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我们还能“连接”吗?

近三个小时的《阿凡达》,又看了一遍。

这回倒是没有对卡神构建的世界产生过多震撼,但感触却远超十一年前。

从影片开始至结尾,“连接”这个词便在脑海中盘旋,久久不能消散。我被《阿凡达》那种“连接”的欲望和力量所感动,特别是在这个用科技作为盔甲的世界,潘多拉星球上那种赤裸的“连接”更是弥足珍贵。

潘多拉星球上的人们拥有“活着”的信仰,有与万物连接的触角,不仅可以和族人“连接”,更能够与星球中的飞禽走兽相互选择。或许在选择坐骑或是飞骑时有个驯服的阶段,但这个互动的过程却是以“连接”为前提的。而恰是因为有了“连接”这种方式,他们与万物的沟通才充满了人性或是说温度。而不似是来自地球上抢夺潘多拉星球资源的大兵们那般粗鲁野蛮,一门心思想的只有征服与毁灭,单向度的思维输出,拒绝来自他者的拒绝和反抗,这完全是非人性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想到当下的社会,不觉悲从中来。我们不正是处于一个拒绝“连接”,强调个体最终变成孤岛的时代吗?在愈加精准的算法控制下,我们看不到另一个世界的模样,听不到我们不想听到的声音。这让我想到前不久看到的贵圈写的一篇文章:《在年轻人不知道的地方,<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已经播放了33亿次|贵圈》,在春晚之前,我从未听过《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听过后下意识觉得这是同《两只蝴蝶》一个时代的“神曲”,后来发现,我的“以为”皆不正确。这是一首2020年的新歌,活跃在短视频的受众之中,只是受算法的影响,“五环内的人”听不到“五环外”的声音。

认知偏差源自断裂的世界,那道看不见的墙让同一个世界的人反而像生活在两个星系,无法理解对方。连知晓这个概念都不存在又如何谈“连接”呢?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是在消费中寻找存在感和幸福感的时代,我们从猿类开始进化,在部落中获得发展,最终成了一个高级的人,脱离群体,又回到强调个体的世界。用科技去捍卫自己的领土,用知识去守护自己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和更多个体连结的欲望,在我与你之间筑起了越来越厚的围墙,“连接”开始被当作无用之物被抛弃。所以,我们时常觉得孤独,无可依靠。

或许有人说我们其实也处于万物互联的世界,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变平了。可是我们真的有与这个世界产生连接吗?为什么我们有了网络之后却更加感觉不到互动的快乐了呢?冲突反而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大?浅薄的对话,泛泛的交谈,功利性的来往,割裂的世界......那种像潘多拉星球中可以引起心与灵魂的震颤,与艾娃的互通,串联起生与死、过去和未来的“连接”在当下似乎通通消失了。

没有了“连接”,情感自然便变得浅淡。而没有深厚情感建立起的联系,这个社会自然缺少温度与温情。

在我理解中,“连接”是人的本能。眼睛、耳朵、鼻子、嘴、手等都是我们同万物产生联系的触角,但我们却在当下选择了放弃自己的本能,一味将这种专属于我们的权利让渡给算法和他人,拒绝做一个“连接者”,着实有些可悲。

我想做一个五感敏锐的人,那才有活着的痛快感,那才是人的本性。希望现代人不要在“工具人”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迷失在黑暗森林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