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285窟藏着500强盗,这边有人打仗,那边有人念佛
河南省安阳县吕村镇奇务村觉云寺的五百罗汉雕像。(王建安 摄影)
洛阳博物馆志愿者向观众讲解莫高窟第285窟(复制)五百强盗故事。(王建安 摄影)
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中的莫高窟第285窟。(王建安 摄影)
参加联展的莫高窟第285窟(复制)《五百强盗成佛因缘》图。(王建安 摄影)
观众在洛阳博物馆内参观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王建安 摄影)
日前,“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在河南省洛阳博物馆举办,展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石窟研究院主办,洛阳博物馆协办。敦煌研究院为本次展览提供了近200件(套)展品,特别是展出了三个复制洞窟:第3窟、第275窟、第285窟以及第432窟的中心塔柱。
285窟是莫高窟代表性洞窟之一,该洞窟开凿于西魏时期,距今1400多年,洞窟南壁的《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是莫高窟最早的因缘故事画。故事画绘在南壁上层,《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是根据一个动人的佛教故事而绘制的壁画。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帮强盗受到官府惩罚折磨后,处在求生无门,求死不能的状况下,被佛祖拯救、度化,最终修身成佛的故事。
这组壁画共有8个场景,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五百强盗。人们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幅壁画就讲解了500强盗如何皈依佛门的故事。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画面上人物很多,这边有人打仗,那边有人念佛,感觉有些别扭。其实,这个佛经故事却是从左往右展开的,同时由于墙面的限制,壁画不是笔直地在墙面上画过去,而是画到一半又向下方转了一下。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众困苦,百姓为寻求今世的精神慰藉和来世的轮回解脱纷纷信仰佛教,各族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也大力宣扬佛教。当初的壁画和雕塑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原本不是为了让人当作艺术品来欣赏的,而是用来传播佛教的。用图画来讲故事,用故事中人物的现身经历来说佛法,这个现身说法就是《五百强盗成佛因缘》表达的内容。
相传在古印度,乔萨罗国有500人造反成为强盗,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国王派精兵猛将才得以镇压,五百强盗战败被俘,受剜眼酷刑后被丢弃在深山老林,痛苦万分使得他们彻夜嚎叫。凄惨的哀嚎传进了释迦牟尼的耳中,佛以法力使众人双眼恢复。五百强盗纷纷跪拜,剃度出家,后成为五百罗汉。
莫高窟第285窟开凿于西魏(公元538—539年),中唐、宋、西夏、元重修,窟内北壁有西魏的大统四年、五年(即公元538—539年)发愿文题记,说明此窟建于此时。它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也是早期内容最丰富的洞窟。整窟绘画技法上西域艺术风格与中原艺术风格相结合,题材上包含了中国与印度的传统神灵,洞窟画面纷繁复杂,但却统一在“禅修”这一主题当中。
此窟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佛教内容,又画了道家的神灵和天宇,还有印度婆罗门教诸神。在同一个洞窟中,既有西方的日月神阿婆罗和狄安娜,也有中国的日月神伏羲、女娲;既有西方的大力士药叉,又有中国的大力士乌获;既有印度佛教的飞天,又有道家的羽人,还有中西方不同风格的风神。西方的神灵,以佛教为媒介,经过中亚、西域传到敦煌,中国的神灵有的已扎根敦煌,有的从南朝经中原,通过河西走廊传入敦煌,中西方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在这里交汇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