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国画:吴门画派——仇英(二)
仇英(1498-1552),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
仇英是明代代表性画家,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杰出作品有《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等。
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明代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后继仇英画法者,有沈硕、程环、尤求、沈完等。
仇英擅长临摹。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游春图 水墨纸本
梧竹草堂 立轴
柳下箫音 立轴
松溪横笛 绢本设色 纵1164横65.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以山居为背景,一渔人鸣笛于溪头松下,以示与世无争,与天同休。近处一松突兀而起,峋巉挺劲,得宋人笔意。枯藤围绕,红色老叶,与碧松相互辉映。松下芦苇修竹,点缀于岸草间。渔人足支起,倚坐船头,横笛而吹,天籁之音,若与山谷皆响。旁置钓竿,一杯倾倒而不顾,以示精神都在吹奏中。溪流自山脚处三折而下,岩脚因逼窄而奔腾湍急,渐趋平缓。山岩高壮挺峭,皴面方硬,得巉绝意趣。中景为一村舍,红枫白叶,起于青山绿林间,饶有古意,一酒帘更见梢头,信添诗情。远山势壮,得遥月于天际。全图用色黯重,以示夜色,衣纹兼以白色醒出,使笛者沐身于月光下。
赤壁图 手卷 绢本设色 1548年作 25.1×90.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赤壁图》绘制于1548年,为他的中年力作。该图是仇英按北宋词人苏轼的赋词原意、并仿前人与同代人《赤壁图》所创作。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和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一词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在创作《赤壁图》时,仇英为了适当地表达词人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一反自己的常见作品中那种工整谨严,华丽繁密的画风,以淡淡的笔触,清丽雅致的色调,描摹出空濛、远大、自然的景致。画面中,缓行一叶扁舟处于中景位置,只见东坡先生与好友在舟中饮茶聊天。静谧辽阔,一派平和的气氛。在景物的布置上,仇英配置远山近壁,山壁悬崖呈斜向延伸,山崖上杂木丛生,古柏苍劲,托出了赤壁的险峻形势。而奇峭的悬崖与大片平静的江面又造成了典型的虚实对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赋文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的意境与氛围。细细品味画面,图画的总体气氛与苏轼的赋词意境并非完全一致。苏轼的孤冷、旷达并没有尽情表达,取而代之的是仇英的闲雅和适意。恐怕这也就是仇英的创意和画艺的独特之处。不同的人生经历会造就不同的心绪、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仇英所持的是平和的心态和平常、简单的人生。
游春图 立轴
江楼远眺图 纸本设色 波士顿美术馆
春江图 手卷 设色绢本 27*114cm
此卷笔墨功夫已臻于化境。卷绘春山湍江,取对角线三段式构图:幅右下角绘江岸高松掩映,梅枝斜出,曲廊幽回,亭榭俨然,一士端坐于临江高阁里,对江波浩淼,若有所思,眉目神情皆历历可见;幅中则大段留白,仅以细笔勾出水纹若干,而一笔不苟;幅左上角作两江渚,一舟从中驶出。最惹人处是右渚前有一小屿,仅绘一五彩小鸟立于其上,极见匠心。
蓬莱仙奕图 手卷 设色绢本
归汾图 绢本设色 纵26.7厘米横1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山西汾河流域景色。主人公着红袍官服,策马行进在路上,沿途丘陵起伏,垂柳成行,城阙、校场、村舍、板桥隐现其间,境界透出归汾者返回家乡的亲切情思。此图作小青绿,画法较为疏简。山石简勾略皴,用笔细劲而块面分明,并以轻淡的石青和浅浅的赭石加以渲染;树叶的勾、点、染亦见疏放,敷色也清淡。作品景色疏旷清远,线条尖劲简练,笔法工整中见简逸,色彩清丽中见明快。董其昌对他的青绿山水深为叹服。
明皇幸蜀图 立轴
汉宫春晓 立轴 设色绢本
瑶池祝寿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游春图 设色绢本
麗人游春圖
游春图 设色绢本
西厢记 册页
南山栽菊 设色绢本
高士艺园图 设色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