朿宝荣:【散文诗创作——让心灵穿过这条河】
让心灵穿过这条河
◎ 朿宝荣
【作者简介】:朿宝荣,男,回族,1962年生于陕西安康。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汉滨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散文诗》《星星》《散文诗世界》《中国散文诗刊》《回族文学》《西部作家》《长沙晩报》《西安晩报》《散文诗月刊》《今日文艺报》》等报刊。2015年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推出“陕西14位实力散文诗作家”之一。
本文为平台顾问散文诗作家朿宝荣老师在支禄《风拍大西北》《安康人周末读书会》上的散文诗辅导讲座讲话内容。为了平台作者更好的写作与交流,特将此文发表于此:
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谨以此文向献身散文诗事业的探索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因为爱读书,让我们在周末读书会相聚;
因为散文诗,让我们走到一走起;
总之,有很多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今天十分高兴,能参加这样一个气氛浓郁的周末读书会,感谢市图书馆,感谢周末读书会朱焕芝会长,为各位文朋诗友提供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受朱会长的邀请,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和探讨散文诗创作、及对散文诗作家支禄《风拍大西北》散文诗集的交流发言。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的是:支禄是一位优秀的散文诗作家,也是一位地域式散文诗作家,在他的笔下从甘肃到新疆,把我们带入大西北荒凉的塬上,大戈壁,塞上,河流,沙漠等等图景式的场景,在广袤的苍穹下,这些壮阔的画面,他用抒情的张力注入诗性的活力,在辽阔的大西北疆域延展,罗列,组合,这就是散文诗,为我们构勒了一幅苍凉浑厚的历史画卷,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无论其在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上,支禄的散文诗有着自已的独到之处,在形式和内容上以物象化进行比拟,讲述,自问,对答,隐喻,开掘和融合提炼出深邃的内涵,那么,今天我就当代散文诗演绎发展与创作走向,以及近年来我在散文诗创作过程中谈一下几点体会,愿与大家学习交流和共勉,不妥之处请大家提出批评和指正。
一、坚持写作、博采众长,形成自已独特的散文诗特色。
追求散文诗自然之美。
近年来,中国散文诗空前活跃和繁荣,除目前我们看到湖南《散文诗》和四川《散文诗世界》两个固定散文诗杂志外,而显现出国内核心期刊的《星星》也前几年变脸,推出《星星。散文诗》专刊,以及内蒙、湖北、青岛、新疆等地,一些报刊杂志,也纷纷开辟了散文诗专栏专刊。可以说散文诗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散文诗作者阵容也越来越强大,在繁荣的背后也有着一定的“隐忧”。中国散文诗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法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巴黎的忧郁》,到近代鲁迅先生的《野草》,都是开启了散文诗的篇章……因此,我在散文诗写作过程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坚持勤奋写作,追求散文诗自然境界之美。大家都知道:散文诗多年来“文体之争”身份界定争论不休。近年来,东北师大、北京师大等联合一批师范院校,在北京就散文诗这个文体进行专题研讨,并将其上升一个高度认识,认知,认可。 散文诗就是散文诗,不隶属于谁,可以说结束了多年来散文诗在夹缝子过日子的历史。因此,我个人在散文诗的实践和创作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是: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形成的一种独立文体,他既非诗也非散文,有着内在的韵律、节奏、审美情趣。追求达到自然境界之美,因而,它区别于一般文体。如我90年代创作的《古道纤夫》系列散文诗:
你拉纤,在夜与昼、风与雨的日子里,把号音从波峰浪谷上甩来甩去,连同目光一并撞碎,凝成一堵历史的回音壁!
﹍﹍汗水让沙滩痛饮;
﹍﹍痛苦让江水荡涤。
你,渴望宁静。在没有风没有雨的日子里,你的脚步一样坚定,在行进中期冀;
耸起穿破云层的桅杆,升起补牢希望的白帆。(节选)
(长沙晚报1989年8月31日第5060期文艺副刊3版
青年知识报1989年10月11日总第163期4版)
当年,该文一经发表后,收录于沈阳鲁迅学院森森主编《散文诗新世纪选萃》。时隔这么多年,2012年深圳作家张志明先生在散文诗年会上无意发现这篇习作,于2014年在其出版的《诗论》上再次对这篇作品进行剖析,写下了《散文诗也是诗》。
——看朿宝荣的《古道纤夫》
张志明
诗歌界有一句老话说,宁可把诗歌改写成散文,绝不可把散文改写成诗。假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那篇散文诗味浓郁,是一篇好散文。假如把散文改写成诗,那首“诗”便结构松散,语句平淡,谁也不愿意看。朿宝荣这一首散文诗之所以叫它是诗,因为它诗味十足,有诗歌的语言,诗歌的意境,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纤夫的号子,看到了纤夫顶着风雨拼命拉纤的情景。说它是散文诗,因为它用散文的形式来写,吸收了散文自由、轻松、活泼的特点,但说到底,它最终还是诗。
现在有些人,治学的态度很不严肃,总是把顺口溜当作诗,把散文排列成行当作诗。他们以为读者不懂诗,他们写的那些不伦不类的句子可以骗取读者的喝彩。其实读者是很聪明的,那个有才华,那个没有才华,那个老实,那个不老实,读者一看便知道。猪的鼻子插上葱,想装大象,怎么装也装不象。做学问的人,应该是严肃的,老实的,自己有缺点不怕别人说,自己有优点不怕别人赞。写诗不同于做商业广告,学问是吹不起来的。假如自己要成为有作为的诗人,就要脚踏实地的前进。(节选)
同时,四川著名的钢笔画家雷世平,通过在网上看到这篇作品后,创作钢笔画《爷爷的纤绳》。这不能不说明散文诗作品的魅力,无论时光的流逝,年代的久远,而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是要有生命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散发散文诗独特的魅力。
二、贴近生活,勇于担当,坚持走创精品之路。
陕南安康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钟灵毓秀,给散文诗提供了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山川、溪流、汉江,赢湖,物产丰富,逝去久远的拉纤号音,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民,到处都充满了散文诗的气息,就看你能否善于观察生活。我想作为一个散文诗的作者,要勇于担当这个责任,在理性的回归中,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讴歌时代,写出好的作品,切忌浮躁和怪诞,无病呻吟,要在深掘内容和形式,及表现技巧上多下功夫,写出精品,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散文诗。
感谢生活,感谢脚下这片深情的土地,感谢不曾遗忘的脚落。同时,我要特别要感谢门前这条日夜流淌的河,是汉江的乳汁把我养大成人,让我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在散文诗辽阔的原野上辛勤耕耘。这些年,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无法忘怀儿时汉江拉纤带血的号音,还有房前屋后的狗尾把花,打麦场上的情景,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满含泪水,它让我想起了老街邻:吴二爷,刘四爷,宝娃爷……一个个早已离我而去,坟头上荒草萋萎。于是,心灵的震痛和怀着一颗忧伤的心,我多次回到儿时生活的地方,唤起曾经的梦想,沟坎上一棵弯脖树,它始终左右着我的视线,哦,我终于明白了,无论我走向哪里,我永远也走不出故乡的目光,还有门前这条奔流不息的汉江,它在我血管里流淌。于是,我创作了《故土情》组章,发表在中国唯一以回族命名《回族文学》“作家之窗”专栏:
回家
我一直告诉自已,我离不开那片熟悉的故土。
我知道:我的根留在那里,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这些年,我一直行走在城市的边缘,拥挤在嘈杂的人流中,以朴素的形象,用钢筋水泥凝固着湿漉漉的向往。
---‑‑-我要回家,我要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故乡。那里群山环抱,牛羊肥美,小河流淌,树木茂盛。
终日行走在城市狭小的空间,高楼林立,霓虹闪烁,高脚杯轻微的碰撞,膨胀着火辣辣的欲望。而远去的村庄、摇曳的花朵、在记忆里渐行渐远,缩小了我赖以生存的空间。
我知道:多年来,很难和城市融为一体。
其实,在城市和乡村立之间,就那么一纸之隔。而通往乡村的那条小路,多少次,让我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又见炊烟。(节选)
之后创作的《穿过季节那条河》组章在《星星●散文诗》“银河谱系,以当代少数民族诗选”发表,等等,一批描写汉江系列题材的散文诗,引起了《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的关注。
2017年春节后的一场雪,给了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星星●散文诗》第一期刊出《雪花吟》,《散文诗世界》笫三期刊出《春天,与一场雪的邂逅》等。
注定这个冬天的雪还没有走远,它藏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
雪像个多懂事的孩子,飘飘洒洒,像要对我诉说些什么?一夜之间,雪,悄悄地爬上大山褶皱的额头,白了许多,银装素裹;雪在城市的上空漫舞,被风一一诠释。
……
当雪开放为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一直都在静静等待。泪雨滂沱,仰天长叹。你把积攒所有的能量转化成一种与生俱来力量,倾刻之间粉身碎骨般扑向大地。
注定这个季节,要和春天做一次告别,或许,许多年后,我再也看不到你如此灿烂动人的模样,炽热的情怀,火一样燃烧的激情,梅一样凌寒傲放的骨气,风一样风干的泪水,在寒风中已消逝殆尽。(节选)
我怀着对散文诗和这条江的无限敬畏和热爱,这不能不说在我的生命里,它给了我生存的勇气和养份,并且让我坚持一如既往的写着,我要为它歌唱,为它创作,直到永远。这让我想起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写到“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因而,我多年来为自己的选择和承受感到欣慰,也不后悔,我爱散文诗,它己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三、如何写好散文诗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从我初学写散文诗起,如今几十年的过程,一直默默坚持的走着,痴心不改。在这里,我不能不提一个对我写作有影响、有启发的作家---他就是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淡墨先生。80年代没有散文诗刊,也没有散文诗发展的空间。记得淡墨先生经常在天津的《散文》杂志发表作品,表现人与自然那种具有生命震撼力的精短文章。多少年过去了,直到2014年在网上我与他联系上,才知道他的真名叫陈朝慧,我回忆着背着他的文章,他一囗说出那是《山魂》,之后他为我寄来了他开创中国第一本《淡墨诗散文选》。
所以说:艺术是不朽的,不是过眼的烟云。当然写好一篇散文诗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我想散文诗作者,要在有限的几百字里表现出更大的容量和内涵,在形式和内容及技巧上须要狠下功夫,要掌握散文诗的特征和审美感,意境感,它的意象性很大,形式更自由活泼,内外韵律很强,有着自己特定的模式,而一些荒诞怪异的东西是不被人接受的。那么说,当代散文诗演绎发展与创作走向?我摘要了萧风老师一段话:散文诗的现状,可以说"喜忧参半"。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发展应该说是令人欣喜的。首先,散文诗作者队伍和读者群不断增多,特别是"我们"散文诗群的崛起,为当代散文诗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同时,近年来我欣喜的看到,我市的散文诗创作凸显着一批中坚力量,一些写诗的也转入写散文诗中来,这是个好现象,希望能鼓励带动更多的年轻作者加入到安康散文诗阵营中,向全国冲刺,促进和繁荣安康散文诗的发展。2015年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在《湖州晩报》推出全国散文诗大展巡礼“陕西篇” ,共十四位实力散文诗作家,我市就占其中四人,著名作家王慧骐老师撰写的陕西散文诗创作一瞥——千年汉水的独立舞姿写到:此次巡展中亮相的代表陕西出场的14位诗人,大都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80后90后占了三分之一强,最年轻者仅22岁,足见这是一支极具后劲的队伍。纵观陕西散文诗作家的作品,每个人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地方志,从中能感受到他们确认自我独特空间的强烈自觉和不懈努力。
总之,我的散文诗写作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复杂的过程,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散文诗写作,虽然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与其他散文诗作者相比还差得很远。我坚信是散文诗支撑着我精神的苍穹,这么多年一直陪伴着我,我爱它胜过爱我的生命,正如1989年《安康日报》李大斌先生对我的评论《散文诗长河中的纤夫》,我以此和爱好散文诗写作的朋友们共勉。
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但文学依然神圣,而通往前方的路,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追赶天边流动的云彩,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爱散文诗,因为在跳动的音符里,它是我心灵的舞蹈,在哲理的意象中,给了我思想养份,用抒情的方式和理性的思维,它传递着一种内在的能量,这是一种灵魂和肉体的结合发出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就让我发表在2011年10月《散文诗》杂志《在河之舟》作为结束语吧:
一条河,一条穿过季节的河,它曾牵引我的目光流向远方;
一条舟,一条在河之舟,它曾承载着我的梦想,驶向梦里花开的地方。
因此,这条河它曾让我产生无比的敬意,孕育着我无限的遐想。
……
我想:
当有一天我们会慢慢地老去;
当有一天我的琴芒将会钝去;
当有一天不再听到河的歌唱,生命中那束爱的光芒呵,从古朴的光泽中消逝殆尽。
以上谈的不妥之处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本文图片作者提供
首届三秦文学“七夕·爱”原创文学大赛征文启事
一、征稿要求:
1、参赛作品体裁限制为散文、小说(含微型小说、小小说)、诗歌。参赛作品字数3000字内,其诗歌、诗词:100行以内、100字以上。
2、参赛作品自投稿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未被采用请另投他处。拒绝抄袭,文责自负,所投作品若出现版权纠纷,作者将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3、投稿必须先关注《三秦文学》微信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加微信时请注明:个人微信十姓名十作品题目。参赛稿件应在邮件主题上注明:征文字样+原创首发+作品名+作者,稿件以电子文档(即以Word文本格式),与作者简介(200字以内)、照片(像素720×400以内)一起以附件形式发至指定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欢迎自备插图(以附件形式与稿件一起发到指定邮箱)。
二、收稿及评奖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7月7日(农历)截止,2017年7月15日(农历)前评出奖项并颁奖,获奖名单将在“三秦文学”公众平台公布。
三、奖项设定及发放:此次征文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和优秀奖十名,获奖作者均获得获奖证书一份。一等奖奖金300元、二等奖奖金200元,三等奖奖金100元、优秀奖奖金60元。未得奖稿件若有稿费按公众号稿费发放原则发放稿费。
四、大赛规则及评委:
1、大赛规则:阅读量加打赏笔数加评委打分,高者胜出,阅读量占70%,评委打分占30%,一个阅读量一分,一笔打赏计10分。阅读量不满200的参赛作品不参与评奖。所有参赛作品,经评委筛选后按投稿时间择优刊发。
2、评委人员:白忠德、罗旭初、孙德科、朿宝荣、鱼儿姐姐、守望、郑海鹏、马兰兰。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顾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平台策划:李书忠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守望
编 委:马兰兰 康开瑜 慕樱
郑海鹏 吴亚妮 刘庆勇
冯 晖 杨春玲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