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感叹:人生一半是失望的痛苦,另一半是厌倦的痛苦

这本书其实是叔本华31岁的时候就写成了,但一直无人问津,因为当时西方哲学的主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而叔本华这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当时显得更格格不入。在解读这本书之前,我们首先来搞清楚几个概念: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根本区别;意识和表象的根本区别。

其实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尤其是从柏拉图提出“理念论”以来,就基本上为西方哲学此后几千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柏拉图不仅区分“理念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区分了现象和本质,更重要的是他的哲学思辨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家怀特海说,两千年来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则进一步奠定了理性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在进行普遍和彻底的怀疑之后,我们再也无法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的主体,也就是“我思”的存在,我思也可以理解为思维、理性,也就是说,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的同时,也是承认了,人的理性是我们一切认知的起点,换句话说,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的本质是理性,而不是感官经验,也可以理解为:本质先于存在。

而非理性主义是和理性主义对立的,或者说对理性的一种否定,他们将理性和直观、经验、直觉、本能等等对立起来,简单来说,非理性主义认为是:存在先于本质。著名的存在主义思想就认为,人的存在是先于世界的本质的,世界的本质和意义都是人赋予的,是先有人的存在,才有万物的意义,这是一种非理性主义思想。叔本华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表象的世界和意志的世界。一切表象的存在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而意志是盲目和无意识的,是冲动和并非理性的,所以,叔本华也是非理性主义思想的代表。

而同时,在叔本华的思想里面,人是认识世界的主体,世界的一切都只是表象,或者说是客体,换句话说,是人的存在先于世界的表象,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一开始就说:凡是在知识上存在的东西,包括整个世界,也只是与主体相关的客体,只有知觉着所具有的知觉,世界是我的表象。过去、未来或者遥远、目前等的区别,只有在时空中才成立,凡是属于或者可能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必然都是通过主体为条件的,也只是对主体存在。所以叔本华说: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世界的一面完全是表象,另外一面也完全是意志。

好了,介绍了叔本华关于意志和表象的划分,我们再来聊聊,他的这种思想的起源。前面我们介绍过,叔本华非常崇拜两位哲学家,一位是柏拉图,一位就是康德。从柏拉图的理念,再到康德 “物自体”,和叔本华的“意志”其实是非常类似的。柏拉图认为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区分了现象和理念,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只是现象世界,是虚幻和不真实的,现象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理念世界才是真正和本质的世界。

而康德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我们只能认识到世界的现象,或者说事物显现给我们的样子,而世界本来的样子,也就是“物自体”,是我们无法认识的,这个前面在讲康德哲学的时候也介绍过。叔本华借鉴了柏拉图和康德的思想,区分了:意志和表象,但是和康德不一样,康德认为,凭借理性我们是无法认识世界的本质,也就是物自体的,而叔本华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恰恰是我们最熟悉的,它就是意志。

叔本华认为,康德混淆了直观和思维的概念,康德认为,我们的思维和直观都不能认识物自体,但叔本华认为,虽然理性思维是无法认识物自体的,但我们可以凭借直观认识物自体,或者说能感知到意志的存在。叔本华认为,包括人、动物、植物和大自然的活动都受意志的支配,甚至理性也只是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的本质就是意志活动,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象。所以康德的物自体和叔本华的意志其实是类似的,但是不同的是,叔本华认为,可以通过内在感官或者说直观来认识物自体,比如意志在人身上就表现为内在的欲望和冲动,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到的。

在叔本华的思想里面,意志是一个本体论的概念,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独立于时间和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意志也是一切人类行为的根源,由意志产生意欲,由意欲产生动机,由动机产生活动。

叔本华说,每个人只要闭目静思,就会知道自己的存在,原来是永无休止的受着意志的支配与奴役的,人受意志的支配与奴役,无时无刻不在忙忙碌碌地试图寻找些什么。每一次寻找的结果,都会发现自己原来与空洞同在,最后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

其实叔本华所说的“意志”,其实也受到了佛学思想的影响,也有点类似我们所说的“本能”。在人类身上,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无法控制和避免的,比如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存的渴望等等,这些都是本能的冲动,我们无法避免。

因此,叔本华才叹息说:人生一半是失望的痛苦,另一半是厌倦的痛苦!

(0)

相关推荐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对叔本华的意志哲学的一些杂想

    叔本华是但泽(Danzig)一位商人的儿子,直到父亲1803年去世之前,他都是被当做未来的商人加以培养的. 后来他恢复了学习生活,在经历了最初错误的医学选择之后,他于1810年开始在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 ...

  • 叔本华:人生的前40年是正文,后30年是注释

    孔子说:"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四十岁为分水岭,人生大致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对于这两个阶段,叔本 ...

  • 感悟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感悟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原创 张兴慧 心流FLOW 2019-12-27 叔本华故居 撤离儿童雕塑 在法兰克福的叔本华雕像 自由之路 防御者纪念碑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 ...

  •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金句欣赏

    4月14日 1.人生就像一盘掷骰子游戏,掷出的骰子如果不合你的意愿,那你就只能凭借技巧,去改进命运所摊派的骰子. 2.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 3.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 ...

  • 叔本华:人生,即抛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他影响了尼采.萨 ...

  • 叔本华:人生,抛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

    论痛苦与意志的煎熬 叔本华 文/金铃 译 人们越是内心不踏实,就越想在别人眼中被看作很充实.实质上,虚荣的本意原不过是空洞与无聊. 要了解人的意志 -- 一切活动的根源,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它的全解是: ...

  •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观后感

    叔本华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我们快乐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因为快乐或痛苦本质上就是人意识的产物,通俗的讲,你觉得快乐你就快乐,你觉得痛苦你就痛苦,于外物无直接关系,外物只有刺激起你 ...

  •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你现在痛苦吗?

    作者|李云飞 来源|原创 一位久经商场的创业老司机,关注我,每天分享点财富干货,让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

  • 叔本华:人生就是场没有意义的闹剧,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木偶”

    人生,真的有意义吗? 我们的人生,到底是一辈子为了打工,还是匆匆忙忙而来,又匆匆忙忙而去呢? 对于人生,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大多人的想法,终究是积极的.他们认为,人活着,就得保持积极的心态活下 ...

  • 叔本华《人生智慧箴言》:特别适合中年人读的一本书

    叔本华在本书中提出了不少睿智的人生忠告与格言,特别适合负担最重,然而体力心力均已开始衰退的中年人. --李连江 张中行先生在<顺生论>中说,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像头五条腿的牛,不仅主张人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