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后一天大半夜,收到一个同样为孩子学习而操心的妈妈的表扬,操心的妈妈说荷小鱼推荐的真不错。
五个字恐怖故事,学校放假了,即将放假了。又到了学霸放假在家里学习,学渣真的在放假的假期。
亲妈能感受到不错,说明之前全家一定在学习上煞费苦心,聊学习和学霸妈聊不出太多经验,学霸学什么都容易学好,聊学习找学渣妈聊选对人了,学渣妈尝试过的一定比学霸妈要多。语文学习来说,试到一家合适的就别频繁换。每家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大纲,按专业人士给你制定的计划从头学到底一定比你一家家换的没头绪更有效。荷小鱼去年推荐过2次,该说的说的差不多了。月初看到班主任在朋友圈通知有新的试课,1块钱5节课送一本99块的识字书,1块钱买根珍宝珠不如给娃去上5节课,去年写过2次荷小鱼的的课程可以戳链接直接看,再安利你下1块钱去买个5节试课吧。很多教育类的书都说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我们中文都能学会,其实学其他学科都不是大问题,问题不过是开窍早和开窍晚。开窍早的自己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开窍晚的爹妈从乐趣和成就感着手,会让孩子对学习至少不排斥。学中文一开始我用自己以前的思路来教,先学拼音,再认单词,时不时的写写字。一圈下来小孩觉得很无聊,一点不爱学,原因是她看不到学这些的意义。中文环境的孩子中文都能听懂,能听懂能沟通已经满足了语言最基础的需求,拼音为什么要学她理解不了,马路上也很少看到一大串拼音。家里的拼音挂图基本0作用...后来干脆一偷懒教给app去教,母女关系和谐了,让老师盯着去读,读读有了成就感小孩觉得自己能看懂越来越多的东西,有了乐趣自然就会自己想学了。现在孩子们都是聪明的,比我们小时候聪明,和他们相处找到合适的方法很重要。
基本上每堂课的学习步骤都是这6个环节,从听故事吸引孩子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了就会继续往下学字,上来给你个不认识的字,我也不想读。
读儿歌背故事的中文学习方式,我试了,没用。语言学习要搭配理解。教笔画步骤我偶尔会看几眼,看了怀疑自己小学怎么毕业的,现在的笔画顺序都和以前我们学的不一样了。笔画是一定要死定的部分,一开始学错了再要改很难。学渣妈做久了心态调整的很佛系,小孩跟着app学习培养的是学习兴趣,不要指望学完一个月成绩提高多少,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只是为了提高成绩你可以用刷题,刷完几本书总有几道题和考试相近。学渣妈对分数暂时放弃了,让学渣学习是为了培养兴趣,让她觉得学习有点意思,不排斥能继续那么早晚学习都会提高的,对学习的投资是见效最慢的,父母想通了这点能更好的面对孩子的分数和孩子的学习态度。
老师的服装蛮好的,女娃妈心思顺带可以培养下中式审美能力。
学中文,今天学完明天马路上看到这个字,小娃基本上还是不认识它,在上课时候不断看到不断重复,一个星期一个月以后她总有会认识的一天,和自己比有了提高就是学渣的进步。我身边有个朋友小娃2岁多,被送去学英语,我就问她之后的择校如何安排,她说也只是考虑进普通公立。站在过来人立场上我还是劝她这个年龄去学学中文,把拼音学好,能认识一点字,从打基础的中文开始学,用个2年时间让小孩自己可以阅读一点简单的书,先培养出学习习惯,英文回头再学吧。普通公立学校对于中文的重视比英文要高,而中文又比英文要难学,进小学的时候小孩都已经自学成才会了拼音,你这时候再给孩子开始学拼音,有点晚。如果你给孩子的择校会是双语或者国际学校,那么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也要抓紧学英文,3岁前的小孩学习能力的确很强,学习会了还要用,3岁前学的再好后期不怎么用,学过的还是会被淡忘。说句题外话,澳洲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全部都在学中文,这势头犹如我们以前全体小学生开始学英文的力气。学渣妈不光选app选得好,学渣妈每天自己还在自我学习,人都有偷懒的惰性,之前那么认真学习育儿是在刚生完娃遇到的乳腺炎不要睡觉啊那些的事,遇到问题了人才有学习的欲望。人类幼崽吃喝玩乐从小都挺好,读书是进了学校才知道了读书不大好,进小学的第一年我在研究买点什么参考书刷刷题,进小学的第二年承认刷题是没用的,不爱学习才是问题的关键,先解决态度再抓成绩。去年下半年开始读了不少育儿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渣爱上学习。最近读到一本书推荐给你,日本岸见一郎写的叫《不管教的勇气》,书名很大胆,敢于买回去看的大多是对娃有点不知该如何办的爹妈,不到管教也解决不了的程度一般人不敢尝试不管教。整本书的确是在鼓励不管教学习,不过不是你以为的不管教,而是基于阿德勒育儿理论上的不管教,阿德勒育儿理论认为小孩的心里有四种渴求,你只要满足孩子这四种渴求就能培养出有归属感,有能力,有价值感,有勇气的孩子。那么需要满足孩子的什么渴求呢?你慢慢去看,自己看完了领悟,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看完后理解的重点也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