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唯一的一首梅花诗,诗眼还不在梅花

杜甫是首屈一指的大诗人,诗歌作品多达一千五百首。他的现实特色和李白的浪漫风格双峰对峙,成为唐代诗坛上的双子星座。但是杜甫那么多诗歌作品,其中写梅花的却寥寥无几。可以说正面写梅花的仅有一首。

为什么呢?因为杜甫的诗重在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重在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疾苦。他有远大的抱负,是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他写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现实状况,写“三吏”“三别”,反映社会底层人的苦难。

他多数时候是在流离转徙,是在为前途生计而奔波。因此他无暇顾及其它的题材。像花卉等这些闲适的内容,只是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心情放松时写了一些,如《江畔独步寻花》等。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杜甫这首诗《江梅》,是他离开成都回故乡老家时阻滞在夔州时写的。因为时局动荡和自身年老多病不能出峡,他在夔州一待就是两年,看见江边上的梅花含苞吐蕊,便更加思念起远方的故乡来。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诗人感到时光流逝太快,不觉已经到了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初春了。三峡长江边上的梅花都绽破了花苞,它们星星点点,等到再过些日子,就要全部开放了。

诗歌的首联就是写夔州江边上的梅花,从将开未开到全部怒放的一个过程,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屹立江边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但是颔联诗人笔锋一转,知道梅花绽放必然迎来大好春光,知道春光明媚可以滋生万物,万物皆各得其所。但是奈何自己不在春光之中,现在还是居无定所,到处流浪。

仇兆鳌《杜诗详注》里说,这一联中的“客愁”二字,是全诗的诗眼。上联写梅花之景,这一联写自己的哀情,造成情与景的反差,这样越能够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忧伤。

接着颈联又回来写景。江边的梅花和雪花原来都是同一个颜色,恰如梅花似雪,雪似梅花。而这阵阵春风中的大江又起着微澜,浩荡地向东流去。

虽然夔州江边初冬的天气乍暖还寒,但是依然是春风拂煦,梅花飘香。这里岸边的梅花和水中的波浪互相辉映,又有一种春意盎然之美。到此,诗题中的“江梅”的意思才全部写出。

但是诗人面对如此春光,却无心欣赏。诗歌的尾联就交代了原因,原来早就定下来要回故乡的,现在却还不能动身启程。这里夔州的美景和巫山的巍峨,不但无心欣赏,而且更加增添了自己思乡的烦恼。

诗人早就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说过,“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是到了现在还没有出川,还滞留在夔州。所以诗人看到眼前夔州的景色,不由地想起故乡的春天来。

总的来看,杜甫这首诗歌首联和颈联写梅花及初春的景色,颔联和尾联抒发自己的思乡和落寞之情,其中隐喻着对时局及未来的担忧。

即写梅花是辅,抒发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是主。诗人长期漂泊,有那么多客愁,都是动荡不安的时局和残酷的战争造成的。所以追根到底,诗人的客愁还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是杜甫唯独一首正面描写梅花的诗歌,但是又不贪写梅,而是从江边春色上着眼,把重点落脚到客愁即思乡上,把赏梅与时势大局及个人的周遭际遇结合起来,这就是诗人杜甫这首《江梅》的独特之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