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万个为什么|只听过云计算 雾计算是什么鬼?
十万万个为什么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科普
第 22 期
雾计算你了解吗
说云计算小伙伴们可能都知道,但雾计算就给整懵了。
很多网友表示:“云里雾里,雾计算是什么鬼?”
“接下来是不是还有霾计算?”
太复杂的概念这里就不提了,随便百度一下就能出来无数种介绍。
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几个关键点。
雾计算到底是什么?
提到雾计算,现在公认的是2011年由美国思科公司首创的。
其实“雾计算”这个概念最开始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斯特尔佛教授提出来的,当时是想利用“雾”来阻挡黑客入侵。
后来美国的思科公司接手了“雾计算”这个词,就有了现在的“雾计算”。
而思科之所以用“雾计算”这个词,是源于“雾是更接近地面的云”这个概念。
雾计算的网络版定义是:在该模式中数据、(数据)处理和应用程序集中在网络边缘的设备中(这里的边缘设备可以是传统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也可以是专门部署的本地服务器),而不是几乎全部保存在云中,是云计算的延伸概念。
另外,据某云计算专家解释:
雾计算是介于云计算和个人计算之间的、半虚拟化的服务计算架构模型。雾计算实际上并没有强力的计算能力,雾计算是将物理上分散的计算机联合起来,形成较弱的计算能力,不过这样的计算能力对于中小型的数据中心,完全够用了。
所以,对于“雾计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它是云计算的延伸概念,但不用将数据传到云端,而是集中在边缘设备中;
其次,雾计算由性能较弱、分散的各类功能计算机组成,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处理方式,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
另外,源于“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这句话,可以知道,雾计算是距离终端更近的东西,不像云那样遥远。数据的存储及处理更依赖本地设备,而不是服务器。
所以,也可以将雾计算理解为本地化的云计算,总之,是为用户提供数据资源服务的。
已经有云计算了
为什么还要研究雾计算
因为云计算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下的计算需求。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各种智能设备的出现,云计算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网络带宽压力、数据中心的负担越来越重,数据传输和信息获取的情况面临巨大的挑战。
网络拥堵、网络延迟、安全性低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也就是说,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了,使用网络的设备也越来越多了,而且将来无人驾驶、各种智能应用等对数据处理的所低延迟、高速率、高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云计算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这时候它需要一个助手来分担它的压力。
所以雾计算就出现了。
虽然雾计算的整体计算能力并不比云计算强大,但它的一些优势也是云计算所没有的。
一,处理数据时效快,延迟小
计算的计算节点在网络拓扑(网络传输设备的布局)中的位置更低,接近终端用户,利用靠近服务需求的计算资源进行数据处理,所以处理数据的时效更快。
二,可以减小核心网络压力
雾计算不要求上传大量数据,因此可以减小核心网络压力。
三,便于移动
雾计算支持很高的移动性,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可以互相之间直接通信,信号不必到云端甚至基站去绕一圈。
四,可以节能
雾计算节点位置分散,不会集中产生大量热量,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冷却系统,从而减少耗电。
雾计算的应用现状及未来是什么样的?
去年4月 ,全球首个专门研究雾计算技术的实验室在上海建立,目前雾计算还在研究阶段,还没有具体落地使用。
将来可以应用到网联汽车、无人机、自动驾驶、网游、视频传输、工业控制系统和智慧城市管理等要求低时延、高传输速率、高安全性的行业。(比如用于无人机的地面和空中的协调调度)
据451 Research的报告《雾计算市场项目的规模和影响》显示:
到2022年,全球雾计算市场的机会将超过180亿美元,预测雾计算的最大市场依序是能源、公用事业、运输、医疗保健和工业类别。
雾的总体收入来源最主要是硬件(51.6%),其次是雾应用程序(19.9%)和服务(15.7%)。到2022年,随着雾功能并入现有的硬件中,开支将转移到应用和服务上。
说了这么多,小伙伴们对雾计算是不是有了大概的了解?其实客观来讲,对于非相关专业的人来说,雾计算确实是比较陌生并且抽象的东西,毕竟现在还没有普及到实实在在的应用中。
其实我们只要了解这一点就足够了:雾计算就是云计算的助手(或补充),是为用户的数据资源提供服务的。
- END -
近期热点文章回顾(点击即可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