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笔记:夜听春雨
梁东方
阴天了,好像刚刚开始的春天突然收住了脚步,并且转身向回去了。冬天的意思重来:瑟缩的,阴冷的,没有色彩的冬天,刚刚离开不久的冬天,沉着脸再现。再现得那么自然而然,好像过去的几天里的明媚阳光都不真实,都是既往的梦,都是小孩子的不知愁滋味的欢天喜地。
但是已经变颜变色的柳梢回不去了,已经似开未开的迎春回不去了,只要羽绒服还穿着,怕什么呢!何况付出这么暂时冬日回潮的一点点代价,就可以迎来一场春雨,一场春天的夜雨呢。
还在在路上骑车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蒙蒙星星地有水点儿落到了肩膀上,开始还以为是上面高架桥上掉下来的水滴,及至骑行的路径之上没有桥面了,这样的水滴还零零星星地有,就觉着是雨了。
可是看车轮下的路面上是没有雨滴的痕迹的,旁边灰白的马路牙子上也没有,那种颜色如果有水滴落上去就会很明显的。不管有没有,落到自己身上的确定是雨无疑了。阴了一天,到了傍晚的时候终于下雨了。
在楼上往下看,地面已经是一种因为湿润而呈现的深色了。然后坐在阳台上就听到了雨打窗棂的声响。
夜里,在阳台上,能听见隐隐的春雨敲窗。春天的寒凉带着春雨的潮湿之气,惬意地飘散进来,让人欣喜而有微醉的妙感。
这并非所谓的雨打窗棂,因为现在的窗户没有窗棂,而春雨往往也很小很小,打到玻璃上基本没有什么声音。春雨打来的声响,只是从窗户那个方向传过来而已,其实是落到窗台上的声音,落到空调外挂上的声音;那些声音也不怎么连续,偶尔一下,偶尔又一下,间或还会有一声音量大的,似乎是一大滴雨滴落下来了,或者是在没有风的夜空中突然有了一点风,让一滴雨偏向,砸中了玻璃窗上的什么要害部位,比如最靠近你倾听着的耳朵的那个位置……
春夜的雨,细细碎碎,却不是噪音,而是一种自有节奏的乐音。听了不仅不烦恼,而且似有若无的,比什么音乐都好听。人间的任何音乐都是有听觉极限的,就是不能无限听下去,几个小时听下去人一般都会烦腻起来,甚至会发狂;但是春雨是可以的,你嫌其短不嫌其长,心里想的和浑身上下都愿意的,是它最好永远都在你耳旁。
春天的夜雨让人安然,让人熨帖,让人突然找到了自己在世界上最惬意的位置;这个位置虽然不大,但是不受打扰地属于你自己,可以让你在这一点空间里安然地享受生命中的时间。
这是春雨最可宝贵的品质。在其他季节听雨虽然也有另外的妙处,但是都无法达到春雨这样的细碎与安然的水平。或者说它们互相之间不可替代,你到了哪个季节就享受哪个季节的雨便最好最好。
可惜的是如今在北方能这样听雨的机会已经少之又少;北方的雨已经越来越稀罕,不仅春雨珍贵,夏天下雨的时候,尤其是绵绵不断地下雨的日子也已经屈指可数。气温升高、气候干旱、雨水减少等沙漠化的脚步越来越近。
过去的人们说春雨贵如油,可能大多是从农业社会里对于田地庄稼的生长角度而言的;换个角度,从人居审美的角度看,其实更是如此。一个春天里有过一次这样夜听春雨的体验,就已经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了。它很切实地落实了我们人生一世对幸福的诸多期待中的、也许最微不足道,但是也一样非常值得珍惜的一种。
在春雨淅沥的夜里,关了收音机,关了手机外放,关了电脑里的音乐播放软件,坐在阳台上,全身心地谛听着城市永远的天籁(车声、轰鸣声)之外的这种细细碎碎、时断时续的春雨声响。在夜里九点之前,附近KTV和饭馆的中央空调和鼓风机开启之前,这样的春雨之声在阳台上就一直可以清晰地听到,此后虽然被那些机器强大的声音压制住了,但是仔细听、仔细听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一点点像是刚才的声音的记忆,一点点像是人生收获了幸福之后的回味。
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在远离尘嚣的山村里,躺在屋子里没有任何噪音地听雨的情景。它似乎在以前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出现过,不知道在以后还会不会有。如果再有幸置身那样的情景,就一定不再轻易离开……
既往的时代里,居住在广大的乡间自家的院子里的人们,生活在包括可以清晰地听到春雨的纯正生活环境里,虽然物质相对匮乏,但是天地人的融洽关系基本上还是能够体会得到的。那时候有窗棂,窗棂上糊着窗户纸,雨会打在窗棂上,也会打湿窗户纸;窗户纸是沤烂了草茎以后自制的带着很多草棍儿马草纸,它们本就是从水中来的,被一点点雨水打湿好像也不大在乎,转过天来雨过天晴晾干了就还会熨熨帖帖地粘在窗棂上,很不以为然地等待再一次有夜雨打来的时候……
离开阳台,回到屋子里,雨声就完全听不到了。为了隔绝外面城市的强大噪音,屋子里安装了两套窗户;这一措施单一只在隔绝上,而疏忽于自然音响的接受,别说小小的春雨,夏天下大雨也几乎是听不见的。这样,也就中断了这样一年大约也只有一遇的春雨之声。虽然有始料未及的遗憾,但是毕竟已经有阳台上听雨的两个小时的满足,可做无憾之叹矣。
现代人之宿命,此其小小一端。千方百计不要错过,哪怕是只经历一下短暂的天地体验,就是唯一的经验之谈与挽救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