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大多表现平庸,为何仍能维持近300年统治
明朝共传16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外,其余14个皇帝,大多表现平庸。如此一个平庸皇帝扎堆的朝代,却维持了近300年的统治,这是为何呢?
一是有强有力的内阁保障权力正常运行。自正德帝以后,皇帝们就沉溺于各自的爱好之中,很少过问朝政。极端者如万历帝,甚至30年不上朝。皇帝缺位后的国家大事,一般就由内阁通过票拟、修旨等方式来处理。及至后来,皇帝又以扶植太监的方式来平衡内阁权力过大的危险。
二是从表面上看,明朝中期以后的皇帝很少过问政事,可在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上,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举旗定向,毫不含糊。以被《明史》黑得最厉害的正德帝朱厚照为例,《明史》称其“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事实上,正德帝玩起来固然很疯狂,可办起正事来却一丝不苟。如他在1517年御驾亲征,指挥应州大捷,击退来势汹汹的蒙古王子伯颜,交出了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单。
我们所熟知的“木匠皇帝”天启帝朱由校,沉溺于木匠活里,疏于朝政,终于“培养”出大太监魏忠贤。可他两次大胆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使得努尔哈赤的后金基本上沒占到什么便宜。至于后来的崇祯帝朱由检,一上任就干净利落地清除了魏忠贤势力,有勇有谋,可圈可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