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让监管更精准更高效——“十三五”我省构建自然资源“大监管”格局工作综述

不动产“外网申请、内网审核”模式被国务院向全国推广,土地和矿产一体化监管模式走在全国前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三合一”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十三五”期间,我省自然资源部门与时俱进、创新驱动,按照“放管服”和“严起来”的要求,不断完善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大监管”格局,确保自然资源管好、管住、管到位。

创新模式,从“重事前审批”到“重事中事后监管”

“和以前相比,现在办手续的审批环节越来越少了,办理时间越来越短。”近日,南平市武夷新区建发·和玺项目负责人高兴地说,原先要1个多月的用地报批工作,这次仅用一天时间就办好了,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效率。

行政审批服务过程中,办事环节多、耗时长、来回跑,一直是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省自然资源厅以问题为导向,践行“马上就办”,实现从“重事前审批”到“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事前审批突出“简”。简字为先,简材料、优流程、压时限,全面提速增效。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建设用地三级联网审查审批之后,全省用地审批平均用时由自然资源部规定的30日减少到14.6日。

审批改革不仅精简了材料,它更多是监管模式的变革。简政放权绝不是只放不管,而是为了腾出手来加强监管。“放”与“管”是一对辩证关系,只有放下去,才能管得好;也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开。

为了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省自然资源厅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全面使劲发力。

事中监管突出“全”。建立地政、矿政综合管理系统,对用地方面“批、供、用、补、查”,用矿方面“探、储、采、查、治”各个环节、重点部位撒下“天罗地网”,实现了行政管理的智能化审查和无纸化运转,我省土地和矿产一体化监管模式走在全国前列。特别针对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发土地出让“两网一图”监管系统,所有土地出让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做到公开、透明、可查、可控,全面规范了土地出让行为。截至目前,全省通过内网办公系统全程在线办理土地出让业务6147宗、29万亩,合同价款1077亿元,得到自然资源部充分肯定。

事后监管突出“常”。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推进事后监管常态化、长效化。2016年以来,开展4轮土地出让合同专项检查,抽查1371个卷宗,逐宗核查土地出让后开工、竣工时间及出让价款缴纳等合同履约情况;“双随机”检查所有在采矿山,清理退出探矿权175个、采矿权746个。

创新手段,从“传统监管”到“科技监管”

9月的一天,古田县自然资源局矿产站站长李聪辉在办公室里轻点鼠标,打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卫星定位(GNSS)监管系统,输入账号、密码,辖区内天宝矿山的哪些区域已复垦、哪些部位已复绿、哪些需整改,一眼尽知。

“以前去矿山现场检查,往返一趟要好几天,即使腿走酸、眼看累也检查不全。”李聪辉说,通过GNSS矿山监管系统如同给矿山做全方位“CT”扫描,哪里有病灶、哪里需整改都一览无余,监管效率大幅提高。

GNSS矿山监管系统是我省施行的数字化远程监管方法之一。随着自然资源监管领域扩大,传统的“望闻问切”监管手段已不适应新要求,省自然资源厅全面创新监管手段,向科技要效率。

建设“最强大脑”,支撑科技监管。省自然资源厅以“量化指标、精确管理、定向指导、差别政策”为总体目标,开展“互联网 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重点打造电子政务、辅助决策、远程监管、快速反应等四大平台,目前已建成涵盖土地、矿产、海洋、规划、测绘、地灾等56类自然资源大数据包和180类地图服务、20类分析工具,数据量达12T的自然资源管理的“最强大脑”,为监管插上“科技翅膀”。

借助“最佳助手”,实现智能监管。系统自检被称为“最佳助手”,它不仅规范了业务办理方式,也从源头把握了审批内容,形成了各业务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如在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和矿政综合管理系统在国土空间平台数据库基础上,分别设置了23项、20项自检规则,进行系统自动检测并告警提示,充分保障行政审批的合法性。今年7月运行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用地)管理系统,将相关规划业务全部纳入监管,实时在线预检、业务流转、系统自检、统一配号和证书打印等操作,实现“全周期管理、智能化审查、标准化审批”的效果。

安装“千里眼”,推进远程监管。路途远、人手少、盲点多是监管中遇到的最常见困难,自然资源部门对此采用无人机航拍、GNSS、卫星遥感影像等高新技术,精确采集现场数据和现场图像,实现智能调度、远程监管。“以前,补充耕地项目核查实行的是实地抽查,一天马不停蹄,最多查看3至5个项目。”常年奔波在一线的省耕保中心干部马继东说,现在运用土地整治远程监测监管系统就如同长了“千里眼”,审查1个批次(约20个项目),平均不到半天时间,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以“科技 制度”为创新要点、集土地和矿产执法于一体的移动执法监察系统成为监管“最得力干将”, 系统运行以来已巡查记录247万次,发现疑似违法线索1.97万宗,办结1.53万宗。自然资源部在我省召开“发现在初始 解决在萌芽”现场会。

创新理念,从“要我管”到“我要管”

“出发!”9月3日凌晨,在一片漆黑的夜色下,南安市自然资源监察大队执法人员向深山走去。南安市是全国石材基地,近年随着石材价格上涨,各种私采乱挖的违法行为死灰复燃,严重破坏资源和矿山环境。对此,南安市自然资源局变坐等线索为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夜间突击执法检查行动,每年开展夜间突击执法检查上百次,将非法采矿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自然资源督察、卫片执法反映我省执法监管方面的问题,自然资源部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层层压实责任,实现从被动监管到主动监管转变。

去年,为了切实做到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省自然资源厅创新机制、开展“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推进常态监管。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通报违法用地、用海、用矿图斑处置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开展滞后地区进行约谈。目前已完成用地用矿监测14期、用海监测36期,监测总面积60.09万平方千米,实现全省陆域全覆盖,海岸线和海岛岸线监测12轮次以上,实现“天上看看得更广,地上查查得更实,网上管管得更严”的目标。

开展自然资源辅助决策是我省主动推进综合监管的又一重要“利器”。辅助决策系统形成涵盖资源、规划、监测、管理及社会经济等5大类93个小类监测指标298项,设置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等5个一级指标,构建“日监测、月通报、季点评、年总结”运行机制,实现自然监测评价工作从“定性、人工、定期”向“定量、自动、实时”转变。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省自然资源厅大力推进“阳光出让”,在全省全面推行土地出让网上公开,统一信息公开平台,通过系统预警机制,有效拦截了506宗违规宗地,及时把违规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建设“阳光规划”系统,实现规划公开查询、智能选址以及规划公众监督等功能;推进“阳光矿政”系统建设,以天地图为基础底图,叠加矿业权出让、矿业权登记、越界违法开采、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产地等矢量数据,让监管更加精准有效;运行省级征地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开征地相关报件2798宗,平台访问量108.5万人次。

很多地方的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表示,量化的绩效考评和阳光监管带来的压力很大,工作稍有松懈数据就不好看了,要想不落伍,只有更主动去干。

创新格局,从“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

今年6月5日,省自然资源厅举行交接仪式,将疑似违法用海图斑移送给福建海警局核查处置,这是双方加强执法配合、共同推进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的举措之一。

机构改革之后,自然资源领域涉及山水林田湖草,需要监管的地方“点多、线长、面广”,各自为战的治理显然力不从心。打破条块分割、强化联防联治联管是问题的关键。自然资源部门积极“合纵连横”,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转变。

业务融合联动。重点抓好管理的牛鼻子,借力打力,形成一处失责、处处受限的联动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如将违法图斑关联用地用海用矿审批,今年共“叫停”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核发22宗,“叫停”用地报批122宗;在全国率先建立各类保护区基础数据库,作为用地用矿前置审查的依据;建立土壤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制度,涉及地块在完成修复治理前,禁止办理征收、收储、供地手续。

上下纵向联动。将全省自然资源业务纳入一体化信息化平台,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全程可控;在全省系统开展“监管年”活动,细化乡级巡查、县级核查、市级复核、省级抽查等各级职责,构建全流程、多业务、闭环式的省市县乡四级分层监管格局;联合自然资源督察上海局开展“三比一看”现场办公,深入一线、了解地方真实情况,使监管措施更具针对性。

部门协同联动。每年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将集约节约用地考核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等,综合运用约谈、指标分配、项目安排、行政审批等约束手段,推动落实地方政府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主体责任;及时将“天上看”发现的疑似违法图斑推送给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林业等相关部门共享,解决他们对违法问题发现难的问题;会同海洋渔业执法部门开展 “蓝剑”专项行动等各类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海行为;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推进违建别墅问题、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查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格保护耕地、规范农村土地管理。

省自然资源厅还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率先将业务系统对接纳入全省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平台,一方面将上千家企业“黑名单”通报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处;另一方面将税务、海关等相关各部门提供的不良企业信息纳入土地出让系统“信用管理模块”,禁止失信单位参与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活动。

一项项创新犹如“助推器”,激发了活力、增强了能力、促进了自然资源监管更全面、更精准、更规范、更严格、更便民,被社会各界纷纷点赞——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星级提升,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等16项获评五星级;国务院向全国推广我省不动产“外网申请、内网审核”模式,省自贸办授予省自然资源厅最佳创新举措实施单位荣誉称号……

在创新中,省自然资源厅还注重总结提升,把有效监管手段转化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建常态监管、长效监管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共推进修订加强和完善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100多项,其中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出让工作的意见》(闽委办发〔2014〕18号)被业内认为是福建史上最严的房地产用地出让政策。该《意见》实施以来使土地市场充分竞争、土地价格充分体现、土地秩序明显规范,对市县领导是“减压”,对系统干部是“保护”,对开发商是“公平”。

监管工作任重道远、行则将至。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全过程、标准化、透明化的运行监督机制,进一步构建高效运行的自然资源“大监管”格局,是自然资源部门全面行使“两统一”的职责,更是使命担当。

供稿:海峡资源报  赵勤恩

厅综合处  李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