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到死心如铁”到底何意?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句话的?

本想驰骋沙场,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以了却君王天下事。却不想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活成了世人眼中的词中之龙。这就是辛弃疾的一生。

笔者曾问过不少学生:你们到底爱他什么?毕竟半生被罢官的他,真的不能算成功。

我得到的答案有很多。有人爱那个灯火阑珊处的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还是那个阅历千帆归来的少年。有人爱醉酒后的他,喝断了片看见一棵松树,于是“以手推松曰去”,那夜的酒伴着3分愁意,却带着7分诗情。

在学生们的这些答案里,笔者听到最多的是这么7个字:男儿到死心如铁。有多少人也是因为这句词爱上辛弃疾的?

确实这7个字当真是酷得很、霸气得很。但颇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人却认为这句话是指男人心肠如铁般硬。这样一理解起来,辛弃疾似乎就成了一个冷酷十足的绝情之人。这7个字到底何意?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句话的呢?笔者认为咱们还是有必要读一读全词,事实上,很多人都并不知道当时辛弃疾是在怎样一种愁苦中写下它的: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49岁,已经被罢官多年,隐居于江西带湖。多年不被重用,辛弃疾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那个抗金的梦似乎离他越来越远。直到这一年,主战的陈亮从浙江专门赶到带湖来找他,这让他心中那个梦又再次变得清晰起来。

这对好友在一起吟诗作赋,把酒畅谈,他们幻想着有一天能重回沙场。匆匆别过后,辛弃疾给对方写了一首词,陈亮也回了他。上面这首词是辛弃疾再次回他的,主要是回忆两人在一起谈天说地时的情形。这三首词都是用《贺新郎》这个词牌写的,每一首都写得挺有水平,当然最经典的仍是辛弃疾的这最后一首。

此时49岁的辛弃疾面临着3大苦楚:

一方面,他年纪已经不小了却仍没闯出名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问,时时出现在他脑海里。虽然那时候他并不缺钱,因为年轻时在沙场上的功劳,朝廷并没有在物质上亏待他,他相当于是被闲养着。

另一方面,是对南宋朝廷的担忧,金人的咄咄逼人,朝廷的步步退让,让他痛心疾首;

最后,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当时的辛弃疾其实是无比孤独的。他曾写道“知我者,二三子”,文史学家们分析这“二三子”可能并不是指他身边的朋友,而是指屈原、孔子等先贤。孤独到与逝去1000多年的先贤做朋友,其况味可知!

虽然面临着这3大苦楚,但他心中的那股少年志气并没有改变。身虽不再年轻,但心却不死,这正是“男儿到死心如铁”。这话的意思是:作为男子汉大丈夫,就算是到死,这颗抗金北伐的心也会如铁一般坚定。

“看试手,补天裂”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对于朝中粉饰太平的文人们来说,天哪里裂了,一切不都好好地嘛?但辛弃疾很清楚,退让不是办法,唯有拿出补天的勇气来,才能和金人斗上一斗。

理解了这些,大家就会明白,当辛弃疾在纸上写出“男儿到死心如铁”7个字时,他的心不是坚硬冰冷的,而是炙热的。正中因为心中沸腾着一股豪情,才能抒写于笔端,达到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纵观这首《贺新郎》,无论是从遣词上还是意境上来看,都可圈可点,历来都受到了后世的推崇。辛弃疾的仕途是不成功的,他不懂得变通,不会趋炎附势,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他的人生会带着悲剧色彩。但这也正是后世喜欢他的原因,毕竟朝堂上不缺一个官员,但词坛却不能少了词中之龙。他给宋词带来的,不只是数个千古名句那么简单,他文字中的豪情,影响和鼓舞了数代文人。“男儿到死心如铁”,这句词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0)

相关推荐