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朝鲜农村里的年轻人,一年收入80万朝元的日子

朝鲜旅游,从丹东坐火车到平壤,220公里左右的路程,基本穿行在山村之间。由于是单线,因此火车时开时停,不长的路足足走了将近5个小时,但也有好处,那就是饱览了沿途乡村风貌。

朝鲜农村里并没有便捷的乡村公路连接,因此铁路线边的村庄是最受益的,而这些村子里的农民也是相对富裕的,很多人把火车当成班车。串门、购物、进货都坐火车,因此沿途每个小站都会停车,而停车就有农民背着大包小包上车。从穿衣打扮上能感觉到,他们的日子有些拮据。

本以为这就是朝鲜农民、农村的全部,没成想,旅游行程中的一站,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观点。

这一站就是参观朝鲜的将泉(Jangchon)合作化农场,它在寺洞区,距离平壤市不到50公里的样子,出平壤不一会就到了,沿途路面并不宽,赶不上朝鲜的高速公里,但路面很平坦,超过了高速公里的路况。

这个农场以种植蔬菜为主,主要农产品直供平壤,是平壤市民的菜篮子。在农场入口的位置,有一块很大的展牌,农场负责人很骄傲地在这里为我们讲解:农场占地300多亩地,年产蔬菜2万多吨,农场有工人1300多人,都是周围村子的农民。他侃侃而谈,偶尔还能说出句普通话,看来是游客来得太更多了。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这里能干的小伙子,一年收入能到80万朝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导游为我们解释说:一般情况下,城市里工厂的工人每月6000朝元左右,大学老师每月10000朝元左右。这样一算,这个能干的农民大哥,一年的收入赶上城里普通工人10年收入了。

那么,一年收入80万朝元的农村年轻人,过着怎样的日子呢?

不愁工作。朝鲜农村的年轻人,很少有出去打工的,这一点我们能从将泉合作农场明显感受到。这里基本实现了“两区并建”,也就是说厂区和农村的社区是相互融合的,农场就建在村子里,农民出了家门就进厂门。很多年轻人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农场当农民。而一些种植方面的知识,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

更关键的是,农场种植出来的蔬菜根本不愁销路,种什么,种多少,都是提前计划好的,也是一种特殊的订单农业。

不愁房子。蔬菜大棚的不远处,是一排排的三层小洋楼,导游介绍说,这里一共有400多栋,是集体统一建设的,然后免费分给农民居住。我们发现,在楼顶上,还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每天收工后能洗一个热水澡,说明这里农民的生活水准还是不低的。

导游特意领我们参观了一个农家,我们发现:房前屋后种植有蔬菜,屋内收拾的一尘不染。客厅里有液晶电视机,书房里有一个台式电脑,卧室的一角摆放着两个缝纫机。最整洁的就是厨房里面,橱柜里摆满了盆和碗,就像排队一样整齐。炉灶上也没有灰尘,一口铁锅擦拭的像包浆一样。

更有意思的是,厨房一角摆放了好几个大坛子,导游特意上前打开让我们看,原来全是泡菜。导游介绍说:在朝鲜农村,看看谁家日子好不好,只要看看泡菜坛子多不多就可以了。

不愁媳妇。当我们问导游年轻人娶媳妇事情的时候,导游脱口而出:“周围村里的姑娘都喜欢嫁到这里来”。朝鲜农村本来就不愁找媳妇,将泉农场的年轻人更是成了香饽饽,一般都是提亲的来到男方家里先说嫁妆,谁家的嫁妆丰厚,再看姑娘本人的情况,谁叫人家小伙条件好啊。

在这里,根本听不到有离婚的,嫁过来的媳妇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生小孩。农场里最漂亮的地方是幼儿园,整个地面都铺设了防摔倒的地板革。导游领着我们走进幼儿园,小朋友还特意用中文演唱了《一条大河》,很是惊喜。

最后我们还是要补充一下,朝鲜的合作化农场在农村还是少数,起到了样板示范、带动的作用。同时,这些地方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成为对外展示形象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