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致记录:透过晴川阁景区,看荆楚雄风

晴川阁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游客看罢黄鹤楼,过江,可以再去看看晴川阁。

晴川阁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东麓、洗马长街的禹功矶上,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是3A级国家旅游景区。

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从崔颢的《黄鹤楼》那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取名。

1935年,暴雨成灾,晴川阁被冲毁。

1985年,黄鹤楼重建成功后,开始按历史照片的样子,复建晴川阁。

晴川阁建成后,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还专门写了一篇《晴川阁修复记》。

晴川阁景区,占地约1万平方米,内有三大主体建筑: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

黄鹤楼是先有楼,后有诗。

晴川阁却是先有诗,后有阁。

晴川阁分上下两层,飞檐翘角,四角挂有铜铃,风动铃响,清脆悦耳。

晴川阁,古色古香,适合穿汉服拍照。

禹治水,治理的可不仅仅是黄河,还治理了云泽和梦泽,使得湖北、湖南一带的百姓,也深受其利。

南宋时,龟山上始建禹王庙,用来祭奠禹,祈盼着风调雨顺。

明朝天启年间,禹王庙改名禹稷行宫。

清朝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重建。

禹稷行宫内,不少建筑精美大气,引来不少游客穿汉服拍照不说,还引来许多新人拍婚纱照。

此刻,就有一对新人着一身喜庆的红,站在禹构轩前,等待拍婚纱照。

禹构轩,颇有古风,红柱黑门翠绿飞檐。

那对新人随便往禹构轩门前一站,便是一幅绝美的图画。

禹要治水,常常外出,奔波路上,禹通常乘坐四种工具,遇水则乘船,遇陆地则乘马车,遇泥泞则乘木橇,遇山路则乘樏。

樏,是一种人抬着走山路的轿子,类似四川、重庆一带的滑竿。

禹的伟大在于:治水不靠堵,而是靠输导,这不仅解除了洪水对华夏居民的生存威胁,还得到大块良田供百姓耕种。

禹碑,唐朝时的韩愈大概见过,他还曾赋诗一首。

到了北宋,禹碑就一直存在于传说中了。

直到南宋嘉定年间,禹碑才被人在衡山发现,并摹刻在夔门和岳麓书院两处。

清朝时,著名文人毛会建,辛辛苦苦,从岳麓书院摹刻到了晴川阁。

禹碑上,总共77个字,这77个字,各学者还都不认识,只能猜测大约是对禹歌功颂德吧。

水患,历朝历代,都曾遇到过。

治水的英雄,历朝历代,也都存在过。

1770年,荆南观察史李拔在禹稷行宫内,刻了一块荆楚雄风碑,就是表彰那些治水英雄所刻。

2020年,在武汉大地上,那些抗疫的英雄们,也一展了荆楚雄风,控制了疫情,让大家如今又能安安心心地工作,闲暇之余,又能开开心心地四处旅游了。

游客要看铁门关,得走出晴川阁景区。

那一座横亘在公路上,犹如城墙般的建筑,城门下车辆川流不息,这就是铁门关了。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从始建到唐朝初年,一直是军事要塞般的存在。

明朝,铁木关毁于战火,仅余土基墙座。

清朝初年,在土基墙座上,建了关帝庙。

1891年,张之洞拆除了铁门关,用城墙填了东月湖,铁门关从此消失。

1993年,复建铁门关。

命运多蹇的铁门关,如今依然成了人们拍照打卡的好去处。

不时有穿着汉服、或者穿着旗袍的女子,登上铁门关,倚着城墙,拍出具有年代感的照片来。

甚至那些新人们,拍婚纱照,也有人选在了这里。

如果铁门关会说话,现在这种充当拍照打卡背景的功用,肯定是它最喜欢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