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起摆摊去
前次我带大家探寻跳蚤市场,却走进了一家瓷器作坊。今天还大家愿,决计去宝农跳蚤市场瞧瞧。
赶了个大早,没想到,市场里已是人头攒动了。菜农在摆放着菜、小贩的遮阳棚已经支起,红色的棚映衬着杏呀、桃呀红扑扑的,只有拿到太阳下,你才能看出果子是黄色的。
馕饼店的炉火今天没有烧,只有一个伙计在招呼着客人。
在市场中部大棚下,有几位大叔,哼哧哼哧抬着一架脚踏风琴。
两三个带红袖章的市场保安在试骑一辆老式自行车,小伙子没掌握好,摇摇晃晃地赶紧停下来。
“老板,多少钱?”
“两百。”
“九十吧,九十我就骑走。”同伴围着摊主,一起讨起价来。
“哎!哎!你看我这个瓷器咋样?刚收的。”一个摊主拿着手机,向其他人展示着,“哎!你这个不错嘛,明清的。”“就是,就是,青花。”其他人附和着,
吹吧!在这撂地摊,尤其是咱这偏僻地,往上数几辈,都是逃荒要饭穷苦人家的出生,现在家里有个老物件土瓷碗,那都是个文物,还能淘上明清瓷器。讲故事呢。你也且当个故事笑话听听得了。
纸币、粮票、瓷器、饰品、玉石、手表、录音机、缝纫机等等,各式工具。就地摆放着杂七杂八的物件,摊主们基本是男性,互相多数是熟人互相招呼着。这就是哈密的跳蚤市场,就在宝农市场中部杂货区的露天大棚下。上几张照片,您先瞧瞧。
一本蜡纸刻印的歌曲集吸引了我,我翻看着,其中有一首歌我第一次听说《向江青同志学习》,看了一下歌词,很具有时代特色,我放下歌本,去瞧其他的物件,在摊边溜达的一位大叔,把歌本夹在腋下,和摊主谈起了价格,“八十”、“三百”“九十”、“三百”,这是真买还是在演戏?
我对一位大叔的民国美女广告感了兴趣,广告上的美女不知在卖什么,是酒广告还是手办广告?这张上的飞行员一看就是女性装扮的,如果不是,那国民党的空军一点阳刚气都没有嘛。
一个提梁茶壶,粉彩的,倒是喜欢,只是壶盖不是很贴合,晃晃荡荡的,不像是原配。还有一壶一杯,是1986年哈密地区建筑公司成立三十周年的纪念品,倒是比现在企业周年庆的纪念品实用和更有艺术感。估计杯子少了,这壶里的茶不止倒上四杯的,一壶四杯那是常例。
您看这维族人的擀面杖,还挺重,怪不得维族大妈身板要壮实,这擀面杖需要一把力气,才能做好一大家子的饭。
一个酒壶,粗犷中带着点温柔的美,不知是陶醉还是不想看,酒瓶上女子闭着眼睛。估计是中亚或者俄罗斯的酒壶。
壮男摊主见我在拍照,怪我不懂,建议我拍拍那两个马灯,说那是老物件,是历史。确实是历史,是光明与认知的历史。
在另一个摊上,一个坏了锅把手也在卖,这谁要呀?这一地的杂杂碎碎,我家断舍离一次,物品品相都比这好,看来是不能乱扔东西了。不是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吗。回家就把旧物件都收拾好,摆起摊来,个个都是精品,
咱已经错过了口罩、体温枪、熔喷布、头盔,说什么都不能错过摆地摊了
总理不是说了吗,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走,一起摆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