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總是那些「無名小店」。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封圖 |「@苹果妞」
首圖 |「@TGG婷哥哥」
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与一座城市有关了?
或许不在于你是否走遍这座城市的所有5A级景点;不在于你吃过多少间餐厅、住过多少家酒店;也不在于,你能否随口说出千百年的城市历史;甚至,都不在于你有没有在这个城市买房落户。
人与一座城市建立深度的连结,大约和人与人一样,有一个关键在于,有没有分享秘密。
比方,你知道几点钟地铁口的公园会有好看的光照,穿过树丛洒到石子路上;比方,你知道哪个市场的档口到了时节会有新鲜的海货上市;当然还有,你知道几家少有人知道的无名小店,在某条不甚出名的街巷深处……
所有这些小秘密就像一条条五彩斑斓的细绳,慢慢编织出人与城市之间深深浅浅的关联。
因为秘密而亲近,因为无名而有意思。
每个人在自己的城市,或许都有那么几个“秘密基地”。基地的种类覆盖广泛,可能是餐厅、酒吧,也可能是咖啡馆、书店……
大多时候,人们缄口不谈这些地方,深怕太多人知道会破坏它的秘密性,只有是认作“同道中人”的朋友出现,才足以撬开他们的嘴——“走,带你去个好玩儿的地方!”
上个月和朋友约在北锣鼓巷见面喝咖啡,喝完她说要顺道带我去附近的宝钞买一罐口味绝佳的罗勒酱。
于是下午三四点钟,朋友带着我走进一家粤菜馆门面,很快和门口的服务员打了声招呼,并指了指里面,然后径直穿过餐厅,推开了一扇门。门背后竟然是一间在此刻已经暗如夜晚的小酒馆,吧台已经早早坐上了客人。然而没有丝毫停歇,她又带我迅速从旁边狭窄的旋转楼梯盘旋到二层。哪里猜的到,上到二层竟又是一个采光极好的面包房,楼梯旁就是服务台,朋友轻车熟路地同服务生说,“两份罗勒酱,打包。”全程简直就像电影里接头的情节。
社交场上,手握几家少有人知的无名小店大约是某种“硬通货”一般的存在。
因为这些地方要么地址很绝极难找,可能是在一片看起来早已废弃的小厂房,可能是在小区居民楼底层一扇平平无奇的防盗门背后,也可能是某座办公楼的1702-1704;或者,就是需要一些“通关秘诀”才行,诸如哪个菜必点、什么时候去最有意思、怎么玩儿才能尽兴……以至于,真正找到并体验到这些“无名小店”,有且只有两种途径:要么熟人介绍,要么就是天赐的缘分。
差不多十年前刚到北京时,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就带着我去过一家神奇的小卖部。
那间位于箭厂胡同的小卖部,外表极其平凡,即便临街,但也只是两间走过都不会多看两眼的旧平房。拉开南边儿那间贴满了海报的玻璃移门,里头摆满了各种进口食品。让人惊讶的是,除了货架,看不到看店的人。结账需要拿着东西,关上门,出门往北,到北边那间去。不过,这间小卖部真正“夯”的或都还在靠墙的冰柜里。一个放着各色酒标的精酿啤酒,并且售价极其公道。(那时候的北京,精酿还属于小众,小卖部的客人大多也是住在附近的老外。)另一个冰柜则摆满各式各样的奶酪,随便一个风味,都保管让人印象深刻。
也在那一天,我好像找到了享受胡同夜晚的一种绝佳方式:就是在夜幕降临时,上箭厂的小卖部买酒结账,拿墙上的瓶起子一开,拎着酒逛隔壁的国子监大街,走走停停,微醺而美妙。
无名小店之所以无名,通常还跟一个“佛系”的老板有极大的关系。
堪称海口“最好吃”的文明路上有一家无名排挡,开了几十年没有招牌,要是问老板“招牌上哪儿去了”,老板会告诉你招牌是某一年台风,被狂风刮烂之后,就再也懒得挂上去了……实在随缘得让人服气。不过,这家店的烧鹅,几乎是每天还没等到下午的饭点,就已经统统卖光了。
还有听福建的朋友说起过福州一家巷子里的小炒店,生意也是好到爆炸。听说,当地有不少福州老板愿意出钱投资,帮它扩大规模,却被老板娘一一回绝,理由是“我的能力就是把这间小店照顾好,再大我保证不了,也没有意思,钱是挣不完的。”如此朴实、知足,且笃定。
印象中,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家小铺子,开了很多年,卖的东西或都没有太多改变,但是生意不断,日日复日日,年年复年年。老板们也几乎有差不多的品质,做好自己能做好的那部分,从不亏待自己的良心、街坊的口碑。至于店出不出名,怎么扩大规模,好像全都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以内。但正是这样最为平实不过的“生意经”,却往往让所有人觉得安心,反而总能开得长久。
相比之下,如今城市里很多日新月异的店面,名堂取得响亮亮、东西做得糊塌塌。
前段时间散步到南锣鼓巷,这条街就是出了名的“换得勤”,几乎每隔一阵子,临街的店铺就要换一轮,能坚持开个两三年就算是老店了。
这些时不时换脸的店,老板的关注重点显然也不在研究怎么把东西做得好吃,怎么去找最适合的原材料,而是关注在如何营销,如何出奇制胜,如何刷一刷网络点评的分数,如何找几个网红来拍照分享,以及什么时能开第二家、第三家。只不过,这样的店,往往热闹一阵子,就很快没了热度,只能看什么火卖什么,每一回都是“虚有其名”,多了实在也很没意思。
总觉得,真正能与城市、能与城市里的人产生关联的店,几乎都有踏踏实实做事的品质,甚至老板无需懂得任何品牌营销的技巧。这些店,就长长久久生存在街头巷尾,兢兢业业做着日复一日的营生。“流水的网红,铁打的无名。”
图 | 招牌只有肉夹馍手工面 @带你吃遍宁波
箭厂胡同的那家小卖部起初好像也有个名字,但是标识小,大家也都更习惯叫他“箭厂小卖部”;不远处的方家胡同口,早些年有一家小酒馆也是,虽然有个洋气的,可能是西班牙文的名字Elnido,但熟悉的人还是习惯叫它“方家小酒馆”,有时候甚至连“小酒馆”三个字都一并省去了。比方,两个相熟的朋友约酒,一个问“上哪儿”,另一个回答“方家啊”,但没有人会误解说的会是这条胡同里的其它哪家酒馆。
一家店的名字,最妙的,大约不是谁取出来的,多么新奇、古怪、富有深意的名字,而是来来往往的人,自然而然就脱口而出的。
什么阿香水果、霞姐生蚝、龙哥烧烤,想起那个把老板手机号直接印在包装上的某某牌椰汁,大约敢拿自己本人做招牌,骨子里都守着一份真性情,透着一点江湖,却又如此让人亲近。
跟我关系很亲近的一家小茶馆,也是开了很多年,一直都没有过什么“正正经经”的名字。前两年,老板想给自己设计个贴在包装上的贴纸,然后就问我们这些经常上门的“朋友”,有没有什么好想法,想给店取个名儿。后来据她透露,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个名字,也是她自己的名字,“盼盼的店”,简单、好记、亲切。
有时候觉得,这些“慢慢喊出来”的名字,反而饱含人与人之间拿任何广告、营销换不来的真实的互动,虽然简单,却最为难得。这样的店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早已不是冷漠的商业关系,更如同一个老朋友、一个老地方,一方这座城市之中灵魂可以稍稍暂歇的小天地。
图 | 盼盼茶店 @圃生
图 | 盼盼的店 金缮分享体验
有趣的总是那些无名小店。
在慌慌张张、急功近利的年代,衣食住行都趋向连锁、快餐式,商场商业街、电商网购席卷了消费的领域。然而,在城市那些被人忽略的毛细血管般的街巷里,却又永远有另一种生意“固守”着它们质朴的心意,那便是一家家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的小店铺。
而这些小店的意义,或许不在于能够为时代贡献多少生产力,而是它们的存在,能让人在刻板的城市生活之外找到一个地方,可以呼吸到区别于“流水线”之外的气味。而,正因如此,人与人、人与城市留住了一些温暖的关联。
编辑 | JIALU
-特别鸣谢摄影师-
箭厂空间、GTT婷哥哥、苹果妞、SrChuan
MMolly、贺呵呵、Beata、圃生
带你吃遍宁波、歌舞升平、飞特摩登 等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