞咽着委屈和想念。
你怕父母担心你的同时,是不是也存有一份不想承认当时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心理呢?
不管如何,如果你已经做出了远嫁的选择,那么不管嫁多远,记得都要有给自己买回程票的能力和随时能离开的资本与勇气。
找一份能支撑自己生活的工作,学会经济独立,用金钱来掌握婚姻里部分事情的话语权,不要给婆家以及当初那个特别爱你的男人任何看不起你的机会。
你需要在新环境里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当你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救赎以对方为中心去生活时,你的远嫁就失去了意义。
爱情只是婚姻中的其中一环,你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在以后面对困难时,有任性的资本,没有谁会真的感同身受你的痛苦。
所有人都是因为爱自己所以才更自信,而在很多时候当一个人有了金钱傍身的时候,底气也会随之而来。
远嫁,赌的不仅仅是你的幸福,还有父母的期待,其中的距离代表的是,你回娘家的路可能真的就是回一次少一次了,不要让自己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就像是毕业时,很多人总以为能再次见面,可多年后才发现,那是大多数人最后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