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78、与儿期早行喻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译文:从前有一个人,夜中对儿子说:「明日与你一道到那村落去,有些东西想去索取。」儿子听了,至次日清晨,竟不问父亲索取什么,独自直奔那儿去了。到了那地方,身体疲惫极了,却一无所获,又吃不着东西,饥渴得要命。随即又往回跑,来见父亲。父亲见儿子回来,训责道:「你这愚痴的人,没有智慧,为何不等等我?空空地来回跑,白白地受饥苦,被众人嗤笑!」凡夫俗子也是这样,倘若得以出家,就剃除须发,穿上三类法衣,却不向明师谘询道法,失掉了种种禅定道品的功德,沙门应有的妙果都失掉了。就如那个愚人一样,空佬佬来回跑,徒然受疲劳,外形虽似沙门,其实一无所得。《百喻经》尊者僧伽斯那撰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写在前面:《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百喻经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原典:78、与儿期早行喻昔有一人,夜语儿言:“明当共汝至彼聚落①,有所取索。”儿闻语已,至明清旦,竟不问父,独往诣彼。既至彼已,身体疲极,空无所获,又不得食,饥渴欲死,寻复回还,来见其父。父见子来,深责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何不待我,空自往来?徒受其苦。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设得出家,即剃须发,服三法衣②,不求明师谘受道法,失诸禅定道品功德,沙门妙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虚作往返,徒自疲劳。形似沙门,实无所得。注释①聚落:村庄。②三法衣:即印度佛教僧团准许比丘个人拥有的三种衣服。即(1)僧伽梨,系即大衣,为正装衣,由九条至二十五条布片缝制而成。又称九条衣。凡入王宫、上街托钵时所穿之衣。(2)郁多罗僧,即上衣,由七条布制成,所以又称七条衣。为礼拜、听讲、布萨时所穿用。(3)安陀会,即中衣,又称五条衣。为日常工作时或就寝时所穿着之贴身衣。BAI YU JING GU SHI 百喻经故事第四十六喻偷牦牛者
图片【经文】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踪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不?”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不?”答言:“无池。”又问:“池旁有树不?”对言:“无树。”又问:“偷牛之时,在尔村东不?”对曰:“无东。”又问:“当尔偷牛非日中时耶?”对日:“无中。”又问:“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知尔妄语,都不可信,尔偷牛食不?”对言:“实食。”释义有一个村庄,共同偷了一头牦牛把它宰杀吃了。失牛的人找到这个村庄后,问他们:“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们村庄上?”村人回答:“我们并没有村庄。”又问:“你们村上有一口池,你们在池边把牛杀了的?”回答:“我们并没有池。”又问:“池边是不是有一棵树?”回答:“并没有树。”失牛的人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回答:“并没有东边。”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是不是正午?”回答:“并没有正午。”失牛的人就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许还说得通,可是,天下怎么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那些村人知道无法抵赖了,只能承认了偷牛的事。寓意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忏悔,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但结果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受到种种苦恼。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恳切地忏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