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并有借此神其说以欺人者。
       盖治病之法多端,有必求经络脏腑者,有不必求经络脏腑者。盖人之气血,无所不通,而药性之寒热温凉,有毒无毒,其性亦一定不移,入于人身,其功能亦无所不到。岂有其药止入某经之理?即如参之类,无所不补。砒鸩之类,无所不毒,并不专于一处也。所以古人有现成通治之方,如紫金锭、至宝丹之类,所治之病甚多,皆有奇效。盖通气者,无气不通;解毒者,无毒不解;消痰者,无痰不消。其中不过略有专宜耳。
       至张洁古辈,则每药注定云独入某经,皆属附会之谈,不足征也。曰然则用药竟不必分经络脏腑耶?曰此不然也。
       盖人之病,各有所现之处;而药之治病必有专长之功。如柴胡治寒热往来,能愈少阳之病;桂枝治畏寒发热,能愈太阳之病;葛根治肢体大热,能愈阳明之病。盖其止寒热,已畏寒,除大热,此乃柴胡、桂枝、葛根专长之事。因其能治何经之病,后人即指为何经之药。孰知其功能,实不仅入少阳、太阳、阳明也。显然者尚如此,余则更无影响矣。
       故以某药为能治某经之平凡则可,以某药为独治某经则不可。谓某经之病,当用某药则可;谓某药不复入他经则不可。故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总之变化不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医学源流论》
(0)

相关推荐

  • 五色理论

    ​五色理论 <黄帝内经>,以五行学说为基础 将不同的颜色,联系五行脏腑功能 因此,不同颜色的药物 选择性作用于相应部位 五色入五脏: 白色入肺 赤色入心 青色入肝 黄色入脾 黑色入肾 张介 ...

  • 《医学源流论》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本文为很久之前所作,因当时对<伤寒论>了解不多,今天重新发出来,新加进去的内容标记为灰色,供大家学习参考. 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 ...

  • 《医学源流论》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 病情由里及表者,一定是因为内在的脏腑出了问题.由表及里者,一定要通过经络才能传变. 其病之情状,必有凿凿可征者.如怔忡.惊悸为心之病,泄泻.膨胀为 ...

  • 孙涛:治病当识经络

    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是人体通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系表里,络属脏腑的一个系统,是祖国医学的独有体系,其本质至今尚无定论,但 ...

  • 中医“阴阳-五行-六气-经络-脏腑体系”构建探源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准备用1年左右的时间,一周直播2次的频率,用视频号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入门课程.周二内容为中医基础入门,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码关 ...

  • 人体穴位分布图 腧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素问·气府论>说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 ...

  • 对伤寒六病经络脏腑病位和寒热虚实病性的大体印象

    xuxiang0521 发表于 2019-12-29 21:24 那为何仲景爷说少阴二三日无里证 从"太阳"到"厥阴"六条足经都有"脏腑"和 ...

  • 治痧当分经络

    腰背巅顶连风府胀痛难忍,足太阳膀胱经之痧也. 两目红赤如桃,唇干鼻燥,腹中绞痛,足阳明胃经之痧也. 胁肋肿胀,痛连两耳,足少阳胆经之痧也. 腹胀板痛,不能屈伸,四肢无力.泻泄不已,足太阴脾经之痧也. ...

  • 全身最怕堵的部位在这里!揉开它就能治病!|肚脐|带脉|脏腑|经脉|穴位

    我们常说「痛则不痛」,一旦哪儿难受了,往往就是在提示你:身体堵了.比如大家手脚酸痛.肩颈不适,都会推推揉揉,疏通了就舒服了. 手手脚脚的倒还好,全身最怕堵的部位在哪儿呢?腹部. 肚子堵了有多可怕? 最 ...

  • 麻黄不是发汗药,透达全身经络脏腑,破癥坚积聚甚效

    麻黄作为一种十分中药的中药材,一般认为是发汗药,但在古代经典中,麻黄的功效却远远超出发汗的功效甚多. 中医学教材里,对麻黄的功效规纳如下:辛,微苦,温.归肺经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