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五台山论道:丁元英的回答(三)
智玄大师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说是丁元英的回答,倒不如说是作者的回答,两人物的对话实则是作者的一问一答,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这句子拆解一下是说,真经是究竟法门,是什么样子的究竟法门呢?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这里是有要求的是,是要求能够达到,满足不了这个要求是不行的。达到什么?寂空涅槃,寂空何也?如人之初生,刚来到世上,任何一切的观念皆没有注入,回到宇宙本原的样子,重新回到那个状态方可涅槃重生,脱胎换骨。那时候的你绝不是现在的你。也就是让你能够达到重生之身的究竟法门,究竟法门也就是使你自己能够到达的,是内求的,对内的,对别人可能不一定能到达,但对你是能到达的法门。这里要求是相当苛刻的,如你很多时候能想明白但做不到是什么原因,也就没有找到究竟法门,究竟法门是能保证你自己一定能到达的。恨了这语言系统,这就是如果一个系统一旦构建不完美,就一定存在自己的局限性,在解释这思维与境界时,总苍白无力,言语道断。这也是本ID能说的尽可能简单直白了,也不知道这信息是否能真正的传递与你。也是尽本ID之力了。
可悟不可修,(二)中也说了原因之一,当然这究竟法门注定只是针对你自己的法门,也不是外求的,也决定了只能是自悟,不可外求。此亦为原因之一。'修为成佛,在求',即修是一种外求的方式,如佛祖最初的苦修,皆是想通过外求的方式来使自己达到。'悟为明性,在知',即自悟内求而明性自知,佛祖之所以成佛也在树下自悟觉之成佛。何也?不已说的明明白白了吗?'修行以行制性',修行是以外在行来制约内在的性。'悟道以性施行',悟道是以内在的觉之性来自然行施外在的行。'觉者由心生律',觉悟之人是由内在的心自然而然的生成这外在的所谓的律。'修者以律制心',修行的人是以外在的律来强制约束内在的心而妄想达到。
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电视剧里这里是即删又改,没了这原文的意思),这里是觉得自己不落恶果的修行之人,是因为他们信这些逻辑,这些因果而无法向他证实,这如同信上帝者,他认为一切都是上帝让他这样做的,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因为他有此一信自然你也无法向他证实他的错误,当然这里恶果也不是你理解的恶果,而是以修求真经的错误途径,'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这一切皆因注入了因果,念注入了心,也就是你坚信这因果论,这念是对的,即有了这因果与念自然而生错误途径的恶果,无此因果与念的流入自然而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不沉迷于这因果者,那有什么注于心的,只所以那样是天道自然的,那有什么欲于心的而只是自然天道的,戒不入心又何来戒与不戒即无所戒与不戒,天道使然也,此即寂空涅槃。
丁元英的一番论道,算是把悟说了个清清楚楚。若至此者仍不能明白这修与悟的差别的,本ID也没有办法。皆需自性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